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wcoe6"><table id="wcoe6"></table></fieldset>
<ul id="wcoe6"><sup id="wcoe6"></sup></ul>
  • <ul id="wcoe6"></ul>
    <ul id="wcoe6"><dfn id="wcoe6"></dfn></ul>

    大機組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技術2022年會

    核心提示:中國電力科技網2022年8月4日在徐州召開第十三屆大機組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技術2022年會,江蘇蘇夏能源集團協辦


      中國電力科技網2022年8月4日在徐州召開第十三屆“大機組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技術2022年會”,江蘇蘇夏能源集團協辦,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付林擔任年會主席,16位專家圍繞“智慧靈活、多能互補、清潔供暖、助力雙碳”主題與嘉賓進行研討、交流,推廣和應用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新前沿技術,并參觀蘇夏能源集團第五代技術應用單位——淮北國安電力有限公司。


    會場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節能中心供熱研究所所長余小兵主持開幕式并致主持辭。

      尊敬的魏主任、付老師等各位領導、專家、同仁,大家早上好!很高興有機會在美麗的徐州這一歷史文化名城,參加由中國電力科技網主辦、江蘇蘇夏能源集團協辦的“大機組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技術2022年會”,也很榮幸受邀主持上午前半段的會議。本次會議邀請了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電力企業、主管部門的相關專家、同仁,會期兩天,16位專家授課,議程緊湊,內容豐富。感謝中國電力科技網為大家創造了一個高質量的技術交流平臺。

      對存量大型火電機組實施高效、靈活的供熱改造,實現清潔、安全供熱,是我國一項重要的能源政策,也是“雙碳”目標實現的一項重要舉措。中國電力科技網緊扣這一重要主題,自2009年在青島主辦首屆供熱年會以來,至此已是第13屆,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奠定了行業內的深遠影響力。

      八月的徐州驕陽似火,加之疫情等影響因素,本次會議舉辦實屬不易,這離不開會議主辦方的堅持和推動,能來參加本次會議的代表都是懷著對供熱事業深深的摯愛,希望大家借此寶貴平臺,深入交流,開誠布公,將先進供熱技術的種子播撒到祖國每一個角落,為“雙碳”目標貢獻一份力量。
     
      江蘇蘇夏能源集團副總裁王云超代表協辦單位致歡迎辭。

    尊敬的付林主席、魏毓璞主任,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上午好!我代表協辦單位江蘇蘇夏能源集團、南京蘇夏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如約參加“大機組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技術2022年會”,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2021年9月以來國務院、發改委、能源局等部門圍繞雙碳目標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統籌煤電發展和保供調峰,嚴控煤電裝機規模,新建機組煤耗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序淘汰煤電落后產能,推動煤電行業實施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推動煤電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在文件中國家已經從政策層面取消蒸汽管道供熱半徑10公里規定,鼓勵熱電聯產機組在技術經濟合理的前提下,適當發展長輸供熱項目,吸引工業熱負荷企業向存量煤電企業周邊發展,擴大供熱范圍。也就是說在技術經濟可行的情況下我們的蒸汽熱網可輸送到更遠,可以從現在的長輸60公里突破到80公里乃至100公里以上。

      蘇夏自成立之日起,始終將節能減排當作己任,心懷供熱事業之夢想。緊跟時代之步伐,踐行雙碳目標,蘇夏形成了熱源、廠外熱網、負荷的一系列專有技術,包括機組供熱改造、冷凝水回收、蓄熱、集中供冷、供熱、供氣系統;高、中低壓長輸低能耗蒸汽熱網,長輸低能耗熱水熱網,高溫物料低能耗輸送管網,預制架空軟質保溫管技術,智慧5G熱網技術、熱網仿真軟件系統、預制管架技術等,尤其是我們熱網第五代技術已取得初步成效,稍后我們總經理丁巧芬將作《蒸汽管道遠距離輸送第五代技術最新突破》專題匯報,明天上午總工程師佴耀作《熱電廠余熱回收利用》匯報。今天下午佴總將帶大家到淮北實地考察第五代技術的代表項目,屆時她將和大家進一步溝通交流。

      今年7月份我們在新三板掛牌,邁向了上市的第一步,我們感恩支持和幫助過我們的各位領導和專家,尤其是以魏主任為代表的中國電力科技網一路相伴,在此我代表全體蘇夏人對新老朋友致以最真摯地感謝和祝福,祝大會圓滿成功,祝各位領導和專家工作愉快,生活安康!謝謝大家!

