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第三屆“火電廠金屬材料與焊接技術2014年會”在北京閉幕。會議邀請35位金屬與焊接資深專家和科技工作者發表演講,推廣和交流高溫金屬材料使用特性、焊接工藝前沿技術及研發成果、管件設計優化和目前備受關注的防止氧化皮堵塞;為加強金屬監督,確保焊接質量,消除設備隱患,保障并提高機組安全運行水平,搭建電力、制造、冶金行業技術交流平臺;加快國家三部委《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步伐。
會場照片
會議首先由中國電力科技網副處長楊偉拉開序幕。之后會議主席楊富教授致辭。他就當前需要發展前沿科技,堅持創新驅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中國電力工業正在以罕見的發展速度,在電源,電網,電力裝備制造,包括電站用金屬材料等多個領域不斷實現歷史性跨越,整體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隨著超超臨界機組蒸汽參數的提高,對高溫部件用鋼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材料的高溫強度、高溫抗腐蝕、抗氧化能力及冷熱加工性能等,因此高溫部件用鋼及其制造技術,成為發展超超臨界機組的技術核心。國內外金屬材料工作者對火電機組高溫部件新型耐熱鋼的性能及制造技術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對我國超超臨界機組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本次會議為電力設備制造、冶金行業包括設計和科研機構以及相關院校進行自由學術交流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并向主辦單位——中國電力科技網以及所有參會者表示誠摯的謝意!更希望所有的代表積極參與自由討論,提出問題,發表論點,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使我們火力發電更清潔更高效,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最后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研發中心副主任龍輝發表“700℃超超臨界機組技術研發及進展”演講。國外以歐洲為例,整個計劃17年,完成多個高溫部件驗證試驗臺建設,COMTES700部件驗證試驗,第二階段中試:COMTES+計劃,包括ENCIO項目和HWTII項目。介紹國外公司對材料研究進展及最新試驗運行情況,鍋爐管、740℃及760℃ 開發目標,美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介紹世界上首個在760℃下運行的蒸汽回路已經開展試驗;中國700℃超超臨界機組技術包括材料關鍵技術、鍋爐關鍵技術、汽輪機關鍵技術、關鍵部件試驗平臺等正在開展。外高橋第三發電廠高低位分軸布置汽輪發電機組,極大地節省昂貴的鎳基超級合金高溫高壓管道材料,打破了700℃技術發展瓶頸。目前我國660MW超超臨界(35MPa/700/720℃)二次再熱、濕冷汽輪發電機組布置在除氧煤倉間上方的高位布置方案與其它國家優化方案相比具有一定優勢,同時開展了主汽管道的優化等方面工作。
楊富 龍輝
山特維克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管材部技術經理郝傳龍發表“鍋爐用先進不銹鋼材料”演講。詳細介紹了AD700對奧氏體材料的需求:更高溫度下具有高強度,在700ºC(100MPa, 100000h)下高蠕變強度,更好的高溫耐腐蝕性。簡述奧氏體鋼鍋爐管蠕變強度、蠕變斷裂韌性、組織穩定性、加工性、高溫腐蝕性能、可焊性。Sanicro25具有較好抗蒸汽氧化性能及抗高溫煤灰腐蝕性能,增加鍋爐壽命;具有較好加工性能,保證爐管可以彎制到較小尺寸,較少鍋爐體積;有最新焊材Sanicro53,保證了焊接性能;這些性能使得其作為高效率火電廠金屬溫度達到700℃再熱器和過熱器的優選材料。
