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雙良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姚余善
轉型:切實且可行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能源消耗也呈現了高速增長的態勢。自1960年至2020年這60年間,中國GDP自1 457億元增至101.6萬億元,標準煤消耗自3.02億t增至49.8億t。龐大的能源消耗帶來的環境問題是當前全球關注的熱點,全球能源行業也由此掀起了新一輪的能源革命,重點方向聚焦低碳化、無碳化、低污染。在此背景下,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新能源服務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雙良成立于1982年,經過39年的發展,形成了以能源環保裝備制造為核心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并通過自主創新能力、市場基礎、系統集成能力和全面數字化等優勢,逐步實現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的重要轉變,奠定了從能源設備制造商向能源系統集成商和服務商轉型的基礎。期間,雙良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產品數字化、集成數字化和運維數字化,極大助力了公司業務的轉型升級。2020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授予雙良全國首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試點單位,對雙良在服務轉型過程中的突出表現給予了充分肯定與支持。

方案:高效且多元
就綜合能源服務而言,核心是以客戶為中心,通過綜合能源和綜合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綜合能源橫向冷熱電蒸汽熱水多能互補,縱向源網荷儲控協調互動;綜合服務包含工程技術服務、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建設運營和智慧運維等商務模式。
然而,綜合能源服務在國內仍處于起步的初期階段,相關業務模式還有待探索和提升。對此,雙良依據自身特點不斷提高綜合能源服務能力:首先,充分利用雙良集團內低碳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發力量,同時與國內外的科研院所共同開展產品和技術方面的研究;再者,就是通過打造生態圈提升服務能力。姚總表示:“雙良十分期盼能夠與各位行業人士圍繞研發、技術、業務等方向構建多元、開放、共享的生態圈,助力行業的發展。”
目前,雙良已憑借自主制造裝備、集成優化設計、運維服務保障、智慧能源管理四大核心能力,在公共建筑能源服務、工業余熱利用、多能互補清潔供熱和分布式能源系統等重點領域,為公共建筑和工業等不同類型行業用戶提供了安全可靠、綠色低碳、智慧高效和健康舒適的能源管理路徑和全生命周期服務。
案例:經典且實用
雙良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通過對各項能源數據在線監測和分析,準確客觀地直擊用戶能源消耗;通過用能分析模型,及時發現用能過程中的問題和節能潛力,助力用戶節能降耗。訪談過程中,姚余善分別列舉了2個公共建筑典型案例和1個工業典型案例,并作以簡單介紹。
公建典型案例一:宜興中醫醫院。該項目采用能源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合同期為10年,預計年節能率17%,有利于促進醫院的節能減排工作,提高空調系統舒適性和滿意度。通過采用雙良數字化技術,建立后勤智能化管理平臺,通過數據采集、分析,保障能源系統運行的安全和高效。
公建典型案例二:浦東國際機場1#能源中心。該項目運營管理范圍主要包括供冷/供熱系統、燃氣輪機熱電聯供系統、10 kV及以下供配電系統、燃料系統、站房及場區管網設施、消防噴淋及監控系統、安保安防系統等。

工業典型案例: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該項目通過對制酒生產冷卻水的循環利用改造,生產用水大幅下降,設備健康度實時監測、系統在線實時評估、智慧運維,節水率達到90%以上,運維人員減少60%。
雙良,善用“智”與“能”,必將進一步推動互聯網+智慧能源的發展應用,強化推進示范項目落地,助力能源系統智能化、高效化發展;并為推動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全行業踐行綠色低碳理念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