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成效顯著
2013年是中國電力工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快報數據分析,中國在繼電網規模、發電量世界第一之后,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9.25%,達到12.47億千瓦,居世界第一;發電量增長7.52%,達到5.4萬億千瓦時。2013年也是中國針對大面積霧霾頻發,以國務院頒布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國十條”)為標志,全民動員開展全面治理大氣污染的“元年”。電力行業的節能減排進一步受到政府部門的重點監管和全社會的關注,節能減排持續取得新的成就。
一是電力結構進一步優化。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發電比重和發電量比重進一步提高。全國水電、核電、并網風電、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超過3.85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0%;火電發電量同比降低了0.35個百分點。
水電、核電、并網風電、并網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增長為5%、14%、36%、143%。同時,2013年關停小火電機組447萬千瓦,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容量所占比例比2012年提高1個百分點。
二是電力技術水平和效率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在特高壓輸電能力不斷增強,如2013年新增±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3644千米,新增10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1298千米。積極應用超超臨界機組,推廣大型空冷、循環流化床等先進技術。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四川白馬電站60萬千瓦循環流化床機組投產,標志著我國鍋爐技術世界領先。技術進步和強化管理的共同作用,使供電煤耗又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供電標準煤耗321克/千瓦時,比上年降低4克/千瓦時。全國線路損失率比2012年下降0.08個百分點,降至6.67%。
三是大氣污染物減排能力繼續增強,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初步統計分析,截至2013年底,具備脫硫能力的燃煤機組比例接近100%,脫硫設施運行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高;近2億千瓦機組完成煙氣脫硝改造,全國脫硝機組投入容量接近4.3億千瓦,煤電脫硝比例接近55%;煤電機組除塵器加大改造力度,高效電袋除塵器、袋式除塵器的應用比例進一步提高。雖火電發電量同比增長約7.05%(快報),但預計電力行業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將分別下降約6%、約7%、12%,排放量將分別降至約142萬噸、820萬噸、834萬噸,相應的單位千瓦時污染物排放績效分別下降約12%、約13%、約18%。
主要經驗
總結電力行業節能減排取得的顯著成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規劃目標明確。2013年1月,國務院分別發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國發[2013]2號)、《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國發[2013]5號)。在《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對到2015年時的能源消費總量與效率、能源生產與供應、能源結構優化、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城鄉居民用能、能源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做出了規劃并提出了目標。其中,電力節能減排目標分別為:2015年供電煤耗降至323克/千瓦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降至800萬噸、750萬噸等。《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提出循環經濟發展的中長期目標,明確了電力行業循環經濟工作主要任務和近期主要目標等。
二是環保行政要求不斷強化。2013年2月,環境保護部發布 《關于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2013年14號),要求重點控制區域 (19個省的47個城市)新建燃煤機組自2013年4月1日起全部執行特別排放限值,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為20、50、100毫克/立方米;對于現役機組,位于重點控制區主城區的自2014年7月1日起執行特別排放限值,非主城區的在“十三五”期間執行特別排放限值。2013年9月,“大氣國十條”頒布,對電力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地方政府相繼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如,北京發布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河北省印發《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環境保護部等部委聯合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對大氣國十條任務進行落實和細化。
三是有利于促進電力結構調整的文件不斷出臺。2013年7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發改能源[2013]1381號)。該辦法對分布式能源發電的資源評價和綜合規劃、項目建設和管理、電網接入、運行管理、政策保障及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將極大推動分布式發電應用、促進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發展。11月18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國能新能[2013]433號),規范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
四是有利于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對節能減 排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2013年8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 《調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與環保電價有關事項》(發改價格[2013]1651號)。
其中規定將向除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以外的其他用電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由每千瓦時0.8分錢提高至1.5分錢;將燃煤發電企業脫硝電價補償標準由每千瓦時0.8分錢提高至1分錢;對采用新技術進行除塵設施改造、煙塵排放濃度低于30毫克/立方米 (重點地區低于20毫克/立方米),并經環保部門驗收合格的燃煤發電企業除塵成本予以適當支持,電價補償標準為每千瓦時0.2分錢;價格調整自2013年9月25日起執行。
五是企業高度重視和行業協會的積極服務。電力企業將節能減排納入企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進行規劃,作為生產經營的主要指標加以考核,作為科技創新的主要方向加大科研和投入力度,使節能減排貫穿于企業活動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領域。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積極服務于節能減排的大局,在規劃政策研究、提供統計服務、制定技術標準、反映企業訴求、爭取優惠政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如針對企業和環保產業界需求制定了《燃煤電廠除塵技術路線指導意見》,提出了除塵技術路線選擇的基本原則、通用意見及案例分析等。
2014年展望
2014年國家將持續保持節能減排的高壓態勢,修正后的《環境保護法》將可能出臺,《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正將會加快,北京等部分省(市)將出臺地方性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各級政府部門將繼續強化大氣污染防治的各種措施。國家將繼續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力度,繼續加大對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使用方式的限制。對電力行業而言,結構調整力度將繼續加大,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比重繼續提高,火電比重進一步下降。2014年是電力行業實施環保改造的關鍵年,也將是大氣污染物顯著下降的一年。一方面,在2014年7月1日,現役機組將執行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但由于部分機組2015年才能完成脫硝改造,環保產業能力、工期、資金安排尚不能完全支持,部分機組將面臨較長時間的停機改造或超標運行。另一方面,電力企業將使出渾身解數,克服艱難險阻來努力完成國家要求的各項節能減排要求。主要情況預測如下:一是電力結構繼續優化。水電發展規模持續擴大、風電行業穩步復蘇、分布式光伏發電快速發 展、核電機組陸續投運,標志著清潔能源將發揮更大作用。2014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預計約達到33%,比2013年提高近3個百分點。棄風、棄水等現象將進一步減少。
二是繼續開展大規模環保設施改造。2014年,現役機組將繼續按照標準要求的排放限值進行脫硫提效改造、除塵提效改造,進行脫硝設施改造,預計到2014年底,除塵設施中,袋式、電袋除塵器的應用比例達到20%左右,有多臺機組加裝了濕式電除塵器;脫硫設施可靠性、投運率將進一步提高;約1.5億千瓦機組脫硝設施完成改造,脫硝機組占煤電裝機比重將達到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