北京科技大學高溫合金研究室教授謝錫善發表“600-700℃超超臨界燃煤電站用先進奧氏體不銹耐熱鋼及鎳基高溫合金”演講。以國內外火電蒸汽參數發展圖簡述中國超超臨界和先進超超臨界電廠發展現狀。結合TP347H:18Cr-9Ni-Nb、Super304H:18Cr-9Ni-3Cu-0.5Nb-N、HR3C:25Cr-20Ni-Nb-N這三種鋼材料特性,探討研發新型高強耐蝕奧氏體耐熱鋼思路。介紹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鎳基700℃管道材料的開發,中國對用于600℃USC的TP347H、Super304H和HR3C等奧氏體型耐熱鋼都能生產并啟動620℃A-USC電站裝置,多相復合強化新型高強耐蝕奧氏體鋼正在發展;用于700℃系列鎳基高溫合金諸如Nimonic80A、Waspaloy和Inconel740/740H也已開展工作,其中Inconel740H能夠滿足高溫長期持久和抗氧化腐蝕的兩項重要指標。應該說Inconel740H是700℃A-USC電站中過熱器/再熱器及大管道的良好候選材料,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鎳基700℃A-USC管道材料正在開發。最后他表示為促進700℃A-USC項目的進展,愿在此領域內尋求廣泛的合作。
郝傳龍 謝錫善
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顯發表“高效超超臨界鍋爐高等級耐熱鋼管的選擇與應用”演講。首先從蒸汽參數與機組效率、超超臨界鍋爐技術發展路線、高效超超臨界鍋爐技術發展及鍋爐類型等方面回顧了超超臨界鍋爐的發展歷程。隨后介紹高效超超臨界鍋爐的材料問題,再熱器溫度提高受管屏、集箱和管頭等材料選擇影響。國產耐熱鋼材料分析和選擇,奧氏體和鐵素體耐熱鋼材料相關性能分析。建議納入國家標準的奧氏體鋼有:改良18-8型、改良25-20型;建議納入國家標準的鐵素體為:新型9-12%Cr鐵素體耐熱鋼。最后給出高端材料納入我國標準的步驟,即從試制、進口到工業化生產、評審,再到批量生產和國產化、納標。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單以銀發表“耐高溫抗輻照耐腐蝕用F/M鋼的研究進展”演講。他首先介紹核能發展用新型耐熱鋼研究背景,例舉了未來能源的希望:聚變能和核廢物嬗變系統。聚變能是無污染、無長壽命放射性核廢料、資源無限能源。他強調材料問題正是聚變堆技術發展和聚變能商業化應用的主要瓶頸,在超超臨界火電用耐熱鋼基礎上研發的未來核聚變堆用低活化耐熱鋼是中科院金屬所重要研究成果。核廢物問題是核能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加速器驅動系統可以有效地解決核廢料處理的問題。他提出了ADS嬗變系統用關鍵結構材料設計要求:新型耐高溫、抗輻照、抗(液態金屬)腐蝕的結構材料。根據材料性能設計要求,開展了成分與組織全新設計,并逐步從實驗室規模冶煉制備發展到工業化的制備,通過對低活化元素、Ta元素和組織等關鍵因素控制獲得了2噸級SIMP鋼。隨后根據對材料性能評價如物性性能、持久性能、抗氧化性能、抗液態金屬LBE腐蝕性能及抗輻照性能等評價。表明這種新型核用SIMP鋼具有優異的綜合性能。中科院金屬所目前已經制備了SIMP鋼的各類型材,并初步建立SIMP鋼數據庫,給出了SIMP鋼標準、檢測方法、數據手冊,進一步的工業化生產研究和輻照仍在進行之中。
張顯 單以銀
