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科技網主辦,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承辦,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常州龍騰光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恒瑞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禪德光熱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協辦的“2023年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與應用研討會”,4月19日在巴彥淖爾市召開。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高級顧問、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太陽能熱發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孫銳教授任會議主席,政府部門、業內權威、教授學者、企業精英等23位領導、專家匯聚一堂,圍繞“向光而行,創新驅動,打造風光儲新能源綜合基地”主題,同與會嘉賓解讀政策導向、研討創新技術、交流成功經驗、分享科研成果。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總工程師陳志軍,巴彥淖爾市委常委、副市長馮愛霞,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王志峰等出席會議。21日與會嘉賓實地考察烏拉特中旗槽式光熱電站項目,切實了解電站實際運行情況。
會議在孫銳教授開幕式主持詞中,拉開序幕。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馮愛霞代表承辦單位講話,介紹巴彥淖爾當地風光資源稟賦和利用現狀,對會議表示充分肯定,希望大家就光熱發電前沿動態,技術應用和規模化發展進行充分研討交流,為巴彥淖爾市能源經濟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企業家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在內蒙古自治區迎來新能源發展春天的大好時間,我們隆重舉辦2023年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此,我謹代表巴彥淖爾市委、政府,向參加此次研討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一直以來幫助和支持巴彥淖爾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各位領導、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
巴彥淖爾市位于黃河幾字灣中段,黃河北、陰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糧川”展開了巴彥淖爾的大美畫卷。巴彥淖爾市風電、光伏、光熱資源極為豐富,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廣闊。近年來,我們搶抓國家建設黃河幾字灣清潔能源基地重大機遇,大力發展風電、光伏、光熱等新能源產業,截至2022年底,我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和發電量占比分別達到71.3%和54.7%,率先實現了自治區提出的“兩個超過”發展目標。
2022年7月13日,孫紹騁書記在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強調:在新能源建設上要“大干快上”,能做的工作要盡量往前趕,能上的項目抓緊上,自己能干的要堅持自己干。巴彥淖爾市高度重視光熱產業發展,以創新為引領,謀劃了獨具特色的光熱產業發展模式,落細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新能源發展的要求部署。太陽能熱發電兼具調峰電源和儲能的雙重功能,是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有效支撐,也是巴彥淖爾以新能源帶動新工業,發展壯大現代能源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未來在巴彥淖爾發展光熱產業的優勢得天獨厚。一是開發建設光熱項目經驗豐富、技術成熟。我市2018年投資建設的烏拉特中旗中核龍騰10萬千瓦光熱發電項目,是國家首批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也是國內裝機容量最大、自治區唯一的槽式光熱發電項目,發電小時數(3100小時)在國家批復建成的7個示范項目中高居榜首,多項重要指標更是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二是光熱產業發展領跑全區。國家和自治區能源局均對我市發展光熱產業表示大力支持,2022年8月,自治區能源局同意將我市50萬千瓦光熱發電項目納入全區“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目前,30萬千瓦光熱發電項目已備案,正在辦理開工前各項手續。光熱儲能科創園正在加緊建設,部分產品預計年內下線,全部投產后可實現每年配套100萬千瓦光熱電站裝機需求。三是光熱產業發展模式獨具創新優勢。目前,全國各地均在大力探索光熱產業發展,一批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正在西北多地推進建設。借鑒其他省區“光熱+”發展模式,立足優質風光資源,我市擬率先構建“光熱+風電+光伏+化學儲能”新型電力技術系統,推動太陽能熱發電與風電、光伏發電基地一體化建設運行,讓光熱發電降本增效,同時充分利用光熱發電配套產業鏈長及其工程結構和技術特點,帶動傳統產業發展,將巴彥淖爾打造成全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齊全的光熱裝備制造產業園區。
今天參加研討會都是國內知名光熱產業的專家和企業,特別榮幸地邀請到孫銳教授、王志峰理事長、許繼剛院長等權威專家為我們指點方向,分享經驗。希望大家就光熱發電的前沿動態,技術應用和規模化發展進行充分的研討交流,為巴彥淖爾市能源經濟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也衷心祝愿更多關于光熱發電的創新研究在巴彥淖爾落地建設,打造
全區乃至全國光熱裝備制造產業、光熱電站運維一體化的產業高地。最后預祝本次研討會圓滿成功,希望各位嘉賓記住巴彥淖爾,了解巴彥淖爾,愛上巴彥淖爾。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總工程師陳志軍感謝出席本次會議的各位專家學者、領導對內蒙古自治區光熱高質量和規模化發展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希望大家充分提出和討論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核心系統技術,同時也對光熱塔式、槽式、菲涅爾等不同技術流派進行研究和討論。

各位領導、專家、企業家,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
歡迎各位專家在百忙之中來到內蒙古美麗的巴彥淖爾市參加“2023年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與應用研討會”,為內蒙古自治區光熱高質量和規模化發展提供寶貴意見和建議,在此我謹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向百忙之中出席這次會議的各位專家學者、領導、嘉賓表示熱烈歡迎!