      中國電力科技網綜合處處長周麗代表主任魏毓璞宣讀主辦單位主題辭。

    年會主席付林先生,各位專家、與會嘉賓:

      歷經疫情沖擊、行業洗禮、經濟考驗、能源政策約束,熱電聯產行業挑戰,今日,第十三屆年會在徐州順利召開了!

    自古彭城列九州,龍爭虎斗幾千秋。
    供熱年會十三載,足跡歷典遍神州。

      十三屆、三百多位專家,兩千一百多位代表……參觀全國經典供熱與優化運行項目,開創同類實施先河。時隔五年重溫故景,風光旖旎勝舊年。

      節能降碳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建立先進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體系,挖掘存量機組供熱能力、提升熱電機組運行靈活性、實現熱網削峰填谷、促進供熱系統智能化升級。落實負荷需求,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數據相當亮眼,全國完成供熱改造6830萬千瓦,“十四五”的改造工作迎來良好開端,實現智慧供熱已成必然。

      本屆年會,專家緊跟能源形勢,共商研討,推廣和應用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新前沿技術,實現熱源、熱網、負荷與儲能多元一體化協同發展,讓“供熱改造”成為煤電升級改造新征程一道亮麗風景線!

      感謝年會主席付林教授!

      感謝協辦單位江蘇蘇夏能源集團!

      感謝參觀單位淮北國安電力有限公司!

      致敬在座“熱電”行業貢獻者!

      期待領導、專家精彩演講!



     
      年會主席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付林:“‘三改聯動’技術路徑分析”。節能降耗,轉變定位,為電網調峰是三改聯動的核心。提高鍋爐參數、通流改造等措施,提高發電效率,但降耗空間不大,最大的節能潛力空間是熱網加熱環節。打破傳統理念,通過技術創新突破“三改聯動”瓶頸,實現“三改”真正的聯動;通過長輸技術挖掘純凝燃煤電廠潛力,使絕大多數燃煤電廠成為熱電廠,是供熱改造的重點;純凝電廠節能空間有限,應將重點轉移到供熱改造基礎上的節能改造,通過梯級加熱技術減小熱網加熱過程的不可逆損失;針對供熱機組,通過高低溫雙儲熱技術實施靈活性改造,實現熱電深度解耦,電力高峰期以純凝方式發電,電力低谷期實現電熱高效轉換。

     
      山東省經信委經濟運行局原副局長蕭文華:“加快熱力系統智能化建設,推動熱電聯產為實現雙碳目標做貢獻”。智能化是供熱發展必然趨勢,前景十分廣闊,分析全省工業運行和大機組運行、供熱改造情況,大力推進5G智能熱力網建設?;?G大寬帶低時延特性,為智能熱力網提供了及時的監控、安全的隔離、高可靠的虛擬專網及實時調節。先進電腦和網絡通訊技術的應用不單是網絡建設的問題,更應該將它看作是一次生態的提升,要研究制定適應供熱高效運行要求的先進技術設備和工業模組的標準,加強上下游企業的互聯互通,在技術研發、供應鏈改造、基礎設施建設、智能終端應用。智能化熱力管網系統建設的前景十分廣闊。未來的熱力系統將呈現數字化、無人化、可視化、精細化的應用場景。對于熱力管網要利用大數據做好充分調研,對供熱范圍內的用戶摸清分時段的用熱量、用熱峰值等情況,在同一條供熱管路上分時段對不同的用戶供熱進行實時分戶調節,通過其特有的用熱分時特性,最大限度地拓展熱力的供應范圍。


     
      江蘇蘇夏能源集團常務副總裁、南京蘇夏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巧芬:“蒸汽管道遠距離輸送第五代技術最新突破”。蘇夏的長輸低能耗熱網技術是經過不斷探索、不斷發展的經歷,已經經過四代技術的發展:溫降和壓降進一步降低,輸送能耗損失進一步節省,輸送距離越來越長,技術更為成熟可靠,目前正在攻關第五代技術(2020-2025)。第五代技術三大核心:預制架空軟質保溫管、智慧5G熱網、熱網仿真軟件系統。三大戰略創新:長輸熱網方法、低能耗輸送蒸汽管技術、超遠距離輸送蒸汽管技術。預定目標:達到4個1:每公里的壓降控制在0.01MPa以內,每公里溫降控制在1℃以內,質量損耗控制在1%以內,輸送距離可達60~100公里。“長輸低能耗熱網技術”六大技術特點:蒸汽管道輸送距離長、溫降小、壓降小、能耗少、綜合投資省、超低負荷安全運行。通過分享第五代技術典型案例,詳細說明“長輸低能耗熱網技術”成功關鍵。

