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發電公司
新年伊始,大唐華銀株洲發電公司的員工們就紛紛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新變化。正月初十,春節長假過后的第二個工作日,該公司全體中層干部和檢修部、控制部全體員工就開始分批進行3期15天的“封閉式”檢修工藝培訓,這也是株電首次在中層干部中不分專業、全員覆蓋到位的集中生產培訓,更是該公司亮劍“企業轉型”,從“作業轉型、人員轉型”著手開始的新年第一項重大工作。
作為大唐湖南分公司系統內機組容量最小、盈利能力最弱、環保要求最高、人員包袱最重的基層企業,株洲發電公司單靠兩臺31萬千瓦機組(通過增容改造,目前已提升到34萬千瓦),已遠遠不能滿足企業和廣大職工群眾的發展要求,企業轉型升級、再謀新生迫在眉睫。今年,該公司《總經理工作報告》更是把2014年定義為株電歷史上轉型升級的關鍵年,一場謀求從員工到企業實現轉型升級、自我“變革”已悄然拉開了序幕……
企業轉型
從“城市小容量老電廠”到“電力生產綜合服務提供商”
為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早在2006年,株洲發電公司就在湖南省內率先實施了機組脫硫改造。近年來,該公司先后完成了全部機組脫硫改造、部分機組脫硝改造、電除塵改布袋除塵、鍋爐天然氣點火改造、煤棚全封閉等一系列重大環保改造項目,環保工作一直處于省內甚至國內領先水平。而該公司做好環保工作的決心和工作成績,也獲得了越來越多株洲市民的理解和贊同,要求電廠搬遷的輿論氛圍逐漸淡化。該公司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加大了環保投入,全力打造“全控制、全封閉、全回收”、“零排放、零污染、零故障”的城市環保標桿電廠。
做好環保工作,僅僅只能解決企業能否在城市生存的最基本問題,然而,作為湖南省內裝機容量最小的火電廠之一,如何進一步深挖企業價值,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可持續發展才是擺在該公司面前最大的難題。為了突破這一發展瓶頸,該公司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企業轉型問題。
針對“城市電廠”員工思想開放、接受新事物快,“老電廠”人力資源豐富的特點,該公司致力于打造“電力生產服務提供商”,大力發展對外電力檢修、代維、代運等業務,通過幾年的發展,該公司不僅在河北、兩廣、貴州、湖南等地電廠樹立了良好口碑,通過技術合作,印度、越南、印尼等地也都留下了該公司代維代運員工的足跡。
對外培訓業務蓬勃發展
與外部業務齊頭并進的是該公司的電力培訓業務。近年來,該公司在培訓上做起了大文章,在做好內訓工作的同時,充分利用該公司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條件、齊備的配套設施以及員工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立了國內集發電仿真、火電廠燃料檢驗、設備檢修、發電運行、化水、電力專業英語等培訓于一體的綜合培訓基地,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成為了中國電力行業仿真培訓基地、集團公司燃料管理培訓與考核基地、湖南省高等院校的實習培訓基地。2013年,該基地僅培訓業務收入就突破了700萬元,并被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
開展環保標桿電廠建設能夠優化株電的生存環境、爭取生存空間;通過拓展電力生產服務業務,能夠減輕企業負擔,實現人員分流;建設綜合培訓基地,為開展電力生產各項服務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持……然而,在當前湖南省按容量、能耗分配電量計劃的調度政策下,小容量電廠的特點使該公司處于先天的劣勢,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企業潛力,實現更大價值呢?2013年,經過多方調研,該公司提出了“城市熱源提供商”這一嶄新的概念。
株洲是一座工業城市,工礦企業眾多,對工業蒸汽的需求量極大。該公司地處株洲城市中心,開展城市供熱供汽項目區位優勢明顯,采用電廠集中供熱替代分散建設的中小型鍋爐,一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株洲整體環境質量;二是可加大企業電量話語權;三是利用機組發電余熱對外供熱可降低機組煤耗指標;四是對外供熱還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目前,該公司正加強與政府、環保部門、上級公司的溝通匯報,積極爭取各方支持。
人員轉型
從“產業工人”到“項目經理”
2013年,株洲發電公司完成外部檢修業務3500余萬元,創歷史新高。隨著外部檢修業務的不斷增長,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如檢修員工人手緊張、內外檢修無法兼顧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該公司提出將檢修員工培養成項目經理,讓想干事、能創造價值的員工走到“臺前”來,成為獨當一面、能干成事的“領頭雁”。