內蒙古自治區風光資源豐富,是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風電裝機規模4563.53萬千萬,位居全國第一;太陽能1478.06萬千瓦也走在全國前列,自治區規劃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率先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國家首批、內蒙古首個光熱示范項目內蒙古中核龍騰烏拉特中旗導熱油槽式10萬千瓦光熱發電項目,其技術路線和技術水平均達到了國家乃至世界先進水平。近日,隨著國家能源局《關于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的下發,光熱發展迎來了產業成熟化、應用規模化和技術創新化的新階段。“十四五”期間,全國光熱發電每年新增開工規模達到300萬千瓦左右,光熱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巴彥淖爾市已經引進光熱裝備制造業,為自治區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先機。
我希望通過這次會議,大家充分提出和討論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核心系統技術,同時也對光熱塔式、槽式、菲涅爾等不同技術流派進行研究和討論,指導我們在發展光熱過程中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為內蒙古能在下一步發展中始終保持占領技術高地和領先地位,謝謝大家!
中國電力科技網主任魏毓璞代表主辦單位致主題辭。
向光而行,風光無限。
尊敬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雅玲,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總工程師陳志軍,巴彥淖爾市委常委、副市長馮愛霞,會議主席孫銳、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許繼剛、中船重工集團新能源公司總經理劉江、中國華能集團新能源公司總經理趙建勇;龍騰光熱總經理俞科、恒瑞新能源總經理劉歆,禪德太陽能董事長薛黎明;演講專家、與會嘉賓,國內外收看視頻直播的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內蒙古巴彥淖爾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創多項世界紀錄。守正創新,適逢其時,內蒙古自治區和巴彥淖爾市政府大力支持,五家單位聯合協辦,全國工程設計大師孫銳直接領導,“2023年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黃河明珠”隆重召開,同志們,朋友們:掌聲響起來吧!
截至2022年底,我國并網發電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共9個,總容量55萬千瓦,目前各地政府公布的大型風電光基地、新能源市場化并網,和直流外送名單中,配置太陽能熱發電項目29個,總裝機容量約330萬千瓦,預計將于2023或2024年前投產。風光熱儲互補,央企大舉進入……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步伐加快,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其他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破竹建瓴,太陽能熱發電迎來大規模產業化進程。國家在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創新、應用推廣、人才培養等方面成效顯著,為后續技術大規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電力科技網發力新能源領域,拓展思路,全面布局。大家積極熱情報名,許多參會者級別高,仍虛心向學,令人感動;王志峰研究員等21位演講專家精心準備,我代表主辦單位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謝忱!本屆研討會聚焦行業前沿,論道專業視角,直擊創新亮點,精準解析破惑,深度溝通交友,共奏演講、答疑、溝通三部曲。
前輩不忘初心,積極奮發;中堅砥柱力量,架海金梁;新生汲取智慧,蓬勃生長。致敬老中青三代光熱同仁,心有目標,肩有擔當,學有榜樣,行有方向。矢志奮斗“碳”索新能源,追光逐日盛開“向陽花”!
