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科技網主辦、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燃煤電廠除塵新技術應用暨除塵器改造技術交流會”4月23-25日在杭州召開,來自各發電集團及所屬燃煤電廠、電力設計院、科研院所、環保設備制造等單位200多位環保科技工作者與20位業內資深專家、技術高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環保政策下燃煤電廠除塵新技術,交流除塵器改造經驗。會議突出技術性、實用性,重點圍繞電除塵器前沿技術及相關電廠成功改造經驗展開交流。
會議現場
中國電力科技網魏毓璞主任主持會議:2015年我國電力裝機容量預計達到14.7億KW,2020年預計達到19億KW,2030年預計達到24.7億KW。能源高速增長態勢和有限環境容量,迫使燃煤電廠采取更加嚴格排放要求,大氣污染控制迫在眉睫。環保部新頒布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煙塵排放限值由50mg/m3降到30mg/m3;2013年2月,國家環保部發布第14號公告,要求自2014年7月1日起,重點控制區47個城市主城區燃煤機組執行特別排放限值,煙塵排放指標為20mg/m3。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對PM2.5作出明確濃度限值要求。李克強總理于2014年2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力促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條措施上下大力,迅速行動起來,出真招、見實效,努力消除人民群眾“心肺之患”。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配合協助燃煤電廠迅速付諸實踐,我們特邀中國工程院岑可法院士、資深專家和生產技術高管,召開本次除塵技術交流會。
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建波致歡迎詞,他指出燃煤電廠除塵改造技術路線應充分考慮各煙氣治理設備間的協同效應,根據燃煤電廠自身實際情況及各除塵技術特點選擇合適的技術,菲達環保將一如既往地為用戶提供一流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
魏毓璞 朱建波
首先,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作“燃煤發電近零排放新思路及近期實踐”主題演講。他主要闡述了“新型強化傳質吸收塔+多效添加劑聯合脫硫技術”、“如何實現NOx的高效脫除”、“活性分子多種污染物高效協同脫除技術”、“如何實現燃煤煙氣的深度凈化”等專題,介紹了各項技術的工程化實踐和應用。岑院士提出:根據所討論的基礎研究及工程示范,我們有信心將燃煤電廠污染物排放控制到天然氣排放標準,通過共同攻關,也可能以較低成本實現燃煤電廠和工業鍋爐、窯爐“兩個近零排放”的前景。
岑可法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研發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龍輝發表 “燃煤電廠除塵新技術應用及除塵技術路線選擇”演講。介紹了國外燃煤電廠除塵技術發展和國內燃煤電廠除塵新技術應用情況,通過對各除塵技術應用條件分析提出了符合我國電廠的除塵技術路線選擇建議;除塵技術路線選擇應采取因地、因煤、因爐和因標準制宜的方針;對達到燃機排放標準地區建議采用高效除塵器+濕法脫硫+濕式電除塵器技術路線,對達到特別排放限值地區,需要重點解決煤質變化情況,建議采用高效除塵器+濕法脫硫+濕式電除塵器或高效除塵器+濕法脫硫技術路線。
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長兼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酈建國發表“適應燃煤電廠新煙塵排放標準的電除塵技術”演講。對燃煤電廠新煙塵排放標準下電除塵器適應性及除塵設備技術經濟性進行了分析;指出電除塵器的瓶頸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從技術特點、低溫腐蝕、提效幅度、二次揚塵等核心問題的研究及應對措施、國內外應用情況等方面系統全面介紹了低低溫電除塵技術。指出低低溫電除塵器對我國煤種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可大幅提高除塵效率并具節能效果,是SO3去除率最高的煙氣處理設備,可作為環保型燃煤電廠的首選除塵工藝;推薦采用煙氣協同治理技術路線。
