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制約了優質可再生電源——光熱發電的發展?它的發展前景如何?怎樣促進光熱發電產業快速發展?在日前召開的太陽能光熱產業及技術發展論壇上,專家希望為光熱發電的快速發展探尋有效路徑。
三大問題制約光熱發電發展
光熱發電為什么規劃項目多,建成少?談到光熱發電面臨的問題,專家認為,有許多問題或挑戰需要面對。
“雖然光熱發電的主要部件具備了商業化生產能力,但光熱發電關鍵技術在商業化電站長期運行、可靠性方面還需要驗證;我國的氣候和環境條件特殊,很多國外技術很難直接在國內應用;相對其他可再生能源產業,光熱發電政策環境急需改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如此表述。
中海陽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光熱事業部總經理章顥繽認為:“太陽能熱發電的主要問題,一是政策環境急需改善;二是無電價,政策支持比較弱;三是項目經濟性及融資可靠性論證不足,缺乏商業化應用,同時,國際上有技術壁壘。”
我國的氣候和環境條件非常特殊,很多國外技術不能直接應用,如西班牙、美國的技術等,我國需根據三北地區、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大風、揚沙等非常特殊的地理環境,綜合考慮技術的開發應用。如果采用引進消化吸收的方式,必須對國外的技術進行調整,或采用自主研發技術,才能夠達到長期性可靠性的要求。
目前,我國光熱產業體系雖然比較完善,但還有一些關鍵設備需要進口,加之一些技術和產業上的薄弱環節,光熱發電的經濟性和競爭力有待提升。同時,相對其他可再生能源領域,光熱發電政策環境急需改善。至今,我國除了中控集團的光熱項目有政府定價以外,沒有其他促進光熱發電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的明確政策。
“可以說,現在光熱產業在等政策,而政策也在等產業的發展。這就是一個圈,這個圈需要找一個突破點來把它解開。”時璟麗表示。
政策支持和產業化發展促光熱產業走出困境
雖然目前光熱發電發展面臨一定困難,但從發展環境上看,不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處于一個非常優越的發展時機。
據悉,2008年后,國際上光熱發電實現了快速增長,成為在可再生領域一個很重要的新興產業和市場。從2013年開始,我國光熱發電在全球市場上取得很大的進步,成本雖沒有光伏發電下降的顯著,但也有顯著下降。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光熱產品的質量已基本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但是為什么光熱產業沒有推動起來?浙江大明玻璃有限公司CSP總經理王朝陽表示:“大家一直在說電價,個人感覺,不要期望國家給你一個很高的電價,也不要寄希望于某個行業會有暴利。從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來講,我們真的應該為這個行業做點事情,把整個行業的成本拉低下來,而不要想一夜暴富。”
有什么方法讓光熱產業快速走出困境?
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志豪通過遞交給全國政協的提案,對光熱產業的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一是結合“一帶一路”發展光熱產業。因為光熱發電跟“一帶一路”是非常好的契合,不論是路上“絲綢之路”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都是適合光熱發電的地方;二是要求第一批示范項目必須有國產化的支持,有一定的國產化的比例;三是建議規劃時結合電網企業,規劃幾個大的光熱發電基地,不要這里搞一個,那里搞一個,沒有規模優勢。
章顥繽對光熱政策給予了很大期望:“一是需要極快出臺電價,保障內部收益率;二是政府對業主使用國產化關鍵設備,要給予一定補貼或政策優待;三是鼓勵傳統技術進步,促進成本降低;四是鼓勵關鍵設備制造、集成企業,使用成熟或新技術開發商業化項目,主動驗證其商業化技術可靠性。”
王朝陽希望通過大家的呼吁,在國內把一些項目做起來,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太陽能熱發電是電網和環境的共同選擇
太陽能熱發電是傳統火電技術和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的結合,利用低成本蓄熱技術實現連續穩定發電,既可作電網基礎負荷,又可作為調峰電源,被認為是最有可能代替傳統火電的技術;與風能、光伏相比,太陽能熱發電的碳排放量更低,具有更為優異的環境友好特性。“太陽能熱發電是電網、環境的共同選擇,我們有理由相信,太陽能熱發電必將成為新能源發電的新選擇、也必將迎來美好的春天。”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田立對光熱發電充滿信心。
時璟麗認為,光熱發電的意義在于,首先,它有利于促進可再生能源整體發展和電力結構的轉型。其次,光熱發電采用的主材是在消納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不會像光伏前期發展時存在特別大的爭議。同時,光熱發電無論從產業制造還是從應用方面,非常符合“一帶一路”的戰略。
據田立介紹,“十二五”期間在國家863、973等重大科技計劃的指導下,我國太陽能熱發電領域的技術研究取得了迅速發展,太陽能熱發電領域SCI論文發文量居全世界第一,專利數量逐年上升,現已排名世界第四。在技術研究和資金推動下,近幾年太陽能光熱產業得到了很大發展,產業鏈不斷完善,建設一個常規太陽能熱發電所需要的材料、設備可完全實現國內自給自足,一些國產產品已經出口國際市場,為了驗證產品性能,國內陸續建成不同的實驗回路30個以上,這些實驗回路有效驗證了國產產品的性能,推動了產業的成熟發展。同時,示范電站成功建設,規劃項目達到3吉瓦。2013年,八達嶺塔式實驗電站成功發電,中控集團德令哈電站并網發電成功,國內已建成的發電項目達到15兆瓦。首航10兆瓦塔式項目和中廣核50兆瓦槽式項目正在建設。據不完全統計,規劃中的待開發項目約3吉瓦。
“太陽能熱發電發展可謂后勁十足。”田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