浙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許好好發表“電站三類熱力部件膨脹問題引發的失效分析及防范”演講。通過膨脹不暢引發的破壞,膨脹控制,易發生拉裂三類部件分析概述了承壓部件膨脹不暢引發的失效問題。鍋爐爐墻水冷壁管膨脹拉裂分析及防范,介紹了爐墻水冷壁管拉裂、拉裂泄漏案例;從基建監督,檢修檢查、整改,運行控制三個方面防范水冷壁膨脹拉裂。高溫蒸汽管道約束過死、閥門支撐不當、無膨脹補償都容易引出支管拉裂,列舉相關案例,提出防范措施:防止管路約束過死,閥門采用彈簧支吊或可移位支撐,設置柔性彎。集箱管座角焊縫膨脹拉裂原因有溫差引起膨脹不均、缺少柔性補償、吊掛裝置承載不當,通過分析案例給出相應整改措施。最后強調,熱力系統服役工況決定了膨脹問題的重要性,上述三類部件容易發生膨脹拉裂現象,應重點加以防范。
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忠兵發表“深入分析受監部件失效模式與失效原因,穩步提高燃機電廠金屬技術監督水平”演講。金屬技術監督的目的是對部件進行診病、防病和治病。介紹的典型部件失效模式有:汽包、低周疲勞、垢下腐蝕、流體加速腐蝕;受熱面管、蠕變損傷、疲勞、流體加速腐蝕、低溫腐蝕、氧腐蝕;聯箱蒸汽管道,蠕變損傷、疲勞損傷、焊接接頭裂紋;以及汽輪機轉子、葉片、高溫緊固件、壓氣機葉片等。以低省管泄漏為例,通過性質、原因分析提出處理措施。此外還簡述了熱疲勞損傷、低蒸彎頭FAC、聯箱停爐腐蝕、噴水管斷裂、壓氣機葉片斷裂的損傷模式、原因、特征及防止措施。并就目前需要加強而又欠缺的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后介紹了蘇州院在燃機電廠的金屬技術監督工作上的情況。
許好好 陳忠兵
中國鋼鐵研究總院結構材料研究所總工程師程世長發表“新型高端鍋爐耐熱鋼發展”演講。首先介紹了火電機組參數演變過程。中國從中壓機組發展到超臨界機組大約經歷了40年,高端耐熱鋼是火電機組的基礎。隨后對火電機組高端鍋爐耐熱鋼發展作了詳細介紹。從60年代開始,以陸燕蓀、劉榮藻為首的科研團隊研制成功G102(12Cr2MoWVTiB),并被大量應用,當時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到近年的30MPa/600/623/623℃參數USC機組基本上用600/600℃ USC選材。程總還以2%Cr鋼、5%Cr鋼、9%Cr鋼、12%Cr鋼的發展為例介紹鐵素體(馬氏體)鍋爐耐熱鋼的發展歷程以及18-8型鋼、25-20型鋼、金屬間化合物強化型奧氏體鍋爐耐熱鋼的發展歷史。最后他特別強調我國新型高端鍋爐耐熱鋼發展關鍵在于國家政策保證,只有國家相關主管部門支持并制定相關政策才能保證我國新型高端耐熱鋼的健康快速發展。
華電國際技術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宮偉基發表“1000MW機組高溫過熱器泄漏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演講。2014年,高溫過熱器先后發生2次爆管,為查詢泄漏原因,進行取樣檢驗、水塞因素排查、壁溫監控及氧化皮檢測、其它固體異物大量排查工作。通過全面排查最后分析本次爆管原因是:過熱器二級減溫器因混合管振動造成定位銷和混合管之間摩擦擠出金屬翻邊薄片,金屬薄片脫落后,跟隨汽流移動到高過入口節流孔處,導致管子堵塞,蒸汽流量不足而過熱爆管。通過本次事故排查處理該中心從割管工藝、焊接工藝要點、熱處理工藝要點、熱處理效果等四個方面提出減溫器割管及焊接工藝措施。
程世長 宮偉基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陶瓷研究所所長張強發表“新型CFBB節能修補耐磨耐火材料研究”演講。CFBB磨損可大致分為兩部分:金屬材料、耐火材料的磨損。CFBB中的主要磨損機制:沖蝕磨損、腐蝕磨損。CFBB產生磨損的主要原因:一是耐火材料選用不當;二是CFBB運行特點所決定的。而從影響磨損的主要因素分析可以找到提高CFBB耐磨性的主要技術措施。如在CFBB密相區可以通過附加耐磨耐火涂層材料達到減少磨損,延長安全運行周期;其次,通過對灰渣礦物組成分析,加強生產管理控制也可以減少水冷壁的磨損。