      原廣州恒運綜合能源公司董事長吳必科:“大機組改造與碳交易”。現在距離2030年碳達峰還有兩個五年,十四五是第一個五年,也是能源低碳轉型的關鍵期。國家能源局將重點采取措施,加快推動碳達峰工作成勢見效。恒運集團利用蘇夏長距離供熱技術,實現了對東莞的跨地區長距離供熱,也實現了對廣州開發區東區的長距離供熱,共關停了兩個地區共八十多臺小鍋爐,地區整體煤耗大幅降低,實現了大幅減碳的目的。成為廣東省首個全部機組供熱改造的典范,集中供熱量全省最大。通過機組供熱改造,大機組實現區域大幅減碳目標,機組碳配額余量變大,與機組多供熱多發電增加的碳量有更多的剩余,可以將多余的碳量放到市場進行交易,取得雙向效益,因此大機組供熱改造和長距離供熱是火電機組對碳中和碳達峰的貢獻,也是延長機組壽命,提高機組經濟效益最好途徑。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節能中心供熱研究所所長余小兵:“‘三改聯動’下的先進供熱改造技術與廠級統籌供熱優化”。熱電解耦、細則考核、電力現貨交易、節能降耗、供熱成本是三改聯動存在的挑戰。重點關注問題:供熱運行域——多元供熱模式下的熱電負荷運行域研究;煤-熱-電特性——不同熱電聯產機組供熱特性研究;供熱經濟性——熱電優化分配技術與指標精細化管理技術;數字化管理——配合智能電廠建設要求的數字化管理技術。分別從技術特點、適用場景、應用效果介紹高效、靈活工業供汽技術,高效、靈活采暖供熱技術,供熱可靠性提升技術,多元化余熱回收技術,調峰-調頻-供熱安全整體解決方案,提出高效、靈活工業供汽技術新思路,基于蒸汽壓縮提壓的中參數供汽技術,適用于中排供汽機組,供汽壓力范圍為1.0MPa~2.0MPa,供汽溫度可達300℃~350℃,可用小汽輪機驅動或廠用電驅動,保證全負荷供汽,挖掘機組調峰深度。

      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朱維群:“碳中和頂層科技路線設計開發”。我國能源結構難于調整,應該首先進行能源技術革命。既要保供增加煤炭產量,又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只有開發“用碳不排碳”的化石能源固碳清潔利用,同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碳利用效率,形成化石能源環境友好的能源路線和材料路線,這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經濟可行的科技途徑。通過化石燃料能源技術和材料技術的革新來解決環境及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符合國家大科學大工程的優先方向。開發新的燃煤煙氣污染物干式高效脫除技術是解決我國霧霾時常發生的有效途徑,它不僅可以解決煙氣“脫白”難題,也可以解決廢水零排放難題。
      

      南京蘇夏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佴耀:“熱電廠余熱回收利用研討”。集中供熱系統是將汽輪機冷凝余熱回收,采用長輸低能耗輸送技術用于工業用熱、城市居民采暖供熱;集中供氣系統采用電廠余熱驅動空壓機生產壓縮空氣,實現集中供應壓縮空氣,替代周邊企業各自原分散電驅動空壓站供氣;熱交換技術是指利用換熱器使水或其他介質與電廠余熱換熱;熱泵技術是以相對少量的高品位能如電能、機械能等為代價使低品位的工業余熱提升為較高品位的熱量;余熱制冷技術是指以余熱作為驅動熱源,利用吸收式制冷系統為用戶提供冷凍水;蓄能(熱)技術可以將暫時不用或多余的熱量收集,有利于電廠余熱的綜合利用;余熱鍋爐技術是鍋爐中的水吸收生產過程中的余熱;工業低品位余熱利用技術是利用工業生產過程中可開發利用的品質較低的余熱。詳細介紹大機組供熱改造的內容:(1)供熱系統;(2)化水系統能力核算或增容改造;(3)新增廠內蒸汽管網;(4)新增壓縮空氣系統;(5)新增蓄熱水箱系統。

