會議信息
會議名稱:T/P91-92和T/P23-24鋼制造、焊接、質量控制及使用經驗國際會議
主辦單位:武漢大學 等
承辦單位:中國電力科技網
召開時間:2016年4月20-22日
召開地點:中國 武漢
會議文件
















本會議的意義
從低合金材料到能承受高溫高壓的高強度高合金材料的變遷一直在力圖跟上能源及加工業日新月異變化的步伐。這一切努力以增加產量、效率和可操作性并減少環境污染及其它相關不利因素為前提。新的高強度材料,比如目前廣泛使用的Gr.91和Gr.92等高鉻馬氏體鋼的突出特點是,以較小的壁厚制成高蠕變強度部件可節省制造、焊接、運輸和建設所需時間及成本;此外,還減小了電廠循環所致熱疲勞的影響,因而使之成為目前全球電廠金屬材料運作的通用模式。然而,在鋼生產及部件制造過程中,這類鋼的不足之處是對熱處理的相對敏感性。包括了成形/彎曲及其隨后的熱處理、焊接及其熱處理所產生的顯微組織問題。此外,新一代超超臨界電廠正日益增長地考慮使用或已經使用了如Gr.23和Gr.24這類改性低合金鋼,對于這些鋼來說在工業環境下難以控制的焊后/修復性熱處理并不那么關鍵。一系列研究表明高Cr鋼蒸汽側的抗氧化性較好。這說明鍋爐過熱器薄壁管需要使用高Cr鋼。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新型Cr鋼部件在運行壽命中期的監測及完整性/壽命評估。所存在的問題包括:Gr.91和Gr.92等級鋼有的部件運行一段時期后發現其硬度明顯降低,這是原材料潛在的質量問題還是單純的運行問題,以及硬度與蠕變斷裂壽命的關系等都需要進一步弄清;關于蠕變孔洞的壽命評估已成功用于傳統低合金鋼的蠕變壽命損耗研究,然而由于新型Cr鋼中蠕變孔洞出現較晚而使評估難度增大;Gr.91和Gr.92等級鋼焊接接頭熱影響區的IV型裂紋以及Gr.23和Gr.24等級鋼的再熱裂紋傾向及其控制等。對于這些鋼在生產/成形/焊接/熱處理過程中潛在的非正常因素和/或非正常運行所產生的組織對部件運行壽命的影響需要用新的理念、方法、技術及技能進行分析與評估,使電廠運行及金屬監督者能可靠預測損傷/失效并作出正確的“運行,修復或換件”的決定。
不像其它大多數“研究型”會議那樣,本次會議主要針對工業領域。其目的是將世界各地相關領域的工業工程師和研究者們召集一起并討論這些鋼的成功制造,檢驗,使用和完整性評估,這將為相關行業間的信息溝通提供渠道。
因此,這是一個國際與中國相關企業建立聯系、了解問題所在的極好機會,并是中國與外國相關企業及研究者探討合作的極好機會。期待各國鋼鐵生產者,電廠設備制造者及其用戶參加本次會議。
會議組織單位簡介
歐洲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 Europe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ETD):
歐洲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ETD)是本部座落在英國的工程顧問、咨詢、研發公司,它是各類火力發電廠和石油化工廠高溫部件壽命評估/延壽、維護及解決相關材料與工程問題的專業化公司。咨詢是ETD的核心業務。ETD曾多年運作歐洲蠕變合作委員會(European Creep Collaboration Committee -- ECCC)工作,自2015年1月起,ETD被指定為歐洲承壓設備研究委員會(European Pressure Equipment Research Council – EPERC)的官方運行機構并開始管理其事務。
近20年來,ETD在歐洲、美國、亞洲組織了各類國際專題討論會/課程/會議,主題包括電廠壽命評估/延壽、高溫電廠金屬材料及其部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在役焊縫、電廠循環、危險期維護、概率評估、修復性焊接等。該公司一直在引導和協調一些大型前沿國際工業的創建(得到北美、日本、歐洲等地工業及政府部門的支持,比如歐盟委員會等),主要涉及高溫電廠材料、設計、維護、監督、運行的戰略性問題。
關于ETD、其承擔的項目、壽命評估課程和其它活動的進一步信息可參見:www.etd-consulting.com。
ETD曾在在倫敦、德國、葡萄牙、法國、美國、日本、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組織過關于P91、P92、P23 和P24鋼的會議、研討會和培訓課程,同時為國際工業主辦方發布了一系列關于上述問題的導則和綜述報告。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建立于1893年,是中國一所綜合性重點大學。2014年,武漢大學在中國高校排名第五位,并列入“美國新聞及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英國高等教育調查(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高校排名的前400名。位于風景優美的東湖之濱及珞珈山麓的武漢大學被譽為中國最美大學。
武漢大學材料工程系擁有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形與控制本科專業和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研究生專業。上述兩個本科專業先后于1978及1987年在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建立,該校隸屬前電力工業部,是部屬排名第一大學。2000年,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合并到武漢大學。目前,武漢大學具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及博士點。數十年來,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武漢大學材料工程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專業一直涉及電廠金屬材料的課程教學及實驗室/工業實踐,其內容涵蓋電廠用鋼/合金的加工、焊接、熱處理原理/工藝以及組織與性能關系的基本知識。每年都有數十名該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完成學業,獲得學位并步入社會,其中多數畢業生進入電力工業行業,并成為相關領域高度專業化人員。
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武漢大學材料工程系教師的研究興趣廣泛,主要集中在對先進高溫金屬材料的認識、加工和組織與性能關系及其應用方面,對于耐熱鋼和高溫合金的高溫/室溫力學性能及其斷裂行為的研究是重點。所研究的耐熱鋼包括T/P91, T/P92, T/P23, T/P24, Super304H, TP347H/HFG, HR3C, VM12 and Sanicro 25等,高溫合金包括Inconel alloy 740H, Nimonic alloy C263, Alloy 617B, Inconel alloy 718, CMSX-2, CMSX-4, CMSX-6, PWA1483 and PWA1484等,重在研究材料及其焊接接頭蠕變與斷裂的顯微組織及其現象以及強度、硬度、塑性和韌性變化的本質。相關研究促進了工業高溫部件的加工,焊接,質量控制,使用和壽命評估方法和技術的進步。所取得的成就通過廣泛的合作使學校和相關企業受益。
中國電力科技網:
中國電力科技網是我國電力行業的門戶網站,本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宗旨,全方位并高效地跟蹤與傳播國內外電力科技前沿成果,把相關科技信息與資料傳遞給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設計與制造、施工與調試、運行與檢修的企業及其相關人員,得到電力行業及廣大同行的充分肯定與大力支持,并獲中國工程院院士翁史烈、岑可法、徐大懋、李依依等著名能源專家題詞。
