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信息
講座名稱:江蘇蘇夏能源集團王云超副總裁致歡迎辭
報告人:王云超副總裁
報告單位:江蘇蘇夏能源集團
講座時長:07:33
內容簡介:第十一屆大機組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技術2019年會
江蘇蘇夏能源集團王云超副總裁致歡迎辭
江蘇蘇夏能源集團副總裁王云超
尊敬的徐局長、魏毓璞主任,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上午好!
一、歡迎與感恩
十年櫛風沐雨,鑄就非凡成就;十年春華秋實,收獲累累碩果。感恩過去的十屆年會,讓我們一起探討最尖端的行業技術,共同分享供熱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蘇夏也伴隨著大機組供熱年會一起成長。今天,我們迎來了第十一屆“大機組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技術2019年會”,我謹代表協辦單位南京蘇夏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江蘇蘇夏能源集團,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向一直給予我們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的各位領導,各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和崇高的敬意。
感恩:中國電機工程協會熱電專委會、中國電力科技網。
感恩:業內各業主單位:五大電力集團、五小電力集團、各地方性電力公司。
感恩你們,因為你們,我們的客戶源源不斷增長,從2007年10多家發展至如今的(2019年)1000多家!
蘇夏也不負眾望,成立至今始終以感恩為人,以誠信立市,堅持團結、拼搏、創新的精神,不斷研發長輸熱網技術,引領供熱行業的發展!
二、長輸低能耗技術在低壓蒸汽(<2.5MPa)中的應用與發展
1、四代技術: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第一代技術:2006~2008年期間,供熱半徑在20公里以內,壓降每公里約為0.03~0.04MPa,溫降每公里6~8°C以內。)
(第二代技術:2008~2011年期間,供熱半徑在25公里以內,壓降每公里約為0.02~0.03MPa,溫降每公里5~7°C以內。)
(第三代技術:2011~2014年期間,供熱半徑達30公里,壓降每公里約為0.015~0.025MPa,溫降每公里4~6°C以內。)
(第四代技術:2015年~2018年,供熱半徑達35~50公里,壓降每公里約0.01~0.025MPa,溫降每公里3~5°C以內。)
張家港華興供熱距離遠達60km。
2.正在攻關第五代技術
計劃2019→2025年的5年時間內,在技術經濟可行的條件下:
實現:輸送距離80-100km;
實現:壓降0.01Mpa/km;溫降1℃/km;整體質量損耗1%的3個“1”目標;
目前正在攻關實現:超大口徑DN1200蒸汽遠距離供熱。(實例:江陰周北熱電。)
3、替代或者與熱水管道遠距離輸送結合,節省投資解決大高差、分期建設問題。
4、研發攻克核電領域供熱問題。
三、長輸低能耗在中高壓蒸汽(2.5~16.7Mpa)中的應用與發展
1、①中壓蒸汽(2.5~4.3Mpa)
華電望亭已實現36km供熱距離
②次高壓蒸汽(4.3~6.4Mpa)
遼寧盤錦已實現18km供熱距離
③高壓蒸汽(10.0~12.7Mpa)
連云港虹洋已實現4.5km供熱距離
④超高壓蒸汽(12.7~16.7Mpa)
廣西柳州已實現1.88km供熱距離
2、現實意義:
(1)替代關停導熱油鍋爐;
(2)關停自備小熱電、關停鍋爐,汽輪發電機組不關;
(3)給用戶送中高壓蒸汽,用戶處建背壓機組與蒸汽透平,相當于改送蒸汽又送電。
由上述可見蘇夏長輸熱網低能耗技術對于熱電聯產、節能減排,對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最后借著“70周年慶”的東風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祝大家在石家莊會議期間工作好,生活好!祝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報告人:王云超副總裁
報告單位:江蘇蘇夏能源集團
講座時長:07:33
內容簡介:第十一屆大機組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技術2019年會
江蘇蘇夏能源集團王云超副總裁致歡迎辭
江蘇蘇夏能源集團副總裁王云超
尊敬的徐局長、魏毓璞主任,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上午好!
一、歡迎與感恩
十年櫛風沐雨,鑄就非凡成就;十年春華秋實,收獲累累碩果。感恩過去的十屆年會,讓我們一起探討最尖端的行業技術,共同分享供熱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蘇夏也伴隨著大機組供熱年會一起成長。今天,我們迎來了第十一屆“大機組供熱改造與優化運行技術2019年會”,我謹代表協辦單位南京蘇夏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江蘇蘇夏能源集團,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向一直給予我們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的各位領導,各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和崇高的敬意。
感恩:中國電機工程協會熱電專委會、中國電力科技網。
感恩:業內各業主單位:五大電力集團、五小電力集團、各地方性電力公司。
感恩你們,因為你們,我們的客戶源源不斷增長,從2007年10多家發展至如今的(2019年)1000多家!
蘇夏也不負眾望,成立至今始終以感恩為人,以誠信立市,堅持團結、拼搏、創新的精神,不斷研發長輸熱網技術,引領供熱行業的發展!
二、長輸低能耗技術在低壓蒸汽(<2.5MPa)中的應用與發展
1、四代技術: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第一代技術:2006~2008年期間,供熱半徑在20公里以內,壓降每公里約為0.03~0.04MPa,溫降每公里6~8°C以內。)
(第二代技術:2008~2011年期間,供熱半徑在25公里以內,壓降每公里約為0.02~0.03MPa,溫降每公里5~7°C以內。)
(第三代技術:2011~2014年期間,供熱半徑達30公里,壓降每公里約為0.015~0.025MPa,溫降每公里4~6°C以內。)
(第四代技術:2015年~2018年,供熱半徑達35~50公里,壓降每公里約0.01~0.025MPa,溫降每公里3~5°C以內。)
張家港華興供熱距離遠達60km。
2.正在攻關第五代技術
計劃2019→2025年的5年時間內,在技術經濟可行的條件下:
實現:輸送距離80-100km;
實現:壓降0.01Mpa/km;溫降1℃/km;整體質量損耗1%的3個“1”目標;
目前正在攻關實現:超大口徑DN1200蒸汽遠距離供熱。(實例:江陰周北熱電。)
3、替代或者與熱水管道遠距離輸送結合,節省投資解決大高差、分期建設問題。
4、研發攻克核電領域供熱問題。
三、長輸低能耗在中高壓蒸汽(2.5~16.7Mpa)中的應用與發展
1、①中壓蒸汽(2.5~4.3Mpa)
華電望亭已實現36km供熱距離
②次高壓蒸汽(4.3~6.4Mpa)
遼寧盤錦已實現18km供熱距離
③高壓蒸汽(10.0~12.7Mpa)
連云港虹洋已實現4.5km供熱距離
④超高壓蒸汽(12.7~16.7Mpa)
廣西柳州已實現1.88km供熱距離
2、現實意義:
(1)替代關停導熱油鍋爐;
(2)關停自備小熱電、關停鍋爐,汽輪發電機組不關;
(3)給用戶送中高壓蒸汽,用戶處建背壓機組與蒸汽透平,相當于改送蒸汽又送電。
由上述可見蘇夏長輸熱網低能耗技術對于熱電聯產、節能減排,對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最后借著“70周年慶”的東風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祝大家在石家莊會議期間工作好,生活好!祝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