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于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統謀劃,明確了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大舉措。可以說,“雙碳”目標,即是我國在新一輪的能源革命中,占據引領者地位的重要利器。這不僅要求我國在經濟社會領域進行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也對我國產業結構、經濟增長方式、法律制度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1年4月,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施普林格·自然聯合組織的《新能源技術研究的機遇與挑戰》報告中指出,全球新能源領域研究正進入高速發展期。恰恰說明了新能源產業必將成為新一輪的能源革命過程中一匹“黑馬”,目前在二氧化碳排放構成中,能源消費排放占排放總量的近90%。其中,電力行業碳排放所占比重較大。因此,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根本之策。而這其中,新能源發電企業若要突破瓶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發展,其關鍵就是要牢牢把握創新驅動力。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發電企業要進行轉型升級
一是新能源發電企業電力開發利用層面的創新。在新型電力系統中,新能源若要真正成為主體能源,其電量占比至少要達到50%,裝機容量更要占總裝機的大部分。盡管近10年來我國新能源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開發利用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但距離成為主體能源還有很大的差距,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新能源發展的規模要求仍相差甚遠。當前,國家正有力有序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持續提升新能源項目能效水平、加快新能源項目開發利用的步伐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課題。為此,新能源發電企業要做好“存量”和“增量”兩篇文章,一方面,對固有項目做好創新優化,提高能源利用率水平;另一方面,積極探索項目開發利用的新渠道新方式,全面鋪開一批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高度可靠穩定的新能源項目。
二是新能源發電企業供電用電政府補貼層面的創新。自2015 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政府補貼政策不斷做壓降調整,補貼退坡成為新能源發電企業現階段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此外,集中式新能源電站全部參與現貨交易,國家層面亦積極推動推動風電、光伏平價上網。銷售電價降低、調峰棄電等情況致使新能源發電企業陷入經濟性受損窘境。因此,研究政府補貼持續性、電力市場改革以及二者共同對新能源發電企業效益影響勢在必行。
三是緊抓“一帶一路”清潔能源合作項目的新機遇。新能源發電企業應當走出國外,提供中國智慧。以柬埔寨與我國中資電力企業合作為例,柬埔寨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要伙伴,其未來發展清潔能源前景廣闊。早在十年前,中資企業便在柬埔寨投建了現代化水電站,這不僅為柬埔寨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動力,也推動柬能源行業實現綠色轉型。曾經能源短缺是柬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而中資企業的投資建設大大緩解了柬能源短缺困境。類似柬埔寨這樣的國家還有許多,在“雙碳”的國際背景下,應當加快推進中國新能源發電企業走出去,深化與他國新能源發電項目的合作,創新雙邊合作模式,是中國新能源發電行業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以技術和制度創新驅動新能源發電企業發展
一是結合碳中和碳達峰目標,實現新能源用電供電儲電的技術創新。新能源發電領域中,風電和光伏發電具有明顯的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大規模接入電網,將給電網調峰、運行控制和供電質量等帶來巨大挑戰,導致其難以成為電網中的主體能源。而破解這一問題的“金鑰匙”,就是儲能技術的創新。當前,我國抽水儲能電站進入建設高峰期,動力電池技術逐級趨于成熟,發展大容量儲能并非遙不可及的夢。作為聚集了大量電力技術技能人才的新能源發電企業,應集中優勢骨干力量助推儲能技術攻關,主動探索更適用于自身能源板塊和企業特點的應用方案,協同推進新能源發電儲能技術取得突破,從而搶占市場先機。
二是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新能源用電政策補貼的制度創新。為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推動產業發展,2021年以來國家出臺了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新型儲能、分時電價機制等政策。這些政策中,既有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經濟性和安全性的針對性舉措,也有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的具體部署。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批復《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方案》,正式啟動全國綠色電力交易試點:首次綠色電力交易共17個省份259家市場主體參與,達成交易電量79.35億千瓦時,預計將減少標煤燃燒243.6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07.18萬噸。此前,新能源發電主要由電網企業保障性收購、由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機制去強制推動消納。如今我國正式啟動綠色電力交易,綠色電力不僅有了專屬的交易通道,還能在交易過程中將有意愿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一部分用戶區分出來,與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直接交易。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綠色電力消費,將從供需雙側發力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極大地助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發展。
新能源發電企業率先扛起責任,加快推動技術創新,是為我國加快推進雙碳目標的勇敢擔當。同時,新能源發電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也需要外部環境的重要支撐。政府層面也應當進一步鼓勵環保企業實現技術創新,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技術支持和裝備保障,并由國家層面引導應對氣候變化的新能源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使新能源發電企業通過創新改革和產業升級,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