25年以來,中國電力科技網憑借自身的行業優勢,“貼近實際,走在前沿,傳播技術”,圍繞生產一線中的疑難問題、關鍵技術和研發進展舉辦了各類大中型會議及培訓班。承辦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動力工程學會,中國能源學會和主辦全國性會議60多屆次,參會者來自各大發電集團及所屬電廠、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設備制造廠家,參會人數眾多,影響深遠。近年來,中國電力科技網總結數年辦會經驗、結合新時期特點,制定了“答疑解惑,辦精品會議”的新策略,舉辦的全國性大型會議緊系時代需求,跟蹤前沿科技;其組織有序完善,流程緊湊務實,給參會人員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人們津津樂道,極大地提高了網站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2011年9月21-24日,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火力發電分會主辦、中國電力科技網承辦的“第九屆電站金屬材料學術年會”在成都召開。此屆年會參會專家代表人數之多、范圍之廣為歷屆之最,代表了電站金屬材料研究的最高水平。年會不僅反映了近年來電站金屬材料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積累的許多寶貴試驗數據,而且其中若干成果已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2至2014年,中國電力科技網在沈陽、天津和北京分別召開了火電廠金屬材料與焊接技術交流年會。超過100位國內金屬與焊接界的頂級專家、技術高管和近600位與會嘉賓進行了交流,并參觀了中國科學院沈陽金屬所和五指集團。
著名金屬與焊接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潘際鑾教授曾為本網題辭:“掌握世界金屬焊接技術發展新動向,參與全球競爭,促進自主研發創新,中國電力科技網再立新功!”。
了解詳情,請登陸網站:http://m.0631rcsc.com。
會議組織委員會名單
國際:
Dr. Ahmed Shibli, ETD Consulting, UK (Conference Chairman)
Prof. Zhifang Peng, Wuhan University, China (Conference Chairman)
Mr. Henryk Mazur, Mazur Energy, Poland
Dr. David Robertson, ETD Consulting, UK
Prof. F Masuyama, Kyu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apan
Dr Martin Prager, Materials Property Council, New York, USA
Dr Stuart Holdsworth, Empa, Switzerland
Dr N Komai, MHI, Nagasaki, Japan
Mr. Staf Huysman, Laborelec/ GDF Suez, Belgium
Dr. Zhuyao Zhang, Metrode Products Ltd, UK
Dr. Andreas Klenk, MPA Stuttgart, Germany
Dr. Qiang Xu, Huddersfield University, UK
Dr. Huijun Li, University of Wolfgang, Australia
Mr. Patrick Billard, EDF, France
Mr. Alexandros Antonatos, Public Power Company, Greece
Dr Y Hasegawa,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s Co., Japan
中國:
彭志方(武漢大學)
鐘 杰(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
楊建平(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范長信(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魏毓璞(中國電力科技網)
劉 勝(武漢大學)
郭新立(武漢大學)
林富生(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
謝錫善(北京科技大學)
程世長(鋼鐵研究總院)
王起江(上海寶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張 顯(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
李書瑞(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胡永平(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程世清(武漢重工鑄鍛有限責任公司)
周立新(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
許 強(中國通用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崇斌(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
毛世勇(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
譚舒平(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
曹先剛(阿爾斯通-武漢鍋爐股份有限公司)
張大勇(阿爾斯通-武漢鍋爐股份有限公司)
肖功業(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王鵬展(揚州龍川鋼管有限公司)
丁 輝(東南大學)
王 學(武漢大學)
王志武(武漢大學)
肖文凱(武漢大學)
梅青松(武漢大學)
徐 鴻(華北電力大學)
單以銀(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郭 軍(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賈建民(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周榮燦(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劉樹濤(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張作貴(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
趙彥芬(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趙健倉(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胡先龍(國電科學技術研究院)
蔡文河(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安勤崗(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姜運建(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謝國勝(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趙永寧(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林介東(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張錦文(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
李夕強(江蘇方天電力技術有限公司)
趙慧傳(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華電力分公司)
劉鴻國(神華(福建)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梁 軍(神華國華(北京)電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劉寶林(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章亞林(國電科學技術研究院武漢電力技術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