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信息
講座名稱:火電廠金屬材料與焊接技術交流2014年會記者觀察
報告人:馮義軍主編
報告單位:《中國電力報》發電周刊編輯部
講座時長:16:06
內容簡介:
《中國電力報》發電部主任馮義軍發表記者觀察。首先肯定了會議對電力行業發展的影響力,以及中國電力科技網為推廣電力發展新技術,搭建電力行業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和展示平臺,解決電廠建設運行維護中的實際問題等多方面所作的貢獻,并表示自己作為新聞工作者從每次會議中都能捕捉到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接下來分享了他在本屆會議上得到的三點體會:1、能源基礎材料的研發應該是能源創新戰略的重點方向;2、我國的材料技術水平已經取得長足進步;3、材料國產化還需政策標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演講強調金屬材料是超超臨界發電技術產業的關鍵。我國的超超臨界電站數量占全世界的80%,足以說明我國國產鋼管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后的火電發展成果。同時也表達了對目前國內P92鋼仍有90%依賴進口這一現狀的擔憂,并再一次呼吁國家對能源用材料進一步實現國產化的政策和標準扶持。
報告人:馮義軍主編
報告單位:《中國電力報》發電周刊編輯部
講座時長:16:06
內容簡介:
《中國電力報》發電部主任馮義軍發表記者觀察。首先肯定了會議對電力行業發展的影響力,以及中國電力科技網為推廣電力發展新技術,搭建電力行業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和展示平臺,解決電廠建設運行維護中的實際問題等多方面所作的貢獻,并表示自己作為新聞工作者從每次會議中都能捕捉到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接下來分享了他在本屆會議上得到的三點體會:1、能源基礎材料的研發應該是能源創新戰略的重點方向;2、我國的材料技術水平已經取得長足進步;3、材料國產化還需政策標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演講強調金屬材料是超超臨界發電技術產業的關鍵。我國的超超臨界電站數量占全世界的80%,足以說明我國國產鋼管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后的火電發展成果。同時也表達了對目前國內P92鋼仍有90%依賴進口這一現狀的擔憂,并再一次呼吁國家對能源用材料進一步實現國產化的政策和標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