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信息
講座名稱:擔當主力軍,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重要支撐
報告人:楊岐
報告單位:全國政協常委
講座時長:12:21
內容簡介: 本屆年會主席,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楊岐致主題辭——擔當主力軍,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重要支撐。 首先,祝賀中國電力科技網、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主辦的,以“堅持自主創新、安全高效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為主題的“核電站新技術交流研討會”的隆重召開,并愿與各位嘉賓、各位代表團聚一堂共話核電經濟安全、高效創新發展。 我國核能行業成績顯著:第一代核潛艇自立自強,秦山一期國之光榮,秦山二期重大跨越,大亞灣和秦山三期成功引進,二代改進有效實施、華龍一號自主研發,國和一號引進再創新,高溫氣冷堆重大專項研制,多用途模塊化小堆正式開工。我國核動力事業一步一個腳印,取得了扎扎實實的發展。 我國核電至2021年底,在運核電機組53臺,裝機容量5465萬千瓦,在建6臺。全國發電81121.8億千瓦時,核電4071.41千瓦時,占5.02%。經過30余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建成秦山、大亞灣、田灣等13個核電基地,從未發生國際核事件分級(INES)二級以上的運行事件,核電安全總體水平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我國提升了核電自主創新和獨立設計能力,實現了核電技術由“二代”向“三代”跨越;具備了每年制造8-10臺套核電主設備能力;形成了同時建造30多臺機組的工程施工能力;建立了較為完整、自主的核燃料循環體系,核燃料加工與供應能力完全可以滿足核電中長期發展的需要。中國核電裝備制造國產化和自主化能力不斷提升,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關鍵設備制造技術。中國核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第三代、第四代核能技術、聚變堆研發保持與國際同步水平。 站在新的起點上,對于核電發展我們應當有更加深入的思考,要賦予核電更加重要的擔當。 在2019年6月27日中國電力科技網廈門《核能高峰論壇》的主題辭中強調的是: ——核電是戰略性產業,是綜合國力、科技水平與工業實力的體現,是和平時期保持核威懾力量、鞏固核大國地位的必爭領域; ——核電保障能源供給、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環境,是未來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必須自主創新積極發展核電! 僅僅點到了保護環境。 在2019年10月17日中國電力科技網石家莊《核電站新技術交流研討會》的主題辭則是在上述觀點的基礎上,又提出要應對氣候變化,面對減輕大氣污染、減排溫室氣體的國際壓力,核電應責無旁貸地擔起主要責任。 目前的形勢是,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積極穩妥開展核能供熱示范”。《方案》明確,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要堅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零碳排放、穩定輸出、兼具部分調峰能力的核電是成為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可或缺的的主要手段之一。 核電重任在肩! 2022年4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在嚴格監管、確保絕對安全前提下有序發展核電。批準三門二期、海陽二期、陸豐核電三個核電新建項目6個機組。未來,我國將爭取每年開工6-8臺機組,保持每年核準及在建核電機組20臺以上,2030年核電比例達到8%,核電產業復蘇勢頭明顯。 核電機遇無限! 我國核電在過去已經發揮重要作用,自首臺核電機組投入商運以來至去年,為保障能源供給提供了2.6億千瓦時的電力,為保護環境減排了21億噸二氧化碳。當前,大型核電機組綜合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應用面臨重要機遇。核能應當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發揮更大作用,更應當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中,在眾多新能源、清潔能源中擔當主力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重要支撐。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核能的所有領域,必須著力保障核電絕對的安全性、極度提高核電的經濟性。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不斷創新,不斷開發利用新技術。在新的發展格局下,整個核能行業應當有奮發創新之力、團結包容之心,積極投入到國家低碳發展的行動之中。 十分感謝中國電力科技網提供這個平臺,供來自全國的精英們對創新成就進行展示交流。希望通過在核電設計、建造、運行、維護領域的交流,探討核能綜合利用,分享核能研究成果,促進核電數字化核智能化,促進核電技術自主創新、安全高效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推動我國從核大國向核強國邁進。讓我們增進合作,齊心協力一起去擁抱核電的春天,去創建低碳的未來! 最后,祝愿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報告人:楊岐
