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文章《擴大投資,重大工程建設忙(穩字當頭 穩中求進)》,報道今年以來國家重大工程施工項目火熱推進情況。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重點能源項目瑪爾擋水電站和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大柳塔煤礦智能化建設成為其中重點工程的代表。

人民日報
被《人民日報》關注的這兩個項目到底是啥樣?
國家能源集團青海瑪爾擋水電站
國家能源集團瑪爾擋水電站位于海拔3300米的青海果洛黃河干流上,是國家和青海省“十四五”重點能源項目,“西電東送”的骨干電源點,黃河上游在建海拔最高、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國家能源集團瑪爾擋“水光蓄儲”千萬千瓦級多能互補一體化基地的核心工程。

瑪爾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32萬千瓦,最大壩高211米,填筑總量約1055萬立方米,為世界海拔最高的200米級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水庫總庫容16.22億立方米,年平均利用小時3320小時,平均年發電量73.04億千瓦時。電站投產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256萬噸。首臺機組計劃于2024年3月建成投產發電。

瑪爾擋水電站建設秉承“生態、創新、優質、高效、智慧”的管理理念,電站建成后將帶動抽水蓄能、光伏等新能源項目的開發利用,對國家能源集團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團,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大柳塔煤礦
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大柳塔煤礦,是國家能源集團第一個特大型現代化高產高效礦井,早在2002年,大柳塔煤礦就以生產原煤1086萬噸,成為全國第一個一井一面年產千萬噸的礦井。

神東煤炭大柳塔煤礦在工作面部署5G通訊網絡,借助智能巡檢、紅外熱成像、慣性導航等技術,形成“視頻跟機、有人巡視、自主割煤和遠程干預”的采煤模式,綜合自動化率最高可達92%。工作面生產人數由5人減為2人,直接生產工效提升60%。大柳塔煤礦綜采工作面智能巡檢機器人搭載華為鴻蒙系統,實現機器人參數遠程查看、修改及控制。建成國內首個智能連掘系統,利用慣性導航+激光導引+光學測量等手段,配備自動卷纜裝置,連采機實現“自主行走、自動截割、視頻監控和遠程干預控制”的掘進模式,填補了煤礦掘進設備自動化技術的行業空白。

大柳塔煤礦所屬的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是我國首個2億噸煤炭生產基地。智能化建設已涵蓋了綜采、掘進、主運輸等11大類,共522個項目,建成世界采礦行業最大企業級5G專網,構建了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來源:國家能源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