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全省具備條件的55臺單機容量2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火電機組,俗稱“大火電”,已實現超低排放。這意味著我省具備條件的燃煤“大火電”經過改造,已全部實現超低排放。
全面實施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是一項重要的國家專項行動。2015年,環保部聯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下發文件,要求全面實施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到2020年,全國所有具備改造條件的燃煤火電機組,力爭實現超低排放,即在基準氧含量6%的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
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負責人介紹,燃煤火電向來是污染治理的重點行業。在國家規定的基礎上,我省自加壓力,擴大超低排放改造范圍,將國家要求改造的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范圍,擴大至2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對國家并未要求的循環流化床機組也實施了超低排放改造。
宜昌東陽光火力發電有限公司有兩臺33萬千瓦燃煤火電機組,2010年投產,是我省最大的循環流化床機組。該公司環保專工劉鐘鍇介紹,公司提前探索超低排放改造,2016年赴各地學習,并攻克多項技術難關,于去年底完成兩臺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
據介紹,省生態環境廳主動服務企業,明確改造時限,每季度督辦改造進展。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加快改造工程環評審批,將超低排放納入審批綠色通道,進一步簡化流程,確保項目按期建成,發揮減排效益。
同時,我省還對燃煤“小火電”超低排放改造進行了安排部署。根據國家規定,達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燃煤發電機組,享受超低排放電價支持政策。當前,全省正在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2023年底前,武漢、襄陽等7市鋼鐵企業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其他地區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