龍輝 酈建國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國榘發表“燃煤電廠煙塵治理技術改進”演講。通過對除塵器技術改造多年的研究,剖析了當前電廠電袋復合除塵器的應用現狀,對電除塵器選型及電廠除塵器技改方案提出了極具參考性的意見。
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躍發表“濕式靜電除塵在華電淄博熱電有限公司除塵改造工程中的應用”演講。他首先介紹華電集團電除塵改造技術路線,然后介紹濕式靜電除塵技術在華電淄博熱電工程改造項目中的應用及改造結果。
陳國榘 朱躍
浙江菲達環保裝備研究院袋式除塵設計部部長杜宇江發表“電袋復合除塵器技術”演講。主要介紹了電袋復合除塵器內部氣流分布方式設計、臭氧濃度及對PPS濾料影響分析、濾料動態過濾性能測試方法及典型濾料測試結果和濾料選擇。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科技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陳祥發表“電除塵器高頻電源技術及發展趨勢”演講。首先介紹高頻電源的技術特點,闡述了高頻電源實現節能減排的技術原理;其次對工程應用效果進行了對比,對改造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介紹微脈沖電源技術,通過原理分析闡述其在收集高比電阻粉塵及微細粉塵方面的優勢,指出了“前級高頻+后級微脈沖”將是未來靜電除塵器電源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杜宇江 陳祥
中電投上海電力吳涇熱電廠黨委書記兼副廠長/高級工程師李峰發表“PM2.5增效收集裝置在吳涇熱電廠的應用”演講。上海電力與菲達環保合作提出并實施了“燃煤電廠減少PM2.5微顆粒聚合裝置(雙極荷電收集技術)的研究和示范項目”。項目由上海電力公司承擔,吳涇熱電廠9號爐為應用示范基地。利用微粒聚合技術,在粉塵進入電除塵前,先對其進行分列荷電處理和擾流作用,使帶異性電荷的不同粒徑粉塵有效碰撞、聚合,使之成為大顆粒后進入電除塵被有效收集。此裝置顯著減少總煙塵和PM2.5排放,有效提高電除塵器除塵效率;并有助于減少汞、砷等有毒元素的排放。
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工程師趙海寶代表日本三菱日立電力系統公司項目總管豐原正隆發表“三菱日立PS綜合環境負荷降低技術”演講。先介紹三菱日立對于中國重點地區煙塵排放限制(≤20mg/Nm3)要求對應的技術:無泄漏式煙氣換熱器-MGGH、低低溫電除塵技術、高效率FGD系統和其典型工程實例。后分析MGGH可提高除塵效率,使SO3冷凝而防止紫煙,煙氣量降低而減小相關設備尺寸等特點,展示了MGGH的系統配置流程和結構,回答了代表提出的如何防止結灰問題。最后介紹三菱日立高性能除塵系統在日本的市場占有率,低低溫電除塵器解決二次揚塵和灰斗堵灰的措施,以及三菱日立脫硫裝置-脫硫塔的特點,展示了脫硫塔的結構和功能原理;最后列表介紹了高效除塵系統和脫硫裝置的工程業績。
李峰 趙海寶
中國電力報發電部主任馮義軍發表“各發電集團經濟技術指標解讀”演講。從規模及贏利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節能減排三個方面對五大集團及國華電力2013經濟數據進行解讀。并從“區域協調發展”、“創新驅動戰略”、“發展質量和效益”三個方面“解碼”發電行業新一年的科學發展,瞻望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對發電行業的影響。
24日,華能北京熱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楊耀文發表“華能北京熱電廠電除塵改造”演講。本次除塵系統改造,從前期調研、選型到后期方案確定,本著優中選優的原則,最終確定采用低低溫+移動極板除塵技術:即在空預器至靜電除塵器之間煙道加裝煙氣冷卻器,冷卻水自機組熱網供水引入經加熱后回到熱網回水,可使得電除塵器入口煙氣溫度降低,降低粉塵比電阻,使除塵器性能提高。電除塵本體也進行了改造,將除塵器高度增高3米以增大除塵面積,降低煙氣流速;第四電場改為移動極板,采用毛刷清灰,可有效控制末級電場的二次飛揚;電源部分由單項電源改為三相電源及其控制系統。改造后,除塵效率可達99.9%。