北京國網富達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徐德錄發表“加強原材料質量監督,確保特高壓工程建設質量”演講。特高壓電網是我國在世界能源領域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創新成果,原材料的供貨質量和進度,是影響鋼管塔加工質量和按期交貨的關鍵因素,是確保特高壓輸電線路長期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演講結合鋼管塔原材料需求與市場供應現狀的分析,提出原材料質量監督管理措施。
張強 徐德錄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博士郝憲朝發表“700℃超超臨界燃煤電站用新材料組織與性能”演講。介紹了潔凈燃煤發電技術發展趨勢,600℃和700℃超超臨界機組用高溫材料。簡述了700℃高溫結構材料要求與新型鎳基合金設計,以圖表和相關數據描述新型Ni-Cr-Fe-W-Al合金顯微組織及其穩定性,及其拉伸性能、沖擊韌性、高溫持久、冷熱加工與焊接等主要性能;此外還介紹了該新型合金冷加工硬化與高溫塑性、焊接性、焊縫力學性能。最后列出了Ni-Cr-Fe-W-Al合金研究計劃。
神華國華電力公司生產技術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趙慧傳發表“噴丸處理對S30432鍋爐管抗蒸汽氧化性能的影響”演講。首先介紹了蒸汽氧化試驗裝置,試驗材料及樣品制備,蒸汽氧化試驗參數。詳細描述了經670℃、730℃、760℃、790℃蒸汽氧化后,噴丸試樣、未噴丸試樣內壁氧化層的宏觀形貌、蒸汽氧化動力學曲線、內壁氧化層的金相組織。試驗結果表明噴丸處理可顯著提高S30432鋼抗蒸汽氧化性能,可使氧化速率降低約一個數量級;在1000h蒸汽氧化試驗條件下,國產噴丸管樣氧化皮快速生長的臨界溫度在730℃至760℃之間,進口噴丸管樣氧化皮快速生長的臨界溫度在760℃至790℃之間;目前600℃蒸汽參數的超超臨界鍋爐高溫受熱面使用的經過噴丸處理的S30432鍋爐管,從抗蒸汽氧化角度評估是安全的。
郝憲朝 趙慧傳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蔡志鵬發表“9-12%Cr鐵素體抗蠕變強化鋼焊接接頭IV型裂紋研究綜述”演講。首先介紹了鐵素體型耐熱鋼的演化歷史,然后介紹IV裂紋的特點,Ⅳ型裂紋產生于長時蠕變條件下,Ⅳ型紋產生于兩相區和細晶區兩個區域,不單純和一種組織有關,可以通過表面復型的方法觀察蠕變空洞的分布范圍和密度。III型與IV型裂紋,介紹了馬氏體鋼與珠光體鋼異種接頭熱強性的研究。IV裂紋的力學表征(高溫、長時、低應力),Ⅳ型紋斷裂和材料的組織相關,材料的微觀組織受熱處理質量、工作溫度,最重要的是部件的應力狀態影響。在焊接接頭橫向蠕變試驗中,Ⅳ型裂紋類型的蠕變斷裂傾向于發生在較高的溫度和較低的應力狀態下。IV裂紋冶金學機理,IV型裂紋是局部應變導致的失效,并且孔洞在熱影響區的外部區域(細晶區和臨界區)形成。IV型裂紋已經成為鋼服役過程中影響蠕變的重要問題。在過去40年的實驗研究發現隨著母材強度等級的提高,IV裂紋對蠕變強度的影響更加嚴重。
華電新鄉發電有限公司生技部主任工程師江建波發表“水冷壁高溫腐蝕研究與應用”演講。該演講介紹了水冷壁高溫腐蝕類型及機理:硫酸鹽型高溫腐蝕機理,氯化物型高溫腐蝕機理,硫化物型高溫腐蝕。并介紹了腐蝕原因及應對措施:選用含硫量低的燃煤,并嚴格控制煤粉的粒度;控制供水品質;更換水冷壁管材質,采用滲鋁管防腐蝕技術;使用高溫噴涂防腐防磨技術,在表面涂防蝕防蝕合金等物質;改造鍋爐燃燒設備;重點對“改造對沖燃料方式爐膛側墻水冷壁,破壞水冷壁還原性氣氛”的研究和運用進行了詳細介紹。
蔡志鵬 江建波
