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wcoe6"><table id="wcoe6"></table></fieldset>
<ul id="wcoe6"><sup id="wcoe6"></sup></ul>
  • <ul id="wcoe6"></ul>
    <ul id="wcoe6"><dfn id="wcoe6"></dfn></ul>

    財政部:推動解決補貼資金缺口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核心提示: 3月13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報告在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

           3月13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報告在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工作中報指出:穩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循序漸進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研究出臺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和技術研發,推動工業、交通運輸等領域和鋼鐵、建材等行業節能減排。健全政府綠色采購標準,推進綠色低碳產品采購。研究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促進優化能源結構,完善清潔能源支持政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支持非常規天然氣開采利用,鼓勵企業增儲上產。推動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資金缺口。

           (原文如下)

    關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


    財政部

           各位代表:

           受國務院委托,現將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查,并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勝利召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制定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嚴格執行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批準的預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較好。

           (一)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情況。

           1.全國一般公共預算。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38.88億元,為預算的102.5%,比2020年增長10.7%,主要是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和價格上漲等因素拉動。其中,稅收收入172730.47億元,增長11.9%;非稅收入29808.41億元,增長4.2%。加上從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11713.52億元,收入總量為214252.4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21.5億元,完成預算的98.5%,增長0.3%。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540.9億元、向政府性基金預算調出90億元,支出總量為249952.4億元。收支總量相抵,赤字35700億元,與預算持平。

           2.中央一般公共預算。

           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461.8億元,為預算的102.2%,增長10.5%。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950億元,從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985億元,收入總量為93396.8億元。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7265.9億元,完成預算的98.6%,下降0.9%,其中,本級支出35049.96億元,完成預算的100.1%,下降0.1%;對地方轉移支付82215.94億元,完成預算的98.6%,下降1.2%。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540.9億元、向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調出90億元,支出總量為120896.8億元。收支總量相抵,中央財政赤字27500億元,與預算持平。

           中央一般公共預算主要收入項目具體情況是:國內增值稅31752.66億元,為預算的100.5%。國內消費稅13880.7億元,為預算的104.3%。企業所得稅26605.34億元,為預算的103.8%。個人所得稅8395.95億元,為預算的106.3%。關稅2805.87億元,為預算的102%。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7316.36億元,為預算的107.8%。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18157.69億元,為預算的117.1%。進出口稅收均超出預算較多,主要是外貿進出口增長好于預期,以及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影響。

           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主要支出項目具體情況是: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572.69億元,完成預算的107%,主要是信息化建設等中央預算內投資、海關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支出增加。外交支出490.96億元,完成預算的97.4%。國防支出13557.58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公共安全支出1890.02億元,完成預算的102.1%。教育支出1690.35億元,完成預算的101.6%。科學技術支出3205.54億元,完成預算的99.3%。糧油物資儲備支出1112.49億元,完成預算的90.8%。債務付息支出5867.69億元,完成預算的97.8%。

           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具體情況是:一般性轉移支付74862.9億元,完成預算的99.8%;專項轉移支付7353.04億元,完成預算的88%,主要是部分原安排的對地方轉移支付中央預算內投資,執行中根據實際用途列入中央本級相關支出。

           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超收收入2011.8億元、支出結余1529.1億元,全部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中央預備費預算500億元,實際支出400億元,主要用于洪澇災害災后恢復重建和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剩余100億元(已包含在上述結余1529.1億元中)全部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021年末,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余額3854.01億元。

           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3293.02億元,其中,本級收入111077.08億元,增長10.9%;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收入82215.94億元。加上從地方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9778.52億元,收入總量為203071.54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1271.54億元,增長0.3%。收支總量相抵,地方財政赤字8200億元,與預算持平。

           (二)2021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98023.71億元,為預算的103.7%,增長4.8%。加上2020年結轉收入240.16億元、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籌集收入36500億元、從一般公共預算調入90億元,收入總量為134853.87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13661.01億元,完成預算的86.6%,下降3.7%。支出執行數與預算相差較大,主要是地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低于預期。

           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087.71億元,為預算的107%,增長14.8%,主要是彩票公益金等增加較多。加上2020年結轉收入、調入資金等,收入總量為4419.92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4003.31億元,完成預算的98.6%,其中,本級支出3201.02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802.29億元。調入中央一般公共預算1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大于支415.61億元,其中,結轉下年繼續使用380.82億元,按規定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4.79億元。

