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措施
1、首先要對低負荷節能工作要有足夠的重視,明確要求全體員工都重視起來,值長要對本班組進行全員貫徹并設立專職人員進行督導本班組的工作的實施。專職人員各值梳理機組干、濕態狀態下,機組參數的變化,尋求操作的最優;
2、發電部切實加強運行值間小指標競賽工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及時公開各值各月的競賽結果情況,有針對性進行調整,真正使節約意識深入到運行崗位的每個人中;
3、加強檢修人員檢修維護水平,提高設備檢修質量,設備責任到人,不斷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最大限度減少非計劃停運;
4、加強日常績效考核,加強機組各類檢修維護合同考核,加強對標管理,不斷提高各級人員的節能意識。

二、運行調整措施
1、真空泵運行方式:
1)負荷低于250MW時,采用單背壓運行方式(保留A真空泵運行)。
2)負荷高于280MW時,采用雙背壓運行方式(AC真空泵運行,B真空泵備用)
3)真空泵二級冷卻器調整:1A真空泵節流至30%,1B真空泵全關,1C真空泵全開。
2、汽泵組運行方式:
1)負荷高于400MW時,并入1A汽泵運行,且將所有小機汽源均應倒為四抽帶,冷再備用。
2)機組減負荷至320MW,且繼續減負荷至鍋爐轉濕態運行時,退出1A汽泵運行,出口電動門開啟,降轉速至2820轉備用(1B汽泵出口電動門卡澀)。
3)退出1A汽泵操作前,將1B小機汽源由四抽倒至輔汽帶。
3、汽泵再循環:
1)單臺汽泵運行時再循環調整汽泵入口流量不高于1250t/h。
2)汽泵并列運行時,給水流量大于1200t/h,汽泵再循環調門關閉并投自動,減負荷時優先控制減小1A汽泵負荷開啟再循環調門(1A汽泵再循環前電動門卡澀)。
汽泵再循環邏輯:
汽泵入口流量<387.5t/h,且再循環開度<60%,延時30s小機跳閘;
汽泵再循環投自動時入口給水流量≤550t/h直接開啟至30%,并以1%每秒開啟至65%
汽泵再循環在手動時,流量<550t/h報警,延時3s強制開啟30%,并以1%每秒開啟至80%;
汽泵再循環汽泵入口流量<600t/h聯鎖開啟再循環前后電動門。
圖片
4、輔汽壓力設定
冷再至輔汽壓力設定0.40MPa。輔汽壓力0.40MPa,能滿足小機、脫硝等輔汽用戶。
5、軸封壓力設定
主汽至軸封供汽在手動備用狀態。
6、凝泵再循環
1)單臺凝結水泵運行按凝結水流量不小于750t/h,凝結水壓力不超3.6MPa控制。
2)雙臺凝結水泵運行總流量不小于1500t/h,凝結水壓力不超3.6MPa控制。
3)凝泵再循環邏輯:無論自動手動,流量低于480t/h且有凝泵運行自動開本閥。
7、高、低加危急疏水運行方式
機組運行時所有高、低加危急事故疏水門均應在手動關閉狀態。
8、高中低壓疏水閥控制
在機組減負荷且高于150MW運行時,各級疏水門在自動開啟后手動關閉并禁止再次開啟。
9、汽水系統
1)鍋爐濕態運行期間控制儲水罐水位14~19m,關閉361閥及其前電動門,盡量避免外排;
2)爐水循環泵正常運行期間保持再循環門在關閉狀態;
3)爐水循環泵運行期間保持過冷水開啟,爐水泵停運后關閉。
4)爐水泵停運2小時后,且預計鍋爐干態運行4小時以上時停運爐水循環泵升壓泵,鍋爐轉濕態前啟動。
10、風煙系統
1)機組負荷≤300MW時控制總風量在1250~1400t/h;
2)機組加負荷退出油槍運行時,立即投入空預器回收風機運行。
11、油槍投退要求:
1)當入爐煤Vdaf>35%,機組負荷≥320MW且3臺磨穩定運行時,退出所有油槍;
2)當入爐煤Vdaf>35%,機組負荷<320MW時投入E層4~6支微油槍(退出輔油槍);
3)當入爐煤Vdaf≤35%,機組負荷≤400MW時投入E層所有微油槍(視情況退出輔油槍)。
12、磨煤機運行方式:
1)負荷≤250MW,保持D、E磨煤機運行;
2)負荷>250MW且持續加負荷時啟動F磨運行,負荷在250MW~300MW穩定運行期間可根據入爐煤熱值決定是否啟動第3臺磨。
13、吹灰方式
1)機組投油期間保持空預器吹灰連續運行;
2)機組連續低負荷導致尾部煙道超過5天不能吹灰時應申請加負荷進行尾部煙道吹灰;
