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印發(fā)了關于征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
主要目標為全面完成《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2020年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按照鞏固成果、穩(wěn)中求進的原則,充分考慮2020年一季度空氣質量的疫情影響,將2020-2021年秋冬季目標設置為兩個階段,根據2019年一季度和四季度污染水平,分類確定各城市的PM2.5濃度和重污染天數控制目標。
2020年10-12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控制在5天以內;汾渭平原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控制在5天以內。2021年1-3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控制在12天以內;汾渭平原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控制在13天以內。
方案要求,全面加強鋼鐵、建材、有色、橡塑、鑄造等重點行業(yè)無組織排放治理,生產工藝產塵點(裝置)采取密閉、封閉或設置集氣罩等措施,粉狀物料等采用密閉、封閉等方式儲存和輸送,2020年12月底前,各省(市)完成一輪無組織排放排查整治。
方案提出,全面實施績效分級差異化減排。各地嚴格按照《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yè)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有關要求,全面推進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鼓勵環(huán)保績效水平高的“先進”企業(yè),鞭策環(huán)保績效水平低的“后進”企業(yè),以“先進”帶動“后進”,提升環(huán)保基礎工作整體水平。
此前,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新聞發(fā)言人劉友賓曾表示,為更好地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將實施績效分級的行業(yè)從15個擴展到39個,其中包括陶瓷、磚瓦窯等。
本次方案要求,對39個重點行業(yè),績效分級按《技術指南》有關指標嚴格執(zhí)行,原則上,評為A級和引領性的企業(y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可自主采取減排措施;評為B級及以下和非引領性的企業(yè),應嚴格落實《技術指南》中不同預警級別各績效等級對應的減排措施要求。對各類污染物不能穩(wěn)定達標排放或未達到排污許可管理要求的企業(yè),不納入績效分級管理范疇(但應納入應急減排清單),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采取停產或最嚴級別限產措施,以生產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