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黨十九大精神,加快供熱供給側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及時研討、交流、推廣新形勢下供熱改造技術,優化機組、管網運行,建設智慧供熱時代高效熱電聯產機組,中國電力科技網2017年12月12日在徐州召開第九屆“大機組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技術2017年會”。24位專家針對大機組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新技術,更長距離的低能耗熱網、水網輸送技術,智能化技術應用,靈活性改造和熱電解耦等焦點、熱點發表演講。年會由蘇夏能源集團協辦,參觀徐州華鑫發電有限公司和江蘇華美熱電有限公司。
魏毓璞
中國電力科技網主任魏毓璞致辭:
青島、南京、揚州、無錫、蘇州、西安、廣州、沈陽,八年彈指一揮間,2009年第一屆年會,連續召開八屆,從南到北,自西向東,足跡遍布全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今天,12月12日,雙12,第九屆“大機組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技術2017年會”在徐州召開,我們有幸陪伴熱電聯產走過九個年頭,離不開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國電力科技網,表示由衷的感謝。
九年間,科技飛速發展,環境急劇變化。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能源轉型,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新形勢下,熱電聯產肩負歷史使命和研究課題。機組改造,更長距離低能耗熱網、水網輸送技術,智能化技術應用,靈活性改造和熱電解耦是本屆年會交流熱點。
王云超
蘇夏能源集團副總裁王云超代表協辦單位致辭。
胡天樂 于長友
清華大學博士胡天樂宣讀會議主席江億院士致辭并發表主旨演講“燃煤熱電聯產靈活性改造途徑”。熱電聯產的三種方式:抽凝、背壓機、吸收式熱泵,對比靈活化途徑和關鍵問題。實現清潔供熱,最大熱源潛力來源于熱電廠,通過吸收式熱泵改造,可以獲得更多的熱量輸出;通過熱電協同改造,可以使電廠在不影響供熱的前提下靈活調節輸出電力;所有途徑成立與否都取決于是否能降低熱網回水溫度,應該通過新的熱量計價結算方式來促進熱網回水溫度的降低。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于長友發表“推進能源清潔高效利用,促進熱電聯產健康有序發展”演講。解讀《關于印發“熱電聯產管理辦法”的通知》出臺背景、組成及適用范圍。熱電聯產規劃建設以“統一規劃、以熱定電、立足存量、結構優化、提高能效、環保優先”為原則,發揮熱電聯產集中節能環保優勢,強調熱電機組與調峰熱源聯網運行,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明確“以最小裝機容量滿足供熱需求”的裝機方案;規劃建設熱電熱源,以“充分利用、挖掘并發揮現有熱力資源最大效能”為前提。
蕭文華 杜小澤
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經濟運行局正局級調研員蕭文華發表“利用智能化技術,推動熱電聯產事業朝創新、共享、協調、綠色發展”演講。介紹山東省發、供、用電情況和大機組改造情況。提出要用創新開放、共享的理念做指導熱電聯產工作,通過智能化手段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協調、綠色、減排環保、高效的目的。利用大數據找出用熱規律,并按規律分時供熱,實現智能化節能。在熱源側找潛力,利用好節能減排政策,加快對燃煤機組進行熱電聯產技術改造、對熱電聯產機組實施通流改造、利用循環水供熱改造、管網保溫節能提效改造、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減排措施,并對其實行的技改項目無償提供資金、技改貸款財政貼息等節能減排的政策鼓勵,大力提高熱電機組的供熱能力,解決熱源不足問題。