3)機組連續低負荷導致爐膛及長吹超過10天不能吹灰時應申請加負荷進行全面吹灰一次。
14、提高主再熱汽溫措施
1)在保證壁溫不超限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將主、再熱汽溫控制在600℃,可以通過控制分離器水位,增加燃料量,提高火焰中心,關小燃盡風(控制屏過出口溫度<550℃),開大再熱器煙氣擋板等手段控制;
2)鍋爐干態運行時控制好過熱度,濕態運行時控制好儲水罐水位,加強對頂棚過熱器出口溫度的監視,正常應該比分離器飽和溫度高5℃以上,避免過熱器系統進水;
3)燃料、給水增減及配風調節應緩慢進行,避免汽溫大幅波動。
15、輸煤系統
1)合理安排火車來煤卸煤,優先直接加倉,減少斗輪機向煤場卸煤。根據機組負荷變化情況,優化上煤系統上煤量和上煤時間,減少輸煤系統啟停次數和運行時間,降低上煤耗電率。
2)減少皮帶跑偏,解決好皮帶掉煤問題,檢修人員要提高檢修質量,運行人員要做好調偏工作,有缺陷及時聯系處理。
16、吸收塔系統
1)根據負荷的情況,協調控制入爐煤的硫份,滿足脫硫入口原煙控制入爐煤硫份小于1.25%。
2)在控制脫硫效率≥95%,脫硫出口凈煙氣SO2≤200 mg/Nm3,吸收塔漿液PH控制在5.0~5.6的情況下,保持低功率的漿液循環泵運行,即A、C吸收塔漿液循環泵。
3)吸收塔漿液密度控制在1110~1160kg/m3。
4)吸收塔入口SO2濃度小于2700mg/Nm3或機組負荷低于500MW時,啟動一臺氧化風機。
5)降低事故漿液箱的液位,有條件及時排空備用。
17、工藝水系統
1)控制工藝水泵出口壓力>0.45Mpa,保持動一臺工藝水泵運行,合理調整工藝水用水量,及時關閉停運設備的冷卻水。
2)除霧器沖洗:應連續循環沖洗,除霧器前后差壓不得超過100Pa,且在24小時內無較大的波動或上升趨勢(查看壓力曲線),沖洗完畢后停運除霧器沖洗水泵。
18、脫水系統
1)當脫硫吸收塔漿液密度≥1160kg/m3時,啟動一臺脫水皮帶機運行。
2)氯離子的濃度大于8500mg/L,投運廢水系統。
3)廢水系統停運后,排空廢水箱、停運廢水箱攪拌器。
19、電除塵、輸灰系統
1)根據負荷情況及吸收塔出口粉塵濃度情況及時調整電除塵二次電流:
當機組負荷900MW及以上時,電除塵器二次電流一、二電場設置為1000mA、三電場設置為900mA、四電場設置為950 mA;
當機組負荷600MW及以上時,電除塵器二次電流一電場設置為800mA,二電場設置為700mA、三電場設置為700mA,四電場設置為750 mA;
當機組負荷450MW及以上時,電除塵一電場二次電流設置為750mA,二、三電場設置為700mA,四電場二次電流設置為750mA。
當機組負荷450MW以下時,電除塵一二、三、四電場二次電流均設置為700mA。
2)根據輸灰曲線壓力的變化,及時調整落灰時間、循環周期;在輸灰壓力小于0.2MPa時,一、二電場輸灰循環周期設定600S,三四電場循環周期設定1000S。
3)低負荷灰庫保持兩運一備,停運一個灰庫,當灰庫已卸空,停運相對應的灰庫氣氣化風機及電加熱器、頂部布袋除塵器。
20、渣水系統
1)定期檢查撈渣機水封,保證撈渣機水封溢流管微溢流的情況下,控制渣水泵運行電流在約18A。
2)撈渣機速度的調整依據刮板與刮板的渣量確定,及時調整。刮板與刮板之間的渣量維持在1/2-3/4之間,在渣量不大的情況下,低速運行,小于1米每分鐘。加強巡視力度,注意巡視撈渣機頭部、尾部、鏈條的巡視檢查,在撈渣機運行的過程中,務必保證鏈條沖洗水正常(能沖洗干凈鏈條)。
21、化學專業
1)補給水系統運行方式調整:在原水水質較好的情況下,機組低負荷期間沉淀池進水方式改為單管線進水,可降低進水量500噸/小時左右,從而減少補給水泵啟停次數;
2)循環水濃縮倍率控制:聯合機爐專業減少工業水用戶,機側系統工業水切換為開式水帶,隔離部分備用空壓機工業水,提高工業水壓力從而減少工業水往塔池回水量,減少排污,盡力維持循環水濃縮倍率3.5以上;
3)機組跑冒滴漏治理,降低補水率:集控、輔控運行人員每班巡檢時重點關注系統泄漏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部門專工協調技術部整治,降低除鹽水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