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趙杰發表“HR3C鋼的σ相析出行為”演講。HR3C常用于超超臨界鍋爐的過熱器管、再熱器管,由于時效過程中析出NbCrN,非常細小而且穩定,大大提高了蠕變斷裂強度。傳統觀點認為HR3C鋼是可以抑制σ相的形成,改善韌性,但趙杰教授通過對于國內外生產的HR3C的分析,確定HR3C鋼在長期時效過程中有NbCrN、M23C6、M6C等析出相,同時確定了晶界區域σ相的析出。基于相計算方法預測HR3C鋼中σ相的析出傾向,提出成分不均勻的區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σ相的析出傾向。長期時效過程的相析出降低HR3C鋼的蠕變抗力。報告建議:由于HR3C鋼是超超臨界鍋爐中重要用鋼,目前正值服役的前期,建議對服役的HR3C鋼要關注σ相析出及其可能引發的脆性破壞問題,同時建議應系統開展σ相析出動力學、σ相析出的影響因素、避免或抑制σ相析出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未雨綢繆,為這一鋼種的安全運行做好技術準備。
29日,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工程師田志豪發表“運行1000MW 超超臨界塔式鍋爐檢查發現有裂紋的T23水冷壁焊縫返修方案研究”演講。首先介紹失效案例及原因分析:某電廠發現水冷壁Y型三通與直管對接處出現泄漏,原因在于裂紋源區處于打底焊層與蓋面焊層的交界位置,確認原始裂紋為打底焊道弧坑裂紋;某電廠發現T23水冷壁對接焊口多處存在裂紋缺陷,由于未經過焊后熱處理,焊縫及熱影響區硬度較高,韌性較差,焊接接頭應力較大,這是引起裂紋的主要原因。接著介紹了斜Y冷裂紋敏感性、斜Y再熱裂紋敏感性,以及對T23鋼對接接頭硬度、沖擊韌性、時效性能等試驗研究。最后提出已投入運行電廠和新建電廠的對策。
趙杰 田志豪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博士王常帥發表“700℃先進超超臨界電站鍋爐管用GH984G合金研究進展”演講。首先對GH984合金特點及使用情況介紹,GH984具有低成本、高導熱率、易于成型的工藝性特點,主要用于制作軍艦鍋爐過熱再熱器管,使用情況好且有20多年使用經驗。然而,GH984合金的蠕變強度略低于700℃先進超超臨界電站鍋爐過熱器再熱器管要求。針對GH984合金存在的問題,在保持了GH984合金原有優點的同時,通過優化主元素和晶界強化元素開發出了GH984G合金。GH984G合金具有優異的組織穩定性,時效20000h無有害相析出,在700℃先進超超臨界電站過熱器再熱器服役條件下的蠕變強度與歐洲700℃先進超超臨界電站所選材料鎳鈷基高溫合金CCA617相當,高于700℃先進超超臨界電站鍋爐過熱器再熱器管要求。最后介紹了GH984G合金大小口徑管材制備工藝。
河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思杰發表“電站耐熱鋼TLP擴散焊接技術及應用”演講。詳細介紹了TLP 擴散焊接的原理及工藝特點。耐熱鋼TLP 擴散焊接研究成果,提出耐熱鋼瞬時液相擴散連接雙溫工藝模型,獲得了多種耐熱鋼的具有很好組織性能的連接工藝。TLP擴散連接已經在鎳基、鋁基、鐵基、銅基等金屬合金、單晶合金、陶瓷和復合材料等粘結上得到了很好應用,在電力行業不銹鋼、耐熱鋼的TLP擴散焊接感應加熱有獨特優勢。超超臨界機組新型耐熱鋼的瞬時液相擴散連接焊接性與接頭組織性能的研究,為新型耐熱鋼的焊接開辟了新的思路,具有現實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開展新型耐熱鋼的TLP擴散連接應用研究是目前電站材料焊接產學研熱門課題。
王常帥 陳思杰