大唐集團專家田家庵電廠設備部高級工程師朱家傳發表“電袋復合除塵器實際使用情況報告”演講。該廠5號320MW機組改造成浙江菲達電袋復合型除塵器后,由于在設計、制造、安裝、運行維護各環節管理得法,一直運行穩定,煙塵排放由改造前245.3mg/Nm3下降為15.8mg/Nm3。該除塵器從2009年1月8日至今已服役64個月,從未發生過濾袋破損,已遠遠超過濾袋的設計使用壽命,5年多備品更換總費用不足10萬元。該廠運行實踐證明,電袋復合型除塵器的性價比可以與任何類型的除塵器相媲美。
楊耀文 朱家傳
華潤電力(常熟)有限公司技術支持部副部長/高級工程師徐巧生發表“旋轉極板電除塵改造工程”演講。華潤電力(常熟)有限公司1號機為國內首臺650MW配套旋轉極板電除塵改造工程,改造后電除塵出口煙塵排放20.5mg/Nm³。旋轉極板電除塵技術,通過保持陽極板永久清潔,避免反電暈,有效解決高比電阻粉塵收塵難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二次揚塵,為電除塵器實現超低排放創造了有利條件。
華能玉環電廠設備管理部高級工程師陶克軒發表“百萬等級機組粉塵執行燃氣輪機排放標準的改造技術路線”演講。主要介紹了玉環電廠百萬千瓦等級燃煤機組面對最新的浙江省超低排放標準采用的技術路線,包括低低溫電除塵改造、高頻電源改造、脈沖電源改造、吸收塔煙塵超凈處理等綜合改造,該技術路線沒有簡單地增設造價和運行成本非常高的濕式電除塵和布袋除塵設備,而是根據實際燃煤和設備狀況,把重點放在系統優化設計、協同處理和深入挖潛上,實現了先進且獨特的煙塵≤5mg/m3、 SO2≤35mg/m3、NOx≤50mg/m3超凈排放技術路線。
徐巧生 陶克軒
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環保所梁嵩博士發表“多污染物協同脫除與均衡控制關鍵技術”演講。燃煤電廠的煙氣治理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協同脫除均衡控制是優化電廠環保設備合理選擇。“解決單項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單項污染物超凈排放;研究各個設備之間的協同脫除關系;形成協同脫除-均衡控制策略,在實現超凈排放的前提下,節約運行費用”為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燃煤電廠煙氣多污染物治理的新思路。采用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后運行成本有望比行業平均標準降低2-5%。同時也介紹了此路線的示范實施情況及大唐集團火電近零排放示范項目的進展。
華東電力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葉勇健發表“燃煤電廠煙氣污染物近零排放技術路線”演講。他介紹了華東電力設計院近零排放總體技術路線和污染物治理技術方案及主要技術指標。他指出,脫硫前采用兩級煙氣余熱利用換熱器+靜電除塵器(靜電除塵器按五電場靜電除塵器考慮),除塵器出口排放濃度可達到約4mg/Nm3。同時也有效降低了PM2.5的排放。高效脫硫裝置出口SO2濃度將達到約35mg/Nm3進行設計(Sar=0.8%),脫硫效率約98%。脫硫出口的液滴濃度降低至50mg/Nm3以下。濕式除塵器能夠脫除液滴中攜帶石膏的70%左右,基本解決了“石膏雨”的污染問題。對于采用排煙冷卻塔的方案,也可解決“石膏雨”中液滴問題。采用爐內低NOx燃燒+SCR脫硝技術,通過提高進口煙氣溫度溫度或者省煤器分段布置技術,實現機組的全負荷脫硝,脫硝出口NOx指標為30mg/Nm3,優于燃氣輪機50mg/Nm3的排放標準。通過協同脫汞,汞排放指標低于3μg/Nm3,遠低于國家標準30μg/Nm3。
梁嵩 葉勇健
華能太倉電廠運行部專工周龍發表“600MW電袋復合除塵器改造及優化運行”演講。華能太倉電廠二期3、4號630MW機組由于燃用煤種偏離設計煤種等原因,原電除塵煙塵排放濃度不能滿足排放要求。為了提高除塵效率,降低煙塵排放,滿足新排放要求分別于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上半年對3、4號爐電除塵改造為電袋復合除塵器。改造后排放降至10mg/Nm3下,且超細粉塵過濾率高,不受煤質變化影響,排放穩定。
華電淄博熱電有限公司基建部副主任田文華發表 “濕式電除塵在電廠中的實際應用”演講。華電淄博熱電6號機組濕式電除塵改造,于2013年11月與機組同步投產。投產后現場監測結果小于10kg/Nm3,除塵效率為75%以上。公司6號機組濕式電除塵為國內剛性極板在30萬千萬機組上的首臺應用,成功投運對環保設施的改造方向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周龍 田文華
