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年會由中國電力科技網主辦,中共瓜州縣委、瓜州縣人民政府承辦,以“風光領跑·多源協調·打造風光火儲綜合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為主題,邀請28位演講領導、專家、學者、高管發表主旨演講,共享新形勢下風電最新研究成果,共謀新能源產業發展大計。
國內外風電現狀及發展前景如何?怎樣建設風光火儲互補新能源基地?風電運維怎么做才能更加智能化?目前最前沿、最新的技術、設備又有哪些?一個個問題被拋出,又在主旨演講、深度交流和專家答疑中一個個被解決。豐富的學術觀點、系統的實踐總結、中肯的發展建議,一場創新思想和學術交流的盛宴在瓜州舉辦。
“我們在這研討世界最新的風電前沿技術、最先進的技術,將來來促進風電產業的發展。比如說將來會發展綠色交通、綠色冶金,通過氫能來煉鐵、煉鋼,還有礦產資源的開發,這樣就能通過風電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天津理工大學校長、天津大學教授練繼建說。
“瓜州風電整體發展讓我感到比較震撼,因為瓜州風電的裝機容量是超過火電的,正常情況下火電的裝機容量和風能是2:1的配比,瓜州是反過來了,反而是3:1甚至是4:1的這么一個配比。如何保證在這么高滲透率下新能源電網的穩定性,這個還是挺難的,所以瓜州的電網建設也很厲害的。未來發展新能源是一個必然趨勢,今后肯定會大力發展風能或者是光伏為主的新能源產業化。建議在關注新能源發展時,能在留住人才方面下點功夫,出臺更好的政策,幫助吸引更多的人才。”新疆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武家輝說。
“我認為瓜州新能源產業未來發展有三個方面需要注意,一是成熟風電場故障診斷以及遠程維護等問題;二是加強成熟風電場的精細化管理,提高年發電量,提高它的輸出;三是非規則區域建設新的風電場,可以采用更加智能的規劃設計軟件,進行更有效益的、合理的排布,提高它的經濟性。”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李學敏說。
“全國風電裝機第一縣”——瓜州,素有“世界風庫”之稱,風能資源可利用面積達到1萬平方公里,年風能有效利用時數達3000小時以上,風能儲量超過4000萬千瓦,屬國家二類風資源區;太陽能資源豐富,年有效利用時數達2000小時以上,屬國家一類光資源區,是全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較早的地區。近年來,瓜州縣圍繞“雙碳”目標,立足資源優勢,按照“基地化推進、大電網外送、全產業鏈發展”思路,科學布局新能源制氫、多晶硅等項目,積極引進培育儲能電池、智能運維等關聯產業,加快新能源及其上下游產業深度融合。全力推進寶豐多晶硅、睿儲、慧儲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構建“風光火儲氫多能互補、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的綠色能源體系。目前,瓜州縣已建成能源發電裝機1232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950萬千瓦,光伏裝機82萬千瓦,火電裝機200萬千瓦,在建能源發電裝機760萬千瓦。從“一陣風”到“一條鏈”,瓜州新能源正以蓬勃向上的姿態,向“光”而行、乘“風”遠航。
“世界上最大的陸上風電基地,就在甘肅酒泉瓜州。我們來參加年會,主要是以技術交流為主,培養人才、做科研。也借助這個機會,交流我們的學術成果,了解瓜州的新能源發展情況,特別是風力發電情況。未來瓜州應該是有很好的發展機會。”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蔣東翔說。“我覺得瓜州的新能源產業,結合風電、光伏以及儲能等,包括現在對于新能源電力的就地消納,對于當地的就業以及未來人才發展,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李學敏說。
好風憑借力,這場圍繞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思想碰撞,在智慧交流中凝聚發展共識,形成更多有價值的智力成果,必將為瓜州新能源產業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滿園春,本屆年會只是一個開始,瓜州將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加強對外合作交流互鑒,合力打造深度互補、高度共贏的合作發展平臺,共同探索符合時代潮流、具有鮮明特色的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瓜州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廣闊。一直以來,瓜州縣委、縣政府給予新能源企業足夠的關心和支持,為企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經商環境,因此華潤電力一直將瓜州作為新能源發展的戰略重地,截至2022年底,在瓜州運營裝機容量75萬千瓦,同時積極參與地方調峰電源的建設,有效支撐了地方的新能源的發展。相信未來我們在風能發電領域應該有更多的合作和實踐。”華潤電力甘肅公司酒嘉中心主任聶沈說。
“本次來瓜州我們有兩個打算,一個是關于智慧運維中心的建設,把這個尖端的最流行的AI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能夠在本地有一個實際的落地;另外一個是我們準備在當地跟職業院校開展合作,希望能夠為瓜州的新能源建設持續不斷地輸出新能源人才。”協合新能源集團副總工程師、北京協合運維風電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胥佳說。
“相信通過本屆年會,教學相長,更有利于開展后續項目合作,加強新能源高質、高效發展,也將催生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有力推動瓜州風電產業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更高層次邁進。”中國電力科技網專家委員會主任魏毓璞說。
作者:孫瑤
(瓜州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