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志峰作為特邀嘉賓致辭。分享太陽能熱發電三個定位,希望巴彥淖爾下一步將有機產業跟太陽能產業相結合,形成零碳生態系統和能源系統體系。

中國科學院何雅玲院士發來致辭視頻,祝賀會議順利召開。希望行業同仁們能夠凝心聚力,積極進行科技創新探索,使優質可再生能源得到進一步迅速發展,為構建清潔、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確保我國能源安全做貢獻!
內蒙古中核龍騰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勝國發表“烏拉特中旗100MW/10h儲能槽式光熱發電項目介紹”演講。項目主要由集熱、傳熱、儲熱、發電四大系統組成,投運至今連續安全運行905天,年系統可用率100%。最高發電功率達105.54MW,光熱最高轉換效率78%,最高熱電效率41.47%。最低運行負荷5MW,調峰幅度95%,連續最低運行負荷10MW,調峰范圍優于常規火電。熱態啟動時間約20分鐘,升降負荷速率達到每分鐘10%,遠高于火電1.5%~2.5%,啟動時間短,爬坡速度快。項目現場具有水、電、汽、氣等公用系統,預留500畝試驗場。烏拉特中旗槽式光熱電站,可提供裝備研制、系統優化、運維優化的試驗驗證平臺。
常州龍騰光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俞科發表“槽式光熱發電的技術發展與成本展望”演講。以青海德令哈典型50MW塔式項目為例,發電量相同情況下分析槽式、塔式技術路線區別:采用新型大槽設計點光熱效率預期高約34%,設計點光電效率比塔式高約23%,比典型塔式電站用地少約40%。槽式光熱發電降本技術方案:一、2*200MW槽式電站——大開口集熱器+硅基導熱油,預期光熱電站度電成本0.4~0.5元/KWh。措施:集熱器開口增到8.6m,采用標準化制造和安裝技術設計,配備大尺寸集熱管,采用硅基導熱油,考慮硅油極低凝固點。二、350MW槽式電站——超大開口集熱器+熔鹽,預期光熱電站度電成本0.3~0.4元/KWh。措施:超大開口集熱器設計、新型大口徑低熱損集熱管、高效雙玻反射鏡工藝、使用大型整體反射鏡、采用熔鹽作為傳熱流體。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宗弟元發表“以裝備制造理念推動光熱發電降本增效”演講。詳述新型槽式集熱器研發:設計新型槽式集熱器,提高光熱轉換效率;槽式集熱器包含反射鏡、集熱器支架、集熱管等結構,集熱器支架重量約占總重量65%,成本約占鏡場成本40%;關鍵研究內容包括三維結構分析及集熱器詳細設計、試驗平臺搭建。重點分析新型高參數熔鹽槽式集熱系統、鏡場流量平衡閥、化鹽系統及核心裝備開發技術特點及優勢。依托烏拉特光熱示范項目推進試驗驗證基地建設,搭建核心關鍵技術及裝備部件試驗、整機試驗、系統驗證試驗平臺,為集團內外單位相關新產品進行測試與驗證,發現問題提升性能,并在驗證性能后以第三方公正角度推動產品市場化,助力研制產品在工程業績上實現從“0”到“1”的突破。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高級顧問、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太陽能熱發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孫銳發表“光熱發電在新能源基地中的功能和設計要點及開發方式探討”演講。從光熱發電現狀及主要問題入手,分析其在新能源基地中的功能,深入剖析設計要點和開發方式。他認為:建設新能源基地,要立足對外輸送100%的新能源電力,不依賴現有系統中的調節資源,需深入做好系統研究工作;光熱發電在新能源基地中將發揮重要支撐作用,要根據新能源基地功能要求,合理配置光熱發電各個系統;使光熱發電在新能源基地中更好地發揮作用,解決上網電價傳導機制問題是當務之急;通過競價招標方式確定上網電價和開發商,有利于促進光熱發電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同時可為相關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積累經驗。