蘭州理工大學長江學者/教授杜小澤發表“面向供熱機組靈活調峰的儲熱技術基礎與性能調控”演講。儲熱是克服能源系統間歇性、波動性問題的重要解決方式,其研究對于太陽能熱利用、熱電聯產的熱電解耦、解決“棄風棄光”等具有重要意義。分別介紹顯熱蓄熱技術、潛熱蓄熱技術、化學能蓄熱技術的發展現狀,提出降低成本和提高儲熱密度的研發目標,PCM儲熱、單罐、熱化學儲熱等研發重點方向,基于儲熱技術的熱電聯產供熱系統搭建。
丁巧芬 鄭洪
江蘇蘇夏能源集團副總裁丁巧芬發表“50公里長輸低能耗熱網技術及最新應用實例”演講。南京蘇夏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在大機組供熱系統改造、長輸熱網工程(熱網輸送蒸汽距離由常規設計的5~10公里,延伸至20~50公里)、低耗熱網工程(熱網輸送蒸汽熱損失僅為常規設計的1/4~1/5)和城市、熱電廠、工業園區供熱規劃等方面,擁有專有技術與特長。“長輸低能耗熱網技術”的其概念是“長輸熱網方法”、“低能耗輸送蒸汽管技術”、“超遠距離輸送蒸汽管技術”三項發明專利技術的綜合。
江蘇華美熱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洪發表“華美熱電供熱管網現狀及關鍵技術”演講。華美設計最大抽汽能力為500噸,可以滿足現管線范圍內5~8年負荷增長,同時設計熱水網最大采暖面積1000萬平方,可以滿足三環路以西西部新城、淮海西路西延地塊等地塊,及下一步“汽改水”未來開發采暖需求。整合后蒸汽管網末端最遠距離約21km,采用蘇夏公司長距離蒸汽輸送專利技術建設蒸汽管網。考慮區域內有部分工商業用戶,非采暖季負荷小,設計采用大小管雙線環型布置,采暖季雙線運行,非采暖季大管停運,兼顧經濟性和靈活性。東線2013年建成、西線2014年建成,目前運行情況良好。
專家對話
“專家交流、對話” 環節由中國電力報發電部主任馮義軍主持,于長友、初立森、孫士恩、鄭洪、胡天樂、丁巧芬,圍繞新形勢下熱電聯產發展趨勢、靈活性改造及耦合發電等熱點問題同與會嘉賓展開交流。
康慧 劉小龍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工程技術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康慧發表“智慧供熱與電廠標識系統(KKS編碼)”演講。隨著我國集中供熱行業發展,熱電和供熱企業運行設備已涵蓋熱電廠、熱源廠、換熱站、供熱管網。機組容量增加,設備數量擴充,設備自動化程度提高,顯然,企業管理工作已呈現精細化、復雜化趨勢。需要對集中供熱系統中各類設備采用統一編碼來標識,形成一個能夠貫穿集中供熱系統生命周期全過程的編碼體系。《電廠標識系統編碼標準》(GB/T50549-2010)已實施6年,正在修訂中,由于廠外熱網部分屬于熱電廠一部分,擬增加廠外熱網部分編碼,內容可用于為新建、供熱改造的集中供熱項目進行KKS標識,也可用于為已建成運行的集中供熱項目增補KKS標識。
徐州華鑫發電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劉小龍發表“華鑫電廠供熱改造的現狀和前景”演講。2012年5月,與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同投資興建供熱改造項目,總投資約5.8億元。供熱一、二期工程分別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順利投產。2015年6月,公司替代壩山熱電,全面承擔徐州東區供熱任務,肩負著東區工業用戶及36個小區近5萬戶居民用戶采暖需求,成為徐州區域供熱量最大、供熱面積占比40%熱電聯產企業。2016年總供熱量為232萬吉焦,供熱管損29%。
孫士恩 陶湘云
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供熱技術部主任孫士恩發表“熱電聯產機組的靈活性——熱電解耦”演講。介紹熱電聯產機組靈活度改造的背景和主要技術措施,重點分析熱電解耦技術經濟比較。
華電望亭發電廠工程部高級工程師陶湘云發表“660MW超超臨界機組供熱改造”演講。電廠新增熱負荷最大合計270t/h,平均167t/h,最小70t/h。年增加供熱量120萬噸,其中無錫區域100萬噸,望亭周邊20萬噸。對3、4號機的引風機和增壓風機進行合并設置,將原有脫硫增壓風機拆除,同時對煙道進行相應的調整。分析利用高壓缸排氣抽氣供熱,利用中壓缸排氣抽氣供熱,一抽和三抽匹配供熱,四抽供熱方案。
