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太行,拱神京,走薊野,枕長城”,盛夏7月,盤桓于京東津北的盤山層巒碧染,百泉奔涌,成為了京津冀游客們的好去處。山腳下,處于京津唐電網負荷中心的天津大唐國際盤山發電公司同樣喧騰而忙碌,兩百多名大唐電力人員正同兩臺60萬千瓦機組一起,為做好夏季高峰發電服務而在全力“運轉”。
截至6月底,2014年盤山發電公司累計完成發電量33.56億千瓦時,利潤總額數億元,實現時間過半,電量、利潤雙過半的目標——這組令人振奮的數據,對于盤山公司來說,已不算是特別的驚喜。“畢竟,在如今電力市場‘還不錯’的情況下,得力的燃煤結構、有效的燃料管理以及合理的運行方式,一步步踏踏實實走下來,‘雙過半’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該公司燃料管理部副主任畢小朋自信而“不敢懈怠”的回答讓記者對這份傲人的成績單多了幾分樸實的好感。
一年多以來,伴隨著煤炭“黃金十年”的漸漸逝去和煤炭價格的持續回落,苦心經營數年的發電企業終于迎來了“好日子”。而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能源格局的不斷變革以及日益嚴峻的環保壓力,在電力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的盤山發電公司卻不敢有絲毫放松,“雙過半”的背后是該公司對燃料市場規律的深刻領悟和燃料管理中不斷改革、不斷創新的實在招數。
對外:與燃料市場進行不斷博弈
燃料成本對于火力發電企業效益的影響毋庸贅言,煤炭價格一路高歌的“黃金十年”也正是發電企業“風里來雨里去”的十年,“不容樂觀”、“形勢艱難”、“變革前行”等一度成了有關發電企業新聞的慣用詞。簡單點說,在發電企業尤其是火力發電企業的角斗場上,誰能善于控制燃料成本,誰的日子就會“好過許多”。
盤山發電公司似乎歷來就是控制燃料成本的“高手”。即便是在煤炭價格一路走低、似乎已不用再為燃料成本過度“操心”的今天,盤山發電公司仍不放棄任何一個與燃料市場進行博弈的機會。
7月16日環渤海港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506元/噸,較上周繼續下降7元/噸。面對煤價“跌跌不休”的有利時機,盤山發電公司燃料部的成員們所要做的,仍是最大限度降低燃料成本。
既然“吃不起煤”的日子已經遠去,對于燃料選擇的主動權也已牢牢掌握 在自己手中,何苦還要對燃料工作如此苛刻?在燃料崗位上工作多年的畢小朋深 諳其中的道理。
“燃料成本占發電成本的70%以上,是實現企業年度目標的重中之重,牽住了燃料的牛鼻子,也就把握住了盈利的關鍵。沒有成本可以忽略不計,沒有效益可以不請自來。2014年,大唐國際發電公司給我們下達了前所未有的利潤目標和電量目標,任務之重、壓力之大、目標之高,可以說是公司自投產以來最具挑戰的一年。為此,我們不敢有絲毫的松懈。”畢小朋說道。
2014年上半年,盤山發電公司一方面多方走訪、多渠道聯系,調整長協煤來煤結構,加大低價長協煤采購配額;另一方面組織調研學習,召開供貨商詢價會,參考秦皇島港口平倉價的定價機制簽訂供貨合同,大膽嘗試引進市場煤種,并組織了市場煤比價采購報價會,在報名的21家企業中,擇優選擇4家企業簽訂購煤合同,一舉打破了多年以來燃料結構相對簡單的局面。市場煤的引進,使該公司有了與長協煤供應商談判的資本,并最終與同煤集團簽訂了降價協議,結算方式由按礦方熱值結算改為按廠方熱值結算。其他合作公司也參照同煤集團進行了價格的調整。
至此,長協煤降價談判取得了圓滿成功,半年度的燃料市場博弈完美收官。
對內:“沒有一塊煤可以忽略不計”
控制住了燃料價格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能否對燃料進行科學有效的內部管理,直接決定著燃料市場中的大贏家是否可以取得最后的勝利,“煤進場了,我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盤電人如此說。
2013年伊始, 集團公司提出要以“價值思維、效益導向”理念引領各項工作,把創造價值、提高效益作為決策的依據,并固化到思想上、落實到行動上、體現在業績上。由此,“價值思維、效益導向”作為整個集團公司的核心理念在全系統上下貫徹開來。
“沒有一塊煤可以忽略不計”,對“價值思維、效益導向”核心理念,盤山發電公司燃料部的成員們有著自己通俗易懂卻又“一陣見血”的解釋,而這也正是他們燃料工作之所以成功的秘訣所在。
燃料的價格被“壓”好了,進廠的煤質該如何保障?盤山發電公司的“新招”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該公司對燃料采制化工作進行了調整,煤質監督班劃歸發電部管理,同時成立入廠煤、入爐煤化驗班,實現了燃料采購與驗收分離、入廠入爐煤化驗分離的采制化精準化管理,入廠煤得到了100%監督,數據更準確,監管更完善。
事實上,就在上半年,該公司燃料實驗室完成了與電科院進行的對比試驗,數據全部符合不同實驗室間的對比要求,充分證明了燃料實驗室的技術能力,同時順利通過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復審,保持了國家級實驗室的水平。
煤質得到了保障,接下來的“重頭戲”就該是節能降耗,這也是“沒有一塊 煤可以忽略不計”的關鍵所在。為此,盤山發電公司創新工作形式,成立了專門負責“找茬”的節能監查小組。該公司燃料部負責人介紹,該小組的主要工作是監督分析每周重要生產指標和用能狀況,并通過數據對比查找出節能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督促相關專業整改、優化,以達到節能降耗的最終目的。“我們小組成員都是一線運行人員,其中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也有畢業不到兩年的新員工,基本覆蓋了全部運行班組,這種模式讓運行人積極地參與到節能降耗的指導性工作中來。每周五的生產早會上,公司都會對上周的節能監察周報進行集中討論,在分析參數的過程中,不僅是對自己的一種提高,也通過討論帶動共同思考,提高了運行人員節能降耗的意識。”
以正反平衡煤耗對比工作為例,節能小組在“找茬”過程中發現反平衡煤耗存在一定的偏差,經深入分析并結合電科院對主蒸汽流量的測算,推斷出低負荷下主蒸汽流量存在較大偏差是造成反平衡煤耗偏差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員及時對主蒸汽流量公式進行了計算并進行了修正,如今,該公司反平衡煤耗偏差相對以前大幅減小。
壓煤價,查煤質,降煤耗,盤山發電公司順利實現“雙過半”成績的背后是 與燃料市場的不斷博弈,是對燃料管理的“苛刻”要求,“說白了我們就是只鐵公雞嘛。” 盤電人一番打趣的話語,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