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智發表“光熱發電一體化項目配比及運行模式探討”演講。光熱發電技術兼具調峰電源和儲能雙重功能,可實現用新能源調節、支撐新能源,為電力系統提供更好的長周期調峰能力和轉動慣量,具備在部分區域作為調峰和基礎性電源的潛力。光熱與風光一體化模式已成為主要發展趨勢,作用和意義:風光資源存在一定互補性,為電力系統提供調峰調節和支撐,進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在電力供給中的比例,促進光熱電站建設成本的下降。充分利用電力市場實現光熱配比和運行模式優化,蒙西電力市場中長期為主,現貨交易為輔。為推動光熱產業發展,光熱需在電力市場交易中盡可能獲取較高電價。

內蒙古恒瑞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劉歆發表“光熱發電在可再生能源年電力平衡中的作用”演講。光熱將通過替代火電成為我國必不可缺的快速調節電源,具備作為交流同步快速調節電源的潛能。隨著新能源比重增加,電力缺額與冗余局面會長時間共生共存,系統長時間序列的調峰能力問題亟待解決,光熱具有良好的長周期調節能力。對比分析“光伏+儲能”與光熱發電在參與日平衡過程中經濟性,隨著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發電成本不變甚至下降,但系統成本仍逐步提高。光熱上網電價不應與光伏上網電價直接對比,應采取把光伏帶來的系統成本回歸后,再與光熱進行對比,更清楚地看到光熱發電在什么價格情況下等同于光伏發電。
北京工業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鹿院衛發表“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太陽能熱發電關鍵問題”演講。分享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熱發電用蓄熱介質、熔鹽-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研究、布雷頓循環太陽能熱發電關鍵問題。(1)研發不同陰離子混合熔鹽,其熔點138.6℃,分解溫度734℃,初晶點133.7℃,正常使用液體溫域170~660℃,滿足第三代太陽能熱發電的工作溫度需求。(2)混合熔鹽高溫罐可采用347H不銹鋼,低溫罐采用Q345R碳鋼,吸熱器材料初選N06625鎳基合金鋼。(3)研發熔鹽-壓縮空氣換熱器傳熱系數和單位面積換熱量都遠大于管殼式換熱器,有關熔鹽-sCO2換熱器性能,還需進一步實驗驗證研究。(4)除儲熱側熔鹽材料優選、熔鹽與儲罐、管道及吸熱器等金屬材料相容性研究外、傳熱側CO2高溫碳滲腐蝕對回熱器、加熱器、汽輪機葉片設計都造成挑戰。


西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公司設計總工程師黎建鋒發表“‘光熱儲能+’風光協同發電一體化基地研究與實踐”演講。光熱儲能對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具有良好調節作用,在大規模新能源基地建設中將發揮突出作用;配置光熱儲能電站方案將明顯優于光伏配置電化學儲能方案;以風電、光伏低建設、運行成本,彌補現階段光熱儲能經濟性不足,打造統一基準電價,在光熱取消補貼背景下具有可行性和重要示范意義;依據甘肅酒泉地區新能源資源稟賦,通過方案研究,得到優化的“光熱+新能源”電源裝機配比(1:6)。建議:地方政府出臺政策,明確“光熱+風光”協同發電項目,優先保障電力消納;鑒于現階段光熱項目造價較高,爭取光熱享受調峰、調頻、共享儲能、碳交易等輔助服務增值;光熱電站完全可以發揮與抽水蓄能一樣的作用,建議光熱儲能電站爭取享受類似的容量電價。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張輝發表“太陽能和燃煤互補發電技術”演講。太陽能熱與燃煤機組耦合形式主要為槽式和塔式兩種形式,由于太陽能集熱溫度不同,使其與燃煤機組的集成部位有所差別。槽式光熱系統導熱工質通常為導熱油,最高溫度不超過400℃,集成位置通常為燃煤機組回熱系統,替代回熱抽汽加熱鍋爐給水。通過對太陽能與供熱機組互補熱電聯供系統建模及穩態特性研究,分析互補熱電聯供系統熱力、調峰和運行特性。太陽能與燃煤機組互補發電技術能降低煤耗,提高燃煤機組調峰能力,有利于燃煤機組實現基礎性電源向調節性電源轉變,是實現燃煤機組清潔高效低碳發電有效途徑。