           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93936億元,增長4.5%。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對地方轉移支付收入802.29億元、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籌集收入36500億元,收入總量為131238.29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10459.99億元,下降4.2%,主要是2021年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相應支出減少。

           (三)2021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情況。

           按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規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主要根據國有企業上年實現凈利潤一定比例收取,同時按照收支平衡原則安排相關支出。

           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179.55億元,為預算的133.6%,增長8.5%,主要是2020年國有企業利潤高于預期。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624.78億元,完成預算的99.1%,增長2.7%。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006.92億元,為預算的114.6%,增長12.4%。加上2020年結轉收入413.14億元,收入總量為2420.06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077.8億元,完成預算的91.3%,增長14.8%,其中,本級支出936.99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40.81億元。調入中央一般公共預算984億元。結轉下年支出358.26億元,主要是執行中有一定超收,按規定結轉下年安排使用。

           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收入3172.63億元,增長6.1%。加上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對地方轉移支付收入140.81億元、2020年結轉收入32.37億元,收入總量為3345.81億元。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687.79億元,增長0.3%。調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1352.05億元。結轉下年支出305.97億元。

           (四)2021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94734.74億元,為預算的106.2%,增長24.9%。其中,保險費收入66816.64億元,增長35.7%,主要是階段性減免社會保險費政策2020年底到期后恢復征收;財政補貼收入23248億元,增長10.6%。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87876.29億元,完成預算的101.7%,增長12.1%。當年收支結余6858.45億元,年末滾存結余101395.09億元。

           中央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446.44億元,為預算的93.3%;支出1429.7億元,完成預算的90.5%。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中央調劑制度,地方上繳9303.62億元,中央撥付9294.52億元(繳撥差額9.1億元,主要是收支列入中央預算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參與地方調劑,以及分配調劑資金利息)。考慮該因素后,中央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當年收支結余25.84億元,年末滾存結余403.24億元。

          地方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93288.3億元,支出86446.59億元。考慮調劑因素后,當年收支結余6832.61億元,年末滾存結余100991.85億元。通過實施調劑,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受益2152億元。

           2021年末,中央財政國債余額232697.29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債務余額限額240508.35億元以內;地方政府債務余額304700.31億元,包括一般債務余額137708.64億元、專項債務余額166991.67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債務余額限額332774.3億元以內。

           以上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及相關說明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全國預算執行情況2022年全國預算(草案)》。

           (五)2021年主要財稅政策落實和重點財政工作情況。

           2021年,財政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和《關于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落實全國人大預算決議和審查意見要求,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優化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常態化實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并擴大范圍,加強民生和重點領域經費保障,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狠抓財政管理和政策落實,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提供有力保障。

           增強財稅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加大資金統籌力度,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規模。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3.65萬億元,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合理把握節奏,全年發行使用先緩后快,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持續推進減稅降費,分類調整2020年出臺的應對疫情階段性政策,出臺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擴大先進制造業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適用范圍等新的舉措,取消、免征或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還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煤電和供熱企業實施階段性緩繳稅費,在穩定經濟增長、支持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減稅降費既助企紓困又涵養稅源,2013年以來新增的涉稅市場主體去年納稅達到4.76萬億元。建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將2.8萬億元中央財政資金納入直達范圍,基本實現中央財政民生補助資金全覆蓋,同時優化流程,健全監控體系,提高分配、撥付、使用和監管效率,為市縣基層落實惠企利民政策提供財力支持。落實過緊日子要求,中央本級支出繼續負增長,節省資金用于增強地方民生財力保障,兜牢兜實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底線。

           強化創新驅動,支持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對基礎研究支持力度,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基礎研究支出增長15.3%。支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研究建立國家實驗室經費穩定支持機制,首批9個國家實驗室掛牌運行。支持實行“揭榜掛帥”等機制,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取得重要進展。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大幅精簡預算科目,提高間接費用比例,為科研人員潛心鉆研創造更好條件。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允許提前清繳核算讓企業盡早受益,2021年前三季度企業提前享受加計扣除金額1.3萬億元,減免稅額超過3300億元。實施“十四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啟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獎補政策,支持1300多家“小巨人”企業發展。在60個城市開展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延長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引導降低擔保費率。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全年新增再擔保業務7542億元、新增服務市場主體72.5萬戶,分別增長79%、165%。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統籌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等,支持集成電路、工業母機、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療與高端醫療設備、農業機械等產業鏈補鏈強鏈,促進短板產業加快國產替代和技術迭代。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大幅增長。