金華大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小東發表“電除塵電源技術”演講。通過對各種高壓電源特點和高頻電源改造案例介紹,指出電源作為電除塵器的核心,其重要程度將超過以往的任何發展階段,電源的高頻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高頻電源與脈沖電源的配合使用將成今后的應用主流,同時也使電除塵器擴大了其適用范圍,針對不同煤種、工況的應用數據采集、整理、分析,再去指導實踐,是我國電除塵技術發展和環保企業發展轉型的關鍵。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發電技術中心首席專家陶雷行發表“燃煤電站超凈排放與PM2.5控制應用實踐”演講。隨著燃煤煙氣污染控制進入新階段,促使電力環保技術創新,煙氣超凈排放控制及檢測技術的目標就是要燃煤煙氣凈化達到并優于燃氣輪機。陶首席向與會嘉賓詳細介紹了中電投技術中心在燃煤電廠超凈排放與污染物綜合控制方面的工程實踐和效果。
施小東 陶雷行
山西國際能源集團首席專家蔡新春指出:采用低低溫除塵器、旋轉極板除塵器、濕式除塵器等新技術提高電除塵器的效率,可以在滿足新的粉塵排放標準的基礎上,同時可以降低除塵器的阻力節約運行中引風機電耗,以及對于老電廠改造時不需要更換引風機降低改造費用。對于采用低低溫電除塵技術時要充分考慮空預出口排煙溫度不均,以及由于機組高低峰負荷、四季環境溫度等排煙溫度不同的影響。對于采用濕式電除塵技術時,除要考慮廢水的綜合處理外還要考慮北方地區缺水的實際情況。
馮義軍
中國電力報發電部主任馮義軍最后發表記者觀察及感言:他對本次會議作出五個方面總結:
一、除塵盛會,順應時勢。國家對大氣污染出重拳治理,全國燃煤電廠裝機總容量8億多千瓦,大約一半需要進行除塵改造,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和大市場機遇下召開本次研討會,集合了岑可法院士、陳國榘研究員、龍輝主任等頂尖專家和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袋除塵委員會委員單位及各大集團各種除塵路線除塵技術示范企業,可以說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專家、各種路線、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包括在內,是燃煤電廠除塵工作的一場盛宴。
二、近零排放,彰顯責任。兩天來,近零排放、超凈排放或超低排放的理念和實踐日益突顯,實際這也彰顯了一種責任。岑院士及華東電力設計院副總工程師葉勇健,中電投發電技術中心首席專家陶雷行,都對近零排放進行了非常透徹地講解,對怎樣搞科研,怎樣實踐,有一些設想和預測。前不久采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說到近零排放只是一個概念,他們喜歡說超低排放。這是對環保工作精益求精的一種要求,也是對當前大氣污染,對環保工作的責任感,也正如本次除塵會議通知上寫的:“出真招,見實效,努力消除人民群眾的心肺之患”,確實是一種責任感。
三、協同治理,達成共識。有幾位專家開門見山,圍繞這個主題演講,許多專家在整體演講中堅持這個觀點,像酈建國、陳國榘、龍輝、梁嵩、杜宇江,一些電廠及其他專家演講中都提到協同治理。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華能國際煙氣協同治理關鍵技術研究課題,華電電科院的朱躍在介紹華電集團技術路線時也提到了協同治理,可以看出整個燃煤電廠污染物協同治理,已經達成共識。
四、電除塵器,備受關注。山西國際能源集團首席專家蔡新春提到電除塵新技術廣受關注,也是兩天會議的特點。專家演講大部分圍繞電除塵。當前燃煤電廠除塵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發布的燃煤電廠除塵技術路線指導意見,也是力推電除塵。說到電除塵廣受關注,并不是說一定采用電除塵,專家強調除塵技術選擇原則之一就是因地制宜、因煤制宜、因爐制宜、因現有除塵設施情況制宜。