中國絕熱節能材料協會氣凝膠材料分會副秘書長畢鑒挺發表“防止點滴匯聚光熱在管輸中悄然散失——納米氣凝膠材料在光熱發電領域保溫的優勢”演講。簡述氣凝膠材料低導熱系數、高憎水率等理化特性與國內外氣凝膠材料產業規模,指出高效的絕熱節能是實現碳中和最重要的手段。氣凝膠給管道“瘦身”可減少管道輸送過程散熱損失的40~70%;高溫管道全面推廣氣凝膠節能可減少國民5~7%能源消耗。氣凝膠材料是提升熱能利用效能、減少運營維護成本的先進材料,特別適合光熱發電這種高熱價的領域。但氣凝膠材料還屬于新材料、產業屬初級階段,市場上產品品質參差不齊、應用評價體系不建全,需要加大該材料在光熱領域的示范推廣和應用標準建設。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顧新壯發表“太陽能輔助固廢氣化聯產技術與應用”演講。太陽能與固廢耦合>單獨太陽能+單獨固廢,太陽能光熱發電效率目前受限于朗肯循環,與固廢耦合后可用燃氣輪機發電,提高發電效率。光照不足時,可通過燃燒部分固廢原料供熱,實現合成氣穩定制備。太陽能氣化反應器關鍵部件研究進展:填充床反應器——渦流反應器——流化床反應器。太陽能與固廢相耦合氣化反應,會實現1+1>2的效果。兩者相結合后,一方面提高冷媒氣效率,另一方面降低太陽能直接轉化為化學能的反應溫度以及提高轉化效率。所產生的高熱值合成氣后期可用于燃氣輪機,進一步提高循環發電效率。

北京大學工學院博士彭兆睿發表“CSP典型場景中超臨界CO2傳熱機理及優化研究進展”演講。闡述超臨界流體及其流動傳熱應用,指出下一代應用的關鍵部件是對流傳熱機理。介紹非均勻能流吸熱器光熱耦合傳熱、顆粒/熔鹽-超臨界CO2耦合換熱、印刷電路板式微通道超臨界CO2換熱典型場景。總結:超臨界CO2流動傳熱在CSP中出現于關鍵部件,作用于關鍵過程,在新應用下呈現新特征;在復雜熱邊界/流固耦合換熱條件下呈現復雜規律,傳統關聯式應用受限;在新場景下傳熱作用機理尚待進一步明確系統性、定量化。未來需進一步明確超臨界CO2對流傳熱機理認識有助于提升超臨界流體對流傳熱關鍵裝備的性能,助力關鍵裝備的設計、優化和控制,促進下一代發電系統、新型制冷制熱系統、新型裝備冷卻系統等新應用的高效穩定運行。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高煒發表“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發電技術研發與應用”演講。超臨界CO2布雷頓循環特點:高效低成本、高靈活性、熱源多樣性。分析透平/壓縮機、PCHE換熱器等關鍵技術面臨的挑戰,給出相應解決途徑。PCHE換熱器:由于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回熱器和預冷器的換熱量較大,換熱器性能和成本對系統效率和經濟性影響十分顯著。提出“深窄-正弦型”流道和類菱形流道結構、基于遺傳算法的印刷電路板換熱器尺寸優化設計方法,在滿足流動傳熱性能的同時將換熱器的體積降低15~20%,從而最終降低換熱器的成本并提高系統的快速響應能力。同時進行多種高溫儲熱方法研究。
上海電力大學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仇中柱發表“基于分光譜的分體式太陽能熱-光伏復合發電技術”演講。分光式光伏板不僅可利用熱射線進行光熱發電,還有額外的光伏部分同時發電,凈收益相比常規光伏板更高。核心技術是分光式太陽能光伏板:反射熱射線至吸熱器,不僅提高光伏發電效率,而且反射熱射線至吸熱器等設備用于太陽能熱利用,實現太陽能熱電聯產;透過可見光至太陽能電池,由于反射熱射線,與傳統玻璃相比,可降低光伏板溫度,從而提高光伏發電效率。核心創新點:特種分光玻璃、分光式光伏板、分體式設計。未來發展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透過、反射的波長分割點優化;準確的光伏、熱響應曲線;復合發電系統發電量預測的實驗驗證。

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總工程師閆曉宇發表“太陽能熱發電站在新能源大基地項目配置的技術優勢”演講。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堪稱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戰略“鐵三角”,風光大基地的戰略價值和在碳達峰進程中的重要地位一目了然。光熱發電是集發電和儲能為一身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電力輸出穩定可靠、調節性能優越,可以作為電力系統中的主力機組承擔基本負荷,也可承擔高峰負荷,參與電力系統的一次調頻和二次調頻,能夠減少電力系統對儲能電站容量需求,在西北電力外送通道送出端配置聚光儲熱發電機組,替代煤電機組,顯著提升輸電通道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比重。