報告單位:全國政協常委
講座時長:12:21
內容簡介: 本屆年會主席,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楊岐致主題辭——擔當主力軍,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重要支撐。 首先,祝賀中國電力科技網、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主辦的,以“堅持自主創新、安全高效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為主題的“核電站新技術交流研討會”的隆重召開,并愿與各位嘉賓、各位代表團聚一堂共話核電經濟安全、高效創新發展。 我國核能行業成績顯著:第一代核潛艇自立自強,秦山一期國之光榮,秦山二期重大跨越,大亞灣和秦山三期成功引進,二代改進有效實施、華龍一號自主研發,國和一號引進再創新,高溫氣冷堆重大專項研制,多用途模塊化小堆正式開工。我國核動力事業一步一個腳印,取得了扎扎實實的發展。 我國核電至2021年底,在運核電機組53臺,裝機容量5465萬千瓦,在建6臺。全國發電81121.8億千瓦時,核電4071.41千瓦時,占5.02%。經過30余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建成秦山、大亞灣、田灣等13個核電基地,從未發生國際核事件分級(INES)二級以上的運行事件,核電安全總體水平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我國提升了核電自主創新和獨立設計能力,實現了核電技術由“二代”向“三代”跨越;具備了每年制造8-10臺套核電主設備能力;形成了同時建造30多臺機組的工程施工能力;建立了較為完整、自主的核燃料循環體系,核燃料加工與供應能力完全可以滿足核電中長期發展的需要。中國核電裝備制造國產化和自主化能力不斷提升,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關鍵設備制造技術。中國核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第三代、第四代核能技術、聚變堆研發保持與國際同步水平。 站在新的起點上,對于核電發展我們應當有更加深入的思考,要賦予核電更加重要的擔當。 在2019年6月27日中國電力科技網廈門《核能高峰論壇》的主題辭中強調的是: ——核電是戰略性產業,是綜合國力、科技水平與工業實力的體現,是和平時期保持核威懾力量、鞏固核大國地位的必爭領域; ——核電保障能源供給、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環境,是未來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必須自主創新積極發展核電! 僅僅點到了保護環境。 在2019年10月17日中國電力科技網石家莊《核電站新技術交流研討會》的主題辭則是在上述觀點的基礎上,又提出要應對氣候變化,面對減輕大氣污染、減排溫室氣體的國際壓力,核電應責無旁貸地擔起主要責任。 目前的形勢是,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積極穩妥開展核能供熱示范”。《方案》明確,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要堅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零碳排放、穩定輸出、兼具部分調峰能力的核電是成為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可或缺的的主要手段之一。 核電重任在肩! 2022年4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在嚴格監管、確保絕對安全前提下有序發展核電。批準三門二期、海陽二期、陸豐核電三個核電新建項目6個機組。未來,我國將爭取每年開工6-8臺機組,保持每年核準及在建核電機組20臺以上,2030年核電比例達到8%,核電產業復蘇勢頭明顯。 核電機遇無限! 我國核電在過去已經發揮重要作用,自首臺核電機組投入商運以來至去年,為保障能源供給提供了2.6億千瓦時的電力,為保護環境減排了21億噸二氧化碳。當前,大型核電機組綜合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應用面臨重要機遇。核能應當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發揮更大作用,更應當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中,在眾多新能源、清潔能源中擔當主力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重要支撐。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核能的所有領域,必須著力保障核電絕對的安全性、極度提高核電的經濟性。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不斷創新,不斷開發利用新技術。在新的發展格局下,整個核能行業應當有奮發創新之力、團結包容之心,積極投入到國家低碳發展的行動之中。 十分感謝中國電力科技網提供這個平臺,供來自全國的精英們對創新成就進行展示交流。希望通過在核電設計、建造、運行、維護領域的交流,探討核能綜合利用,分享核能研究成果,促進核電數字化核智能化,促進核電技術自主創新、安全高效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推動我國從核大國向核強國邁進。讓我們增進合作,齊心協力一起去擁抱核電的春天,去創建低碳的未來! 最后,祝愿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