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廢止不能按時間節點開工建設的風電項目。力度很大:2020年7月底前開工的集中式風電項目和2019年度平價項目;2018年印發“十三五”分散式風電開發建設規劃內項目和2019年調整“十三五”分式風電開發方案內的項目,各市一并梳理,對于建設條件不具備的項目;對于在核準(備案)有效期內的帶補貼、在國家規定的期限內不能建成并網、有繼續建設意愿的項目,可先行宣布作廢,“十四五”期間根據后續有關政策申請納入項目清單。
內蒙古區域限批:7月29日,突然宣布從2020年起,對于超國家建設規模核準、備案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的盟市,將采取“區域限批”等措施,取消所在盟市下一年度的項目競爭性配置或安排國家建設規模的資格,給企業造成的投資損失由各盟市自行承擔。原因在于前期各盟區旗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風電、光伏發電規劃執行不嚴格,核準、備案管理不規范,事中事后監管不到位等問題。新能源發展。下一步原則上重點在荒漠地區、邊境沿線、采煤沉陷區、露天礦排土場等地布局風電、光伏電站,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再布局新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
烏蘭察布已建項目限期退出:直接來個限期對已建風電項目推出。烏蘭察布市委召開的四屆九次全會上制定《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書寫新時代烏蘭察布發展新篇章的實施意見》,將對草原上在建運營的礦山、風電光伏等項目限期退出。已經批準在建運營的礦山、風電、光伏等項目限期退出。利用3—5年時間恢復草地植被。問題是類似國電投600萬待建項目的未來卻只字未提。
云南審慎穩妥發展:7月27日發布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的文件,在 培育千億級優勢產業-綠色能源產業的規劃中,明確指出:以建設綠色能源省為目標,統籌平衡能源供需、時空布局、品種開發利用;審慎穩妥在適宜地區適度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原來積極推進800萬千瓦風電的政策是不是又新的變化,已成為未知數。
項目建設標準化建設:上個月底,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能源領域新型標準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公告在包括風電等新興領域,率先推進新型標準體系建設,穩妥推進電力、煤炭、油氣及電工裝備等傳統領域標準體系優化,做好現行標準體系及標準化管理機制與新型體系機制的銜接和過渡。其實這是規劃新能源領域的業主們,風電的開發與建設將逐步標準化,意味著付出更高的建設成本與代價。
湖南的水電與風電博弈還在繼續。汛期水電的廉價電力和祁韶線路的電源源源不斷的為湖南經濟發展持續發力,風電依舊在上半年的水深火熱中煎熬,部分業主的經濟損失已經不是補貼不到位那么簡單,半年3-5千萬的利潤損失,電力生產任務的時間過半任務卻不過半的狀態比比皆是,經濟復蘇了,疫情控制住了,怎么風電就這么難呢?189萬千瓦的儲能遲遲未動,大家都在觀望。
上述種種跡象表明,在熱情似火的八月,風電迎來了第一陣冰雹,用六月飛雪的狀態評價不為過。搶裝的潮流還未停息,部分省區及有關部門的政策不啻于一盆冷水澆到了廣大風電業主的頭上,未來是個什么發展動向,突然搞不懂了:
1,國家已經看到了風電的瘋狂發展超出了原有的規劃。尤其是三北區域,電力消納和送出還是一張紙的時候,項目就已經開始,不能重蹈甘肅,新疆風機曬太陽的覆轍。
2,現有的電源裝機從產能角度,可以滿足電力需求,但峰谷負荷與消納的調節問題遲遲不能解決。儲能的強制配套及火電調峰、特高壓外來低價輸入、新能源全額消納(競價上網)政策的執行,這些敏感字眼和動作都是電網和電源業主的難以言語的癌癥。
3,湖南,廣西,湖北等多省市推出的消納紅黃綠預警機制,直接給新能源的發展打了一針鎮靜劑,無消納,無風光,當然水火更難。科學發展已經成為新能源發展的主旋律。
4,生態環保的主題永不過時。生態環保優先,綠色發展,是新能源發展的核心。內蒙古的草原生態保護政策直接給部分風電項目提出了新的難題,已建項目直接3-5年退出,再蹈云南五峰山99MW風電場覆轍,問題是項目前期合理合法,后期政策變化,損失誰來承擔?
永遠不變的是一直在變的變化。新能源的發展從來都是一條崎嶇坎坷的道路,從2004年風電裝機過百萬千瓦的那一天開始,風電發展就注定了要走一條難走的路,無論是業主,還是風機主機裝備企業,永遠保持一種謹慎、冷靜和主動應對的精神狀態,隨時應對市場的變化。對于大金重工在這熱火朝天和水深火熱的態勢中,毅然加入風電的投資隊伍,不得不佩服其勇氣和決心。
明天就是立秋,天氣或為轉涼,我想我們的風電投資者和裝備行業的兄弟們,需要積極應對風電行業突如其來的氣溫下降或冬天,科學理智,積極迎接,我想風電行業會迎來新的春天。
注:文章主題屬于個人觀點,僅供大家思考,不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