鄭莆燕 任偉
上海電力學院能源與機械學院副教授鄭莆燕發表“分布式供能系統設計與運行優化研究”演講。結合分布式供能系統發展三個階段和四個多樣化特點,通過案例分析表明兩級蓄能冷熱電聯供系統與單級蓄能相比,系統發電量增加,相對節能率更高。在有蓄能的條件下,發電量增加,發電節能效果明顯,兩級蓄能的節能效果更好。兩級蓄能相對于單級蓄能節能效果的增加幅度與燃機類型有關。發電量增加,售電獲得的經濟效果明顯,兩級蓄能的經濟性更好。
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設計所副所長任偉發表“大容量汽輪機新技術提升和供熱改造技術”演講。近年來,高參數高壓內缸先進紅套環技術、切向進汽及橫置靜葉技術、小間隙可磨汽封+汽輪機摩擦啟動技術等新技術不斷提升,精細化設計是今后產品性能提高的必由之路。哈汽公司共完成300MW以上汽輪機通流改造60多臺,其中國外制造機組20臺,300MW等級50多臺,600MW等級16臺,800MW等級2臺,另有多臺機組修復工作,改造后機組均運行良好。目前哈汽的大容量機組現代化改造已經有多個項目正在執行,期待為國家的節能減排工作作出更大貢獻。
姜凱超 趙忠正
張家港華興電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凱超發表“43公里長輸低能耗熱網技術在華興項目應用”演講。該公司熱網工程是華興公司正在進行前期工作的擴建兩臺F級(400MW)燃機熱電聯產機組的配套項目。根據《張家港市熱電聯產規劃(2011-2015)》、華興二期可研,華興二期熱負荷為替代金柳熱電、恒東熱電、駿馬熱電三家熱電廠的熱負荷及新增熱負荷。全線建設分七個標段,主管網口徑為DN700,末端五標段分別縮頸至DN600和DN400。本工程新建DN700管徑總長度約35.5千米,DN600的蒸汽管線總長度約1.4千米,至閘上新管線DN400管徑總長度約2.5千米。
京能(赤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設備管理部汽機專工趙忠正發表“赤峰能源高背壓供熱改造實施與總結”演講。一期工程2×150MW超高壓雙抽中間再熱循環流化床冷凝式熱電聯產汽輪發電機組,2008年相繼投產,供熱范圍為赤峰市松山老城區、橋北區。2012~2013采暖期供熱面積560萬平米,2013~2014采暖期新增加供熱區域為360團和紅廟子鎮,供熱面積達到716萬平米。2015年完成#1機組高背壓供熱改造工程,投資2598萬元,改造后增加供熱量80多萬GJ,年節約標煤3.2萬t,供熱期平發電標準煤耗率下降90.8g/kWh,節水47.52萬t,節電180萬kWh,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初立森 繆國峰
吉林省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汽機所高級工程師初立森發表“供熱機組靈活性改造面臨的問題及今后發展趨勢”演講。熱電解耦可以在調峰時段實現大機組深度調峰,破解供熱、調峰、風電消納的“三角”矛盾,最大程度消納新能源。靈活性改造型式:蓄熱式電鍋爐和即熱式電鍋爐、大型蓄熱水罐、旁路供熱、低壓缸少蒸汽運行、背壓式(低真空)運行方式、熱泵技術的應用、低負荷穩燃技術。闡述靈活性改造諸多關鍵問題和外部制約條件,供熱機組適應調峰運行的安全性保障及未來發展趨勢。
國電蘇龍熱電有限公司熱網部經理繆國峰發表“新形勢下火電企業熱電聯產發展之路”演講。裝備6臺燃煤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15 MW,年發電能力70億千瓦時,對外供汽能力1420噸/小時,是蘇南(江陰)區域主要電源點和熱源點,是國家首批資源綜合利用電廠之一。公司發展緊跟國家能源戰略部署,依靠科技進步,強化管理創新,積極探索傳統能源企業轉型升級模式,以發電生產為基礎,做好電力、熱力、環保、燃料、副產品、新能源等方面綜合經營。
殷戈 宋云鵬
國電南京電力科學研究院汽機部副總工程師殷戈發表“高參數供熱優化研究”演講。提出高參數供熱優化的新蒸汽抽汽供熱常規路線,增加背壓機和機組通流改造的優化技術路線,及各技術路線對比、投資和收益分析。得出以下結論:高參數供熱優化可以提高機組循環效率,降低煤耗水平;全面通流改造方案可以完全取代新蒸汽減溫減壓供熱,降耗性能顯著;從經濟性和運行靈活性角度分析,背壓機方案一優于其他背壓機方案,可以作為背壓機供熱路線首選方案。建議根據供熱量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優化技術方案。