五、標桿電廠,示范引領。很多標桿電廠在會上介紹自己電廠的改造經驗,非常可貴,能夠領略到他們的風采。像華能北京熱電低低溫+移動極板+三相交流電控制技術,是國內第一家,改造后每年可帶來兩千多萬效益,如果按照運行二十年計算,可累計實現創新收入24661萬,這可以看出示范電廠成功的效益。中電投吳涇電廠參與建造國內第一套PM2.5捕獲增效裝置,減少總煙塵和PM2.5排放;華潤常熟一號機,是國內首臺650MW配套旋轉極板電除塵改造工程;華電淄博熱電也是電除領域濕式電除塵走在前列的示范工程。這兩天從專家到具體業主包括電廠,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涵蓋除了電除塵之外的一些其他除塵方式。大唐集團專家朱家傳,就電袋復合除塵器各種疑難雜癥在會上進行演講和答疑,許多電氣方面工作者向他請教。他提到一個觀點非常好,在一定發展階段無所謂技術先進與否,關鍵是有責任。實際上他說的是某一個層次某一個境界,電廠在一定的領域選擇一定技術之后,是否有責任心的把各項工作做好,這也是非常關鍵的。
霧霾的治理,現在形勢非常嚴峻,迫切需要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建立一種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一種整個全面協調的工作機制,需要各位電力科技工作者全力以赴。
每半天的專家演講結束之后,會議均安排專家答疑環節,專家與參會代表就燃煤電廠除塵新技術應用暨除塵器改造技術的疑難、熱點及焦點問題,進行了技術交流與討論。除塵專業領域知識、企業設備更新換代問題層出不窮,每位專家都很負責任得進行解答,有些專家對不屬于自己研究領域的問題,還專門提供其他能夠回答的專家的電話,形成很好的學習氛圍。
兩天的會議,專家演講精彩,代表聚精會神;接近尾聲,會務組安排了與會嘉賓交流環節,鼓勵大家上臺發表參會的心得體會以及對參會的感想感悟,豐富了會議內容。參會代表不乏除塵領域專家和生產一線經驗豐富的技術高管,他們登臺發表各自的會議感想和對電廠除塵的見解,百家爭鳴,氣氛熱烈。
25日,與會嘉賓80余人來到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觀。菲達環保是全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龍頭企業,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基地,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獲得單位,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擁有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等。酈建國院長親自帶領與會嘉賓參觀了位于菲達總部的除塵實驗室,包括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電除塵技術研究綜合實驗室、袋式除塵技術研究綜合實驗室、氣力輸送技術研究綜合實驗室、濕式電除塵器試驗室、旋轉電極式電除塵器試驗室等。其中,電除塵技術研究綜合實驗室為可模擬實際煙氣工況的國內最大電除塵綜合實驗室;袋式除塵技術研究綜合實驗室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大型燃煤電站鍋爐煙氣電袋復合除塵技術”的實施提供了實驗平臺,為行業技術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旋轉電極式電除塵器試驗室為電場有效高度15m的實體試驗裝置,結合清灰刷、內部傳動鏈條分試驗裝置的實驗研究,可分析運動部件的壽命影響因子,大幅提高設備的可靠性。與會嘉賓對菲達除塵技術表示高度關注和極大興趣,并不時向酈院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問題,雙方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參觀結束后,大家一致認為,菲達環保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一直專注并堅持技術創新,推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
參觀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部分代表現場合影留念
會議由山東電視臺進行全程實況錄像,并制作成標清DVD光盤和高清硬盤,以便各發電集團及所屬燃煤電廠、電力設計院、科研院所、環保設備制造單位,組織未能參會的相關技術人員收看專家們的精彩講演和答疑,彌補不能到會學習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