鄭州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工程熱物理與能源環境研究所所長周俊杰發表“光熱光伏復合發電多尺度仿真”演講。使用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方法對高溫相變材料NaCl-LiCl和NaCl-LiCl-Cu熱物性進行模擬和分析,列舉四種結果。

【專家對話、深度交流、代表提問、專家答疑】
會議期間,采用多種形式,將演講專家和參會者有機融合,全方位、多角度剖析、解讀;交流探討,拓展思路,衍伸技術,多面溝通、教學相長;政、產、學、研、用、商各單位代表自由結合,深度交流。集聚各方智慧,助力光熱發展。
【第一場】孫銳教授主持,宏觀把控,微觀協調,聚焦熱點,深度剖析。朱勝國、俞科、宗弟元、李智、劉歆與參會者圍繞烏拉特中旗100MW/10h儲能槽式光熱發電項目、槽式光熱發電的技術發展與成本展望、以裝備制造理念推動光熱發電降本增效、光熱發電在新能源基地中的功新和設計要點及開發方式探討等交流研討,各抒觀點;針對疑難點問題,案例+經驗,多維解讀。參會者根據專家研究方向提問,氛圍濃厚,技術實用,收獲頗豐。
【第二場】黎建鋒主持,總體協調,把握節奏,精準解疑。許繼剛、鹿院衛、張輝、袁磊同與會嘉賓針對太陽能光熱發電與熱利用關鍵技術標準研究、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太陽能熱發電關鍵問題、“光熱儲能+”風光協同發電一體化基地研究與實踐等問題展開討論,參會者結合工作實際提問,記錄要點;專家全面解讀、干貨滿滿,意猶未盡。
【第三場】奚正穩主持,通盤全局,合理安排,重點突出。同畢鑒挺、顧新壯、彭兆睿、高煒針對聚光太陽能輔助廢棄物熱電聯產、哈密塔式光熱電站集熱場經驗分享、CSP典型場景中超臨界CO2傳熱機理及優化研究進展、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發電技術研發與應用等問題深入交流研討。參會者在解決疑難問題的同時,拓展知識面。
【第四場】孫銳教授主持,總體協調,全面解答。同仇中柱、閆曉宇、周俊杰逐一解答與會嘉賓提出的疑難問題,進一步拓展思路,一對一、一對多細致剖析。與會嘉賓對未來太陽能熱發展方向更加清晰,充滿信心,獲益匪淺,為答疑環節畫上圓滿句號。

【頒發證書 贈送書法作品】
主辦單位為演講專家頒發證書、聘書,并贈送書法作品,感謝他們為會議作出的貢獻,并希望能夠繼續發揮技術優勢,為下一屆研討會提供技術資訊和儲備。

【參會感悟 心得體會】
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正高經趙建勇,上海電力大學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仇中柱,內蒙古禪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總監潘永龍,江蘇昊峰管道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新鋒,北京工業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鹿院衛,鄭州大學工程熱物理與能源環境研究所所長周俊杰,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高工陳洪勝,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王淳,內蒙古龍源蒙東新能源有限公司規劃發展部王倫等與會嘉賓踴躍參與,結合兩天專家演講內容,暢談感受:會議安排合理有序,專家演講直擊重點,真正做到政、產、學、研、用、商為一體。在擴充技術儲備同時,了解行業最新政策、動態,為后期工作指明方向,信心倍增。與智者同行,與高人為伍,茶歇、晚宴為我們提供交友、互訪機會,增進友誼,共促發展。兩天的會議收獲豐碩,不虛此行。同時,對明天的參觀充滿期待。

【技術總結】
會議主席——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高級顧問、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太陽能熱發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孫銳教授發表技術總結。
各位與會嘉賓:下午好!