      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有限公司機務環保部副主任姬鋒軍:“燃煤機組供熱技術及案例分享”。工業供熱技術包括:旋轉隔板抽汽、座缸閥抽汽、背壓工業、打孔抽汽、壓力匹配器供汽、減溫減壓器供汽等;供熱靈活性技術包括:低壓缸切除、旁路蒸汽供熱、蓄熱水罐、壓力匹配器、電固體蓄熱鍋爐、熔鹽蓄熱。介紹每種技術原理、適用范圍、優缺點,并從低壓缸切缸+中聯門改造+旁路、低壓缸切缸+中聯門改造+電鍋爐、低壓缸切缸+中聯門改造+儲能電池三個方案進行工程案例分享。

      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供熱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高新勇:“熱電聯產高效節能與深度調峰技術”。國內外區域供熱的本質區別在于,國外主要通過供給側適應用戶需求的智能化供熱技術實現節能目的,從熱源到用戶的每一級均實現了智能控制;國內普遍采用“首站給定流量、各換熱站分攤”的調節方式,弊端明顯,智能控制普遍僅存在于熱源的第一級。從吸收式熱泵技術、熱泵與低真空耦合技術、雙轉子低真空供熱技術、光軸轉子供熱技術、新型凝抽背供熱技術等幾方面分析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體系,對比不同余熱回收技術。針對熱電聯產機組,適宜選擇合適的儲熱技術。在集中供熱系統中發展多種能源互補的經濟模式。發展區域供冷,綠色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傳統單體供冷替代方案。研究區域供熱與供冷的系統集成,實現能量利用的平衡,進一步節能。充分重視資源節約,深度挖掘集中供熱系統中的余熱資源利用。

      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副理事長劉榮:“北方城鎮集中供熱現況、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的探討”。我國北方城鎮集中供熱目前基本處于“第三代”供熱技術水平,城鎮集中供熱未來發展方向:基于熱電聯產工業余熱深度利用的多能耦合清潔供熱,從規劃階段入手,跨行業、跨地域統籌清潔供熱方案。增強對化石能源綜合利用的深度和梯度,增量供熱面積因地制宜采用清潔能源,存量供熱面積進行清潔能源供熱滲透,并逐步降低供熱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利用儲熱蓄熱等多能耦合新技術增強清潔能源供熱、可再生能源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通過政策引導,增強全社會利用清潔能源供熱的共識及自覺性,使之逐步形成健康的市場化環境。


     
      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研發與服務事業部副總經理陶麗:“燃煤機組靈活性協同供熱熱電解耦技術交流”。分析熱電解耦技術特性,原符合調整范圍、轉供能力、供熱增幅等,歸納優缺點。明確改造思路:確定目標→機組診斷→方案制定→方案實施。工業供熱及熱電解耦技術路線推薦如下:(1)對于項目投資敏感的電廠,推薦選擇汽輪機中調門參與調節提升工業供汽能力技術、汽輪機低壓缸少汽運行和高、低壓旁路供熱這類投資相對較少的技術。(2)對于靈活性調峰要求高、電力輔助市場調峰補償力度大的電廠,推薦選擇電鍋爐系統耦合工業供汽技術、熔鹽儲熱系統耦合高壓工業供汽技術。(3)汽輪機需要進行同流改造的機組,推薦選擇汽輪機增設抽汽口提升工業供汽能力技術。(4)通常各種技術方案進行組合,如在低壓缸切除的基礎上增添儲熱水罐和電鍋爐設備、儲熱裝置和熱泵耦合以提高機組靈活性,或在打孔抽汽供熱的基礎上增加蒸汽噴射器等技術。

      中國華電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康慧:“雙碳目標與熱電聯產”。供暖熱源的減碳化改造應是長期而漸進的,減碳量是有限度的,過分嚴格要求供暖熱源減碳化的時限和程度,社會經濟成本難以承受。從現有技術發展看,在相當長的時段,我國難以出現可全面替代燃煤熱電聯產的供熱熱源,明智的做法是依托燃煤熱電聯產為基礎進行技術改造:協同調峰、靈活性改造、在不發電前提下擴大供熱能力。燃煤熱電聯產供熱是剛性需求,涉及民生,是特殊行業,是起兜底保障作用的,在雙碳目標方面,不宜與一般工業行業、純凝發電行業等同對待。如果在10~20年內供熱熱源技術方面無革命性進展,燃煤發電機組將難以正常退役,建議對供熱行業進行雙碳目標方面的讓步處理。讓步政策:碳排放量讓步,燃煤熱電廠退役壽期讓步(40~50年),吸引電力集團和金融界留在熱電聯產行業??紤]讓步政策,則事先做讓步政策準備:提前進行摸底工作,門檻條件;不考慮讓步政策,碳達峰后,政府應做接供熱熱源盤準備:提前籌備組建集中供熱熱源退役替代基金,研究供熱價格提高政策,管理體制準備。
       