2013年,該公司將項目經理培訓工作作為重點工作,組織開展了項目經理、項目負責人培訓共4期,從基層檢修班組中選拔出有經驗的項目經理20余人,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并通過“一帶一”的方式,讓其到駐外項目部“實戰演習”。通過內培外送的形式提升了項目經理的管理思路、理念和執行力,打造了一支業務過硬,綜合管理及創效能力強的管理隊伍。2014年,該公司將進一步加大項目經理培訓的深度和廣度,將人員轉型問題作為年度重點工作。大年初十開始的檢修工藝培訓正是為做好人員轉型工作開展的系列培訓之一,項目管理、檢修管理、檢修相關的招投標及合同管理等內容將會通過一次次嚴格的“封閉式”培訓灌輸到全體中層干部和所有檢修人員心中。
“草根”業務經理王政(隊伍前方戴紅色安全帽者)第一次帶隊“出征”
在加大培訓力度的同時,該公司放開了項目經理的聘用機制,由原來的“專業主任擔任項目經理”改為了選拔制。從檢修班組中公開選拔了一批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基層員工,作為“項目經理備員”,對其進行重點培訓。鍋爐本體檢修班班長王政就在項目經理任用機制的轉型中嘗到了甜頭,“以前到別的廠去搞檢修,項目經理都是我們專業主任的事,我們只能跟在后面做事,當經理,想都不敢想。”當了十幾年班長的王政在2013年赴廣東旺隆電廠檢修的鍋爐專業項目中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擔任了項目負責人,成為了該公司出身“草根”的項目經理第一人。
從“產業工人”到“項目經理”是該公司謀劃“人員轉型”的最終目的,如何使更多的員工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項目經理”,如何讓能夠創造價值的員工在轉型中得到實惠,如何用真實的效益引導機關、后勤、多經人員回流生產一線,該公司要走的路雖然還很長,但是已經堅定地邁出了第一步。
作業轉型
從“經驗式作業”到“流程化、標準化作業”
2014年2月13日,元宵節前夜,株洲發電公司的檢修隊伍就已經踏上了遠赴貴州黔東電廠開展循泵大修的征途。截至2014年2月,該公司已經完成了外部檢修業務260余萬元,已簽訂合同的待完成外部檢修業務達1300余萬元。外部檢修市場良好的發展勢頭,讓株電人在欣喜之余,再一次感到了“人口多、人手少”的壓力。
作為一家老廠,該公司雖然員工人數多,按裝機規模計算,每萬千瓦高達21人,但企業員工的平均年齡達41.3歲,檢修人員的平均年齡更是高達46歲,老員工雖有較強的技術技能水平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但體力、精力逐漸衰退。而近年來新進員工數量趕不上自然減員數量,部分崗位出現技術斷層現象,一線技術力量青黃不接。如何把人員包袱轉化為人才優勢?在加大員工培訓力度的基礎上,該公司開始思索如何推進“作業轉型”。
作業轉型,就是用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引導員工由經驗作業向流程化作業轉變,最大限度地提高員工的工作準確性和效率。賀鷹是該公司設備管理部的副主任,從去年10月份開始,他和設備管理部的點檢員們就在為一件事忙活著,就是為2014年3月即將開始的3號機組A修編制檢修文件包和作業指導書。在賀鷹的電腦里,光檢修文件包就有多達318個文件夾,而作業指導書更是不計其數。
株電檢修人員嚴格對照“作業指導書”開展檢修工作
“以前檢修師傅做事,基本上都是靠經驗。就拿拆個軸承來說吧,張師傅習慣先卸左邊的螺栓,李師傅可能習慣先卸右邊的螺栓,但是這次3號機組A修,按照作業指導書,不但將細化到先卸哪一顆螺栓,甚至連該用幾號扳手去卸螺栓都寫得清清楚楚。”在賀鷹看來,這份凝聚了該公司設備管理部點檢員4個多月心血,數易其稿的檢修文件包和作業指導書就類似一份“游戲攻略”。“只要各部門嚴格按照檢修文件包里的內容逐項落實,大修工作就肯定能如期完成;只要檢修師傅們嚴格對照作業指導書進行操作,哪怕你沒修過這個設備,只要修過同類型設備,也一定能完成任務!”
節后上班的這幾天,控制部員工梁冰玨和同事們一直在抓緊時間認真學習著電控部分的作業指導書。梁冰玨是去年10月份才從集控運行崗位轉崗過來的新手,平時她大多時間只能跟在師傅邊上看著,經過這幾天的學習,她顯得躍躍欲試,“作業指導書寫得太詳細了,每一個檢修步驟,每一個工器具都寫得明明白白的,下午我師傅才說這次檢修,讓我在他的監護下,對照作業指導書執行幾個比較簡單的任務。”
如此認真地編寫檢修文件包和作業指導書,如此大規模地開展檢修前的培訓,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就是以檢修文件包指導工作流程,以作業指導書規范現場操作,實現從“經驗式作業”到“流程化、標準化作業”的轉變,最大限度地盤活現有人員,實現員工的最大價值。
在企業轉型的道路上,株洲發電公司腳步鏗鏘,我們有理由相信,更有信心期待2014年將是開啟該公司轉型升級、自我升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新年新征程,株電人整裝已發,必將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