會議安排我作技術總結。其實所有與會嘉賓在自己的心里都有一份總結,我也和大家一樣,只是談一點自己的體會而已。
我認為會議內容豐富,異彩紛呈,收獲頗多。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聽取了中船新能源對烏拉特中旗100兆瓦槽式電站的全面介紹,也聽取龍騰公司對開發槽式集熱器的介紹以及未來發展的展望,從而對槽式電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特別是會議安排考察烏拉特中旗項目,這是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我也曾考察過一些國際上的槽式電站,這次航班到達的當天就去電站項目上看了一下,雖然時間很短,但印象深刻,一年的運行表現非常出色,這么短的時間能夠達到3.31億千瓦時發電量,在國際上也是處于先進行列。明天有80多位嘉賓去參觀學習,我覺得這是難得的機會。
通過會上交流以及考察,使我們對槽式光熱發電這條路線更堅定了信心。國際上槽式發展得最早,技術最成熟,在國際光熱發電市場,占比遠遠超過其他技術路線。答疑環節,我也提到這三種路線,無論是塔式、槽式還是線菲技術都在向前發展,要根據具體項目的地理環境和氣象條件來選擇。現在我們國內最成功的槽式項目是中船新能烏拉特中旗電站,最成功的塔式發電項目是中控德令哈電站,最成功的熔鹽線菲項目是蘭州大成敦煌電站,這三個項目拿到國際上對比,都是名列前茅。所以第一批示范項目為光熱發電的規模化發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礎,也為國內光熱發電技術、裝備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專家報告介紹了目前新能源基地光熱發電開發現狀、政策環境以及制約因素,使我們清醒認識到現在存在的問題還有解決方案,能夠讓讓學校、研發機構,還有裝備開發企業、發電投資商,乃至金融機構,對目前現狀都能有清醒的認識,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努力,才能給光熱發電營造更好的政策環境,使它回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
第三,專家報告涉及很多自主開發的新材料、新技術,像高溫、寬域熔鹽,新型動力循環,光伏和光熱復合發電新技術等等,開闊了大家的視野,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認識。各位專家的報告信息量很大,邏輯清晰,圖文并茂,與會者收益滿滿;這充分體現了專家的專業水平及對本次會議的高度重視,認真準備,反復雕琢,精彩呈現。專家互動環節,與會者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專家簡要回答,非常生動活潑。
這三方面都使我感到這次會議獲得了圓滿成功。之所以有這樣的成果,離不開中國電力科技網會前精心準備,聯系各位專家,逐一落實演講題目,把關報告內容,同時會議得到了巴彥淖爾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五家協辦單位的友好協助。為此,感謝各位專家為會議付出的辛勤勞動,感謝巴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謝五家單位聯合協辦,感謝會務組辛勤的付出。期待我們明年再見。
謝謝各位!