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車暢發表“超臨界電站鍋爐受熱面管蒸汽氧化問題分析”演講。簡述了氧化皮形成機理,鐵素體和奧氏體鋼氧化皮微觀形貌及化學組成,對氧化皮進行物相分析,并給出影響因素有溫度及時間、化學成分、組織結構。介紹了氧化皮剝落模式,及熱應力、熱膨脹系數、溫度變化、氧化皮厚度等影響氧化皮剝落的因素。概括了基于蒸汽氧化的過(再)熱器壽命評估方法,最后介紹了氧化皮的檢測及防治措施,檢測方法有割管測量、超聲波無損檢測、磁性檢測儀,從避免超溫、防止氧化皮剝落及其他等方面提出防治對策。
國電科學技術研究院金屬材料研究所總工程師謝航云發表“電站熱力系統熱疲勞現象”演講。借助案例分析,提出了電站熱力系統易產生熱疲勞失效的部件類別、產生機理和相應防范意見。相關案例有:熱力系統末端相對靜態系統的熱疲勞、蒸汽管道和鍋爐高溫聯箱疏水處熱疲勞、除氧器等換熱容器進汽處熱疲勞、吹灰器附近鍋爐管子熱疲勞、吹灰器蒸汽帶水造成受熱面管子熱疲勞、吹灰汽源管道電動門后管段熱疲勞、減溫器處熱疲勞、汽包和汽水分離器液位線附近熱疲勞等。
車暢 謝航云
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博士李明揚發表“700℃超超臨界燃煤電站用鎳基合金焊材國產化研制進展”演講。首先圖表列出了燃煤火電機組用各類高溫材料的比例的相關數據,焊接是燃煤電站部件制造中最重要的工藝。在鎳基合金焊材國產化研制方面介紹了焊材研制思路、國外焊材實物化學成分及焊材實物分析以及元素含量對740H合金綜合性能影響,合金元素對熔點、各相析出溫度、高溫屈服強度、750℃,200MPa持久壽命、1370℃液態粘度的影響,隨后介紹了成分(配入點)選擇方案和焊材研制技術難點。國產化鎳基合金焊材焊接試驗情況及微觀組織分析,并對管材焊接接頭力學性能檢測。研制新型鎳基合金焊材,讓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鎳基高溫合金焊。
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劉天佐發表“超臨界670MW機組末級再熱器爆管原因分析”演講。首先介紹了某超臨界670MW機組的相關參數,對再熱器爆管原因進行試驗分析,分別進行了宏觀檢查、金相檢驗、硬度檢驗、機械性能檢驗。分析討論兩次爆管不同情況,第一次爆管:T23管在運行過程中,存在長時過熱現象,較厚的氧化皮惡化了管壁傳熱性能,從而加速該部位的爆管;第二次爆管:爆口管段存在局部堵塞,氣流不暢,整根管段發生短時急劇超溫,材質強度不足以滿足內壓產生的應力,最終導致管段發生短時過熱爆管。
李明揚 劉天佐
河南第二火電建設公司焊接培訓中心工程師丁光柱發表“下向焊焊接工藝在高合金耐熱鋼焊接中的應用研究”演講。此項目背景在于高合金耐熱鋼焊接接頭的沖擊韌性與焊接線能量之間有很大關系,只要提高焊接速度,就能減少焊縫線能量的輸入。從焊條下向焊、自保護藥芯焊絲半自動焊、半自動根焊技術三個大方面介紹下向焊工藝現狀。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學院副教授張乃強發表“超超臨界鍋爐管氧化皮生成機理”演講。超(超)臨界參數下電站設備的安全、高效運行是電力工業中的重大關鍵技術,超(超)臨界條件下的金屬材料抗氧化和高溫力學特性,是制約超超臨界發電技術發展的關鍵瓶頸,介紹了氧化皮問題及現狀。全揮發性處理與加氧處理:全揮發性處理的機理、加氧處理的機理;溶解氧對鍋爐管的作用機理:溶解氧在超臨界水中對氧化的作用、溶解氧對應力腐蝕開裂的影響、溶解氧對鉻揮發的作用機理。
丁光柱 張乃強
國電泰州發電有限公司工程師周龍發表“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安裝焊接問題的解決與體會”演講。首先對二次再熱機組主要設備服役參數及金屬材料的使用作了介紹,其中包括鍋爐的概況,主要系統參數,主要部件材料、規格,制造安全難點以及安裝現場金屬管理;施工過程中焊接質量控制的主要管理措施;二次再熱機組安裝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典型問題舉例;工藝探索及試驗探討。