     
      北京建筑大學教授,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副會長李德英:“清潔能源供熱能效提升助推實現雙碳目標路徑”。我國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需依托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互聯網+等技術,使智慧供能系統實現精細化管理。太陽能熱發電成為太陽能利用的一個重要方向,光伏產業也進入快速發展期。建筑低碳轉型綠色發展技術路徑:建筑節能→能效提升→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綠色建筑→高效供能系統→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轉型→零碳供能→用能電氣化→零碳園區→智慧城市碳中和→2030碳達峰→2060全面實現碳中和→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光儲直柔建筑配電是發展零碳能源的重要支柱,建筑入口功率實現大范圍可調節的柔性用電是最終的目的。

      華電鄭州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研發部正高級工程師梁新磊:“汽輪機乏汽低真空供熱改造技術研究與應用”??κ搽姀S原為抽凝供熱機組,機組負荷性質非采暖期工況按復合滑壓運行方式考慮,采暖期工況定壓運行,并具有一定的調峰能力。為提高機組的供熱能力,降低能耗,對2×350MW機組進行高背壓供熱改造,以提高機組整體供熱能力,降低機組發電煤耗。改造建議增設一套小流量的羅茨真空泵組,有利于機組供電煤耗的下降;凝結水溫度高問題,建議考慮增設升壓泵,保證板式換熱器凝結水側的出口溫度;熱網循環水泵機械密封水問題,建議初期投運,采用專用密封水源,后期運行穩定后可將機械密封水源切換至熱網水;熱網加熱器相關問題,建議應充分考慮機組和市政供熱各工況;小汽輪機相關問題,建議汽輪機排汽逆止閥宜選用帶執行機構或緩閉裝置的逆止閥。
      

     
      8月11日下午,專家和與會嘉賓參觀蘇夏能源集團第五代技術的應用代表——淮北國安電力外圍管網。架鐵路、穿涵洞、跨河流、越村莊……南京蘇夏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甘子君,現場講解熱網管線途徑特殊地形架設難點,并針對工程路況復雜、技術難度大、工藝要求高等問題進行逐一解答。通過參觀,代表更深刻了解第五代技術,留下深刻印象。借鑒、解惑、交流、研討,受益良多,不虛此行,對未來行業發展充滿信心與期待。


    參觀現場

      會議設置多場“代表提問,專家答疑”和“頒發聘書儀式”。專家針對“三改聯動”技術路徑,先進供熱改造技術,供熱現狀、政策展開交流,暢談觀點。逐一解答與會嘉賓提出的問題,特別是生產一線技術難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精準解疑,技術實用,干貨滿滿;參會者根據專家研究方向會上提問,會下探討,既擴展思路,又衍伸技術內涵,多面溝通、教學相長;政、產、學、研、用、商各單位代表借此機會,自由結合,深度交流;會務組還將尚未解答的問題編號整理,統一發至微信技術交流群,專家一一對應線上解答。線下思想碰撞,迸發智慧火花;線上延續探討,學習不止。中國電力科技網主任魏毓璞分別為演講專家頒發聘書。



      

      中國電力科技網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實況錄像,供國家能源局、各大發電集團主管部門交流學習;還將本次會議專家演講PPT上傳至中國電力科技網相關欄目和電力月刊,廣大電力科技工作者免費下載和在線瀏覽,保存、共享、傳播先進技術和經驗,為我國電力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中國電力科技網:m.0631rcsc.com;
    聯系人:魏毓璞18801034448;周麗15010503361;楊曉容18001252968。


    協合運維
    電力月刊171期
    海上風光電開發建設與運行維護創新技術發展論壇
    燃煤電廠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大會
    ?

    掃描關注“電力科技”公眾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国产成人 亚洲欧洲| 欧美成人鲁丝片在线观看|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四虎成人免费大片在线|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成人片|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视频app| 成人狠狠色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成人观看天堂在线影片|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欧美成人黄色片|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私人影视|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秋霞在线观看视频|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伊人色院成人蜜桃视频| 国产成人h在线视频|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