【歡迎晚宴】
“歌”在內蒙 “舞”在北疆
歌舞音樂動人心魄,美酒佳肴共享今宵
內蒙古的歌不是唱出來的,而是自生命泉眼奔涌而來!曲韻激蕩悠遠,情深百轉柔腸,每一首歌都帶著天然的草香,歌頌著一脈相承的文化流長。這片土地上的舞蹈,熱情奔放,穩健有力,節奏歡快,兼具粗獷、剽悍、質樸、莊重,洋溢著來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呈現出一派豪放與自信的“天之驕子”氣概。
中國電力科技網主任魏毓璞,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江、業務開發部副部長袁磊,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黨委書記趙志遠、規劃部副主任塔娜,常州龍騰光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俞科、綜合部經理顧德軍,內蒙古恒瑞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歆、總工程師司有華,內蒙古禪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薛黎明、總裁趙浩冉等出席,祝賀會議隆重召開。

蒙古特色舞蹈《特斯河之贊》、古典舞蹈《清平盛世》、當地民族歌曲……節目精粹,匯聚民族特色。與會嘉賓品嘗當地美食,感受蒙古文華,深受感染,紛紛登臺,為晚宴增色添彩:中國絕熱節能材料協會氣凝膠材料分會副秘書長畢鑒挺回到故鄉,深情高歌,感人至深;龍騰光熱的王蘇嶸帶來蒙古歌曲《祝酒歌》,用蒙古文演繹,別具韻味,贏得全體掌聲;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許繼剛的即興拉丁舞更是將晚會推向高潮,掌聲雷動,拍手稱絕。
兩天會議,專家代表齊心聚力,共商研討,收獲頗豐;晚宴精彩紛呈,演繹輝煌,專家、代表歡聚一堂,傾情交流,舉杯同盞,共祝太陽能熱發電新未來!

21日組織與會嘉賓實地參觀考察烏拉特100MW槽式光熱電站——國家首批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中單體規模最大、儲熱時長最長的槽式光熱電站。2020年1月8日首次實現并網發電,項目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建設、調試和運維,項目全部采用龍騰國產化槽式集熱器,部署352條集熱回路,集熱面積達115萬平米。項目建設過程中,先后創造了光熱項目單日系統注油570噸的世界紀錄、單日注油38個集熱回路的世界紀錄、集熱場一次流量平衡調節精度世界紀錄、建設周期和調試周期最短的世界紀錄,成為國內同緯度下第一個滿負荷發電的光熱項目。項目自投運以來,實現了連續穩定、高負荷運行,2022年全年發電約3.1億度。其中,2022年6月4日~15日,在6天多云的情況下,實現無停機連續發電12天,共發電2232萬度,最高發電功率達105.54MW。在41.5度的高緯度下,國產化槽式集熱器運行效率超出預期!

孫銳教授在烏拉特100MW槽式光熱電站考察中,項目單位對電站的運行模式進行了介紹,導熱油系統本身具備發電1小時左右的儲熱容量,可以在融鹽系統從充熱模式切換到放熱模式時發揮作用,以保證發電功率曲線平滑過度。
國家光熱聯盟理事長王志峰在考察交流中,對經過多方了解電站運行900多天來沒有一根炸管印象極為深刻,表示他在國外電站從未見過這么好的數據,表明龍騰光熱的高溫真空集熱管及中船新能電站運行達到了極高水平。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業務開發部副部長袁磊親自接待,細致講解,代表得到更直觀數據,切實了解電站實際運行情況,紛紛對運行以來無爆管現象及良好運行數據豎起大拇指。代表根據電站情況,結合工作實際,提出疑問,工作人員耐心解答。結束后,貼心安排豐盛午餐,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為本屆交流會劃上了圓滿句號。
中國電力科技網對本次論壇進行全程實況錄像,供國家能源局、各核電集團、發電集團主管部門交流學習;專家演講PPT上傳中國電力科技網相關欄目和電力月刊,廣大電力科技工作者在線瀏覽、免費共享、傳播先進技術和經驗,為我國核電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中國電力科技網:m.0631rcsc.com;
聯系人:魏毓璞18801034448;周麗15010503361;楊曉容180012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