武漢大學動力與機械學院材料系教授彭志方發表“P91/P92鋼異常組織對其硬度的影響”演講。研究了火電廠不同運行態(541-550℃/35,000-63,000h/3.53-27MPa)P91鋼部件硬度與M23C6相參量(體積分數、C和Cr元素分配率)的變化規律。發現運行P91鋼的低硬度與異常熱加工工藝(鑄造/塑性成形/熱處理)密切相關。M23C6相的過量析出導致馬氏體脫碳而成為鐵素體,即使有的組織仍保留馬氏體形態特征但已不再碳過飽和,從而使鋼的硬度明顯降低。這項研究結果將為P91鋼的熱加工工藝以及電廠部件判廢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周龍 彭志方
湖南省湘電鍋爐壓力容器檢驗中心有限公司金屬所高級工程師龍會國發表“鍋爐受熱面管氧化膜特征、成形機理、檢測方法與裝置研究”演講。他分別介紹了研究背景,鍋爐受熱面管氧化膜微觀特征及其氧化機理,超(超)臨界機組鍋爐典型用鋼材料磁性物理性能,鍋爐彎管內壁氧化皮堆積量檢測方法,鍋爐彎管內鐵磁性物堆積量檢測裝置,鍋爐彎管內鐵磁性物沉積/堆積量檢測裝置應用。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鋼管條鋼技術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起江發表“SA-335 P91綜合性能試驗與研究”演講。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600℃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鋼管創新研制與應用” 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作為項目第一完成單位,他首先和與會嘉賓分享了在人民大會堂參加頒獎大會的喜悅。給廣大金屬與焊接工作者以極大鼓舞。在專題演講中,王教授通過大量實驗數據分析SA-335P91鋼化學成分及合金化原理,SA-335 P91鋼具有良好熱強性和持久塑性及抗氧化、抗腐蝕性,在600℃時,其熱強性是T9鋼的3倍,在625℃時與TP304H鋼相當綜合各種數據,寶鋼P91各項技術指標和性能均能符合ASME SA-335標準及GB5310-2008標準要求,也完全能滿足超(超)臨界電站鍋爐制造的要求,證明研制和開發寶鋼P91所選擇的工藝設計是正確的。
龍會國 王起江
國家電力耐磨材料科學與工程首席專家溫新林發表“燃煤電廠耐磨材料及抗磨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演講。材料是科學技術的先導,電廠材料尤其是耐熱材料、耐磨材料、耐蝕材料都十分重要,希望全國燃煤電廠認真學習、執行DL/T 681-2012燃煤電廠磨煤機耐磨件技術條件、DL/T 681-201X電力行業耐磨管道件技術條件。DL/T XXXXX-201X燃煤電廠碎煤機耐磨件技術條件現在正征求意見中;嚴禁電力裝備企業無標生產、發電企業無標使用;確保電力企業生產安全、備品配件延壽、節材降耗;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到基層專工。
安徽津利能源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孫磊發表“火電廠小徑管焊縫相控陣超聲無損檢測技術研究與應用”演講。介紹了 PA-UT技術原理、優點、研發過程。相控陣超聲檢測技術自2013年底開始投入現場應用,已在國內8個火電工程中成功應用,共檢測焊口30000多道。相控陣超聲檢測技術可代替射線檢測技術,并具備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溫新林 孫磊