           加大民生投入,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支持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安排補助資金支持處置和化解局部地區疫情。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經費保障,推進疫苗和藥物研發,實行全民免費接種,疫苗全程接種覆蓋率超過85%。全面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實施好失業保險保障擴圍、穩崗返還等政策,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力度,支持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多措并舉穩定和擴大就業,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鞏固完善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膳食補助標準,3700多萬學生受益。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支持超額完成高職擴招三年行動目標。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中央高校經費支出向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基礎研究傾斜。國家助學貸款每人每年最高額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萬在校生。中央財政學生資助補助經費支出增長14.7%,3400多萬人次受益。強化基本民生保障。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4.5%左右。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提高至4.5%。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580元、79元。把更多常見病等門診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率達到60%。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殘人員納入低保范圍,做好困難群眾幫扶救助。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提高10%左右。安排資金向老黨員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金。支持各地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6萬個。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實施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廣播電視戶戶通、戲曲公益性演出等項目,5萬余個博物館、圖書館等向社會免費開放。支持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和重大體育賽事,強化國家隊經費保障,做好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備戰參賽工作,大力支持舉辦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加強自然災害防治和救助。健全應急保障機制,第一時間下達救災補助資金,支持河南、山西、陜西等地救助受災群眾、恢復農業生產和災后恢復重建等。支持地方實施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重點工程,做好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工程化攻關等工作。

            支持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推進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穩定主要幫扶政策,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繼續增加,對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加大支持力度。在832個脫貧縣延續實施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試點政策。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切實防止規模性返貧。支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施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應對農資價格上漲等影響,對種糧農民一次性發放200億元補貼。大幅增加制種大縣獎勵資金,支持開展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提升種業全鏈條發展水平。在13個糧食主產省份60%的產糧大縣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性農業保險為1.88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支持新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298個農業產業強鎮。支持落實區域重大戰略等。出臺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財稅政策。支持浙江探索創新打造財政推動共同富裕省域范例。制定“十四五”時期支持新疆、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財政政策。實行企業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等政策,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新進展。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加快完善政府有力主導、社會有序參與、市場有效調節的生態保護補償體制機制。增加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資金規模,新增20個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補助支持城市,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9.1%。出臺支持長江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支持20個示范城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通過競爭性評審,支持10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15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和20個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并擴大范圍。支持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首批5個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和建設發展。

            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加強跨部門協同監管,堅決查處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督促有關地方和部門嚴肅處理問責。在部分具備條件的地區率先開展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穩步推進隱性債務清零,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長效監管制度框架。隱性債務風險進一步緩釋,風險總體可控。持續加強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借、用、管、還全流程管理,制定專項債券項目穿透式監測工作方案、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禁止類項目清單、專項債券用途調整操作指引等制度,促進債券資金安全規范高效使用。穩妥推進專項債券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增強中小銀行風險抵御能力。

           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財政管理監督進一步加強。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推進增值稅等稅收立法,印花稅法正式公布。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推進加強政府性資源統籌管理等一系列改革。完善績效管理制度體系,開展轉移支付和重大支出政策后評價。研究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全面開展政府財務報告編制。出臺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完成2020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綜合報告并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推進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改革。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對會計師事務所無證經營等四類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治理。堅決查處部分地區違規動用財政資金興建樓堂館所問題,通報典型案例。扎實推進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及時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整改情況。

           總的看,2021年預算執行情況較好,財政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以及代表委員監督指導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和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同時,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特別是市縣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三保”支出壓力加大。有的地方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政策未有效落實,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現象禁而未絕。部分地方專項債券項目儲備不足,債券資金閑置,投向領域不合規。新增隱性債務情況仍然存在,有的地方政府債務負擔較重,部分地方償債壓力較大。部分預算編制還不夠精準細化,預算執行嚴肅性需要進一步增強。一些項目績效目標設定不科學,績效自評不夠客觀,資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一些地方違規興建樓堂館所、一些企業財務造假等現象時有發生,財經紀律和財會監督需要進一步強化。有的地方和部門過緊日子相關措施還沒有落實到位。我們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積極采取措施予以解決。

    相關報道
    協合運維
    電力月刊171期
    海上風光電開發建設與運行維護創新技術發展論壇
    燃煤電廠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大會
    ?

    掃描關注“電力科技”公眾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mv免费视频|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成人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 中文字幕无线码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俺也去色官网| 成人性生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国产成人刺激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 国产gav成人免费播放视频|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2021| 成人av免费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成人|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国产高清成人mv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女性成人毛片a级|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