章佳迎 宗緒東
華能國際長興電廠工程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章佳迎發表“華能長興電廠供熱初期低負荷調節方案”演講。電廠廠外熱網現階段共兩條供熱管線,分別為呂山線和湖州經濟開發區線。現階段廠外熱負荷情況和運行期間白天、夜晚熱負荷相差較大,為加強熱網供熱穩定性,通過對現狀熱負荷分析,及對近期熱負荷調研,進而提出小旁路供熱調節方案,然后針對小旁路供熱改造方案進行可行性、安全性、經濟性及供熱穩定性分析,在與減溫減壓器設備廠家的配合中,確定對減溫水系統也進行配套小旁路改造。改造完成后,廠內供熱系統在熱負荷2~65t/h持續穩定對外供熱,進一步增加供熱系統的穩定性,不僅解決了供熱初期熱負荷偏低調節困難問題,解決了以后運行期間白天、夜晚熱負荷相差較大可能出現的調節困難問題,效果顯著。
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宗緒東發表“工業抽汽及采暖供熱優化改造”演講。目前機組設備利用小時數較低,通過增加工業抽汽和冬季供熱,提高鍋爐負荷,降低供電煤耗,提高電廠經濟效益。對于具備空冷、濕冷機組的發電廠,在進行供熱、尖峰冷卻器改造時應統籌設計,做好系統方案優化。高背壓供熱改造機組以熱定電,調峰能力下降,通過運行方式優化可以改善,解耦應結合儲水罐改造。對于沒有熱電解耦壓力的區域,應優先調度高背壓供熱機組負荷。主蒸汽通過壓力匹配器引射熱再蒸汽減溫后供冷再抽汽,是實現熱電解耦的新思路,投資少,轉換效率高。空冷、濕冷機組應該進行聯合優化設計,綜合考慮供熱、尖峰冷卻器設計,降低冷源損失。
王峰 王志強
天津國投津能發電有限公司運行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王峰發表“國投北疆電廠一期百萬機組供熱改造技術分析”演講。電廠規劃容量為4臺1000MW機組、日產50萬噸海水淡化裝置,對外供熱1600萬m2。二期將向濱海新區提供采暖熱負荷,供熱面積1274萬m2。因機組抽汽能力相對海淡抽汽需求剩余較多,而且目前海水淡化負荷率較低,沒有達到設計容量,因而將一期供熱改造的供熱汽源選擇從一期海水淡化抽汽母管上引接,利用海水淡化抽汽的余汽用于對外供熱。下階段將一、二期聯合供汽用于制水、供熱,提高機組調峰能力和供水、供熱穩定性,推動水、電、熱、冷聯產的能源生產模式。
山西興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志強發表“山西興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供熱改造工程簡介”演講。概述古交發電廠按照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循環、資源化”要求和綜合利用成就。供熱系統采用吸收式熱泵、大溫差供熱、末端燃氣調峰、雙供雙回等先進技術,選用多熱網、多級串聯高背壓供熱方案,實現熱量梯級和最大化利用,達到節能減排目的。二期項目共有供熱機組6臺,供熱半徑61.5公里,供暖能力404.5萬千瓦,供暖面積8269萬平方米,供熱管線全長37.8公里,高差180米;工程解決長距離輸送、地形高差、經濟輸送三大技術難題,為大中型城市運用遠離城市區域電廠及工業余熱承擔供暖負荷、集中供暖起到示范作用,堪稱供熱界典范。
13日下午,會議安排參觀徐州華鑫發電有限公司和江蘇華美熱電有限公司供熱改造現場。
參觀
中國電力科技網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實況錄像,供各發電集團、電網公司主管部門和相關電廠、科研單位交流學習;還將本次會議專家演講PPT上傳至中國電力科技網電力月刊,廣大電力科技工作者免費下載和在線瀏覽,將先進技術和經驗保存、共享、傳播,為我國熱電聯產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中國電力科技網:m.0631rcsc.com;
聯系人:周麗15010503361;耿迪189108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