中電國際安徽淮南平圩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生技部高級工程師金萬里發表“全國超(超)臨界參數鍋爐氧化皮監測狀況分析與處理措施”演講。首先簡析氧化皮產生隱患及影響因素,列舉了幾種氧化皮形貌、氧化皮堵塞及爆管現場震撼典型圖片。氧化皮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溫氧化,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皮狀況對比分析:不同參數下、不同爐型結構及不同水處理后的氧化皮狀況對比,鍋爐給水傳統的處理工藝。氧化皮脫落輕重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
《中國電力報》發電部主任馮義軍發表記者觀察。首先肯定了會議對電力行業發展的影響力,以及中國電力科技網為推廣電力發展新技術,搭建電力行業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和展示平臺,解決電廠建設運行維護中的實際問題等多方面所作的貢獻,并表示自己作為新聞工作者從每次會議中都能捕捉到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接下來分享了他在本屆會議上得到的三點體會:1、能源基礎材料的研發應該是能源創新戰略的重點方向;2、我國的材料技術水平已經取得長足進步;3、材料國產化還需政策標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演講強調金屬材料是超超臨界發電技術產業的關鍵。我國的超超臨界電站數量占全世界的80%,足以說明我國國產鋼管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后的火電發展成果。同時也表達了對目前國內P92鋼仍有90%依賴進口這一現狀的擔憂,并再一次呼吁國家對能源用材料進一步實現國產化的政策和標準扶持。
金萬里 馮義軍
楊富教授作為本次大會主席發表會議總結。楊教授表達了對老一輩電力專家誠摯的敬意,并期望年輕一代的電力工作者能繼承和發揚行業優良傳統。同時扼要地提出了“三個堅持”的期許:第一,過去電力、設備制造和冶金三個傳統的部門,應抓住年會交流的機會,利用中國電力科技網這一新型平臺,堅持相互學習,交流技術,探討問題;第二,電力行業應加強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發展道路,生產一線電廠和設備制造廠、大學院校、研究所應緊密合作,共同為我國電力行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第三,希望中國電力科技網能夠繼續發揮“橋梁”作用,將一年一屆的的技術交流年會堅持下去。最后楊主席宣布第三屆火電廠金屬材料與焊接技術交流2014年會圓滿結束!
會議期間中科電力科技網還邀請了化學工業出版社能源與環境主編戴燕紅。戴主編介紹了化學工業出版社的發展和現狀;“讀者的需求,我們的追求”,所以戴主編表示愿意為電力行業的工作者提供效益優良的現代化出版平臺。
戴燕紅 魏毓璞
會議期間穿插安排專家答疑和新得體會交流,效果很好,很受歡迎。
華電鄒縣電廠魏玉忠,華能玉環電廠熊偉,華潤徐州電力有限公司龐琳亞,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何彪先后發言。
會議由中國電力科技網全程實況錄像,并制作成標清DVD光盤和高清硬盤,贈送各發電集團、電網公司主管部門,也方便科研院所、發電企業等單位定購者組織未能參會的相關技術人員收看專家精彩演講和答疑,彌補未參會學習的缺憾。不僅如此,中國電力科技網還將三屆年會專家演講PPT和技術論文上傳至中國電力科技論壇相關欄目和電力月刊,供廣大從事超超臨界工作者免費下載和在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