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0 月 31 日,“申能安徽淮北平山電廠二期國家節能減排示范工程——1350MW 高低位雙軸布置二次再熱超超臨界發電機組”,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251 工程平二項目遠景
平二高低位高效機組單機容量全球第一,效率全球第一,各項指標的世界上遙遙領先(皆優于設計指標):負荷工況100%時,供電煤耗為 249.31 克標準煤/千瓦時(設計供電煤耗 251 克標準煤/千瓦時);工況 75%時,供電煤耗為 251.98克標準煤/千瓦時。機組低負荷時也能實現高效,靈活性調節負荷至 19%時仍能穩定運行。
與此同時,該機組還具有快速甩負荷(FCB)技術,能在突發性故障導致電網崩潰時,立即轉入只帶廠用電的“孤島運行”方式,并在電網故障切除后立即對外恢復送電,從而能徹底杜絕如美、加大停電及印度大停電一類的災難性電網事故。
平二高低位高效機組的示范成功,一躍登上世界發電技術巔峰,成為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251 工程既是上海申能的驕傲!也是上海市的驕傲!更是國家的驕傲!為我國電力事業,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了巨大貢獻!
高低位分軸布置發電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得到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和支持。
251 工程集成了上海申能電力科技馮偉忠教授多年潛心研究的節能減排系列創新技術:
首先是高低位分軸布置,平二高低位高效機組汽輪機高壓缸、次高壓缸布置在 82 米高位平臺,與鍋爐出口聯箱就近連接,將原來需要的 200 多米高溫高壓管道,縮短為 15米的連接管道,溫度和壓力損耗大大減少,機組效率大幅提高。從而使得用 600℃的材料和設備,實現并超過國外尚在研發中的 700℃的發電效率。

汽輪機高壓缸放置 82 米平臺


汽輪機中、低壓缸放置 17 米平臺
平二高低位高效機組還解決了超大容量機組的輔機設計制造的諸多難題。采用臺板整體彈簧隔振,解決高位汽輪發電機的振動問題;采用浮動聯箱創新技術,解決高位機與鍋爐出口聯箱間熱應力吸收問題;采用基于啟動閥的高位機單獨啟動技術,解決高低位機的啟動沖轉并網問題;采用基于三線圈變壓器的電磁綁定技術等,解決高位機因轉動慣量小而可能引起的超速問題。
此外,平二高低位高效機組還采用了基于蒸汽加熱的靜壓上水和快速點火啟動技術;基于廣義回熱的低氧低氮穩燃技術和超低負荷運行技術等;能在 20%負荷下運行時,確保環保等各項運行特性;基于廣義回熱的一次風空預器及單一次風機技術;基于蒸汽加熱及高動量沖洗的 SPE 防治系列技術;二次再熱機組的中、低負荷提效系列技術;基于中低溫省煤器的煙氣余熱利用及低低溫除塵系列技術,以及基于變頻發電機與給水泵二合一的廣義變頻中心技術。
平二高低位項目工程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于設計指標。平二項目的成功實施,完成了韓正副主席當年在上海任市委書記時命名的 251 工程,攻克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為我們劃定的 1350 高地。平二高低位高效機組這一國家節能減排示范工程的成功實施,印證了西門子火力發電集團總裁羅蘭·菲舍爾博士的話,使中國成為世界火力發電技術的權威,平二也無愧于工程開工僅 3 個月就在POWER-GEN 國際會議上獲得的第五屆皮博迪年度全球潔凈煤領導者獎。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在機組投產時親臨 1350MW 發電機組運行現場
上海申能電力科技馮偉忠教授研發的系列創新技術,不但可以用于新建機組,還可以普遍應用于在役機組的升級改造。在華潤徐州電廠 320MW 機組進行的“高溫亞臨界綜合升級改造”,也取得了創新的巨大成功,改造后機組額定工況供電煤耗平均為 285 克標準煤/千瓦時,比改造前下降了 35克標準煤/千瓦時,達到超超臨界機組水平,機組還具有20-100%負荷的深度調峰能力。華潤徐州電廠因此而獲得2021 年度國際頂級電廠獎。該技術已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在《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實施方案》中,列為十四五現役機組改造的重點推薦技術。此項技術對我國占煤電裝機三分之一的高煤耗亞臨界機組升級改造,進一步提高我國發電技術整體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在高低位發電技術示范應用基礎上,中國能源研究會還邀請能源領域院士、專家已對申能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汽輪發電機本體全高位單軸布置二次再熱超超臨界技術方案進行了評審,該技術是在平山二期 1350MW 高低位分軸布置技術基礎上的優化升級版。660MW 全高位單軸二次再熱超超臨界機組,通過進一步優化系統和參數,設計供電煤耗僅有 245 克標準煤/千瓦時,這將突破 50%凈效率的歷史性大關,可提前實現科技部和國家能源局提出的高效清潔煤電發展2030 年目標。
據統計,截至 2022 年,我國煤電機組總裝機容量 11.23億千瓦,其中超超臨界機組約 2.92 億千瓦,超臨界機組約2.85 億千瓦,亞臨界機組約 3.56 億千瓦,亞臨界以下機組約 1.9 億千瓦,均存在較大的節能減碳空間。超超臨界機組通過實施節能降耗改造,機組在平均負荷下供電煤耗可降低10g/kWh 以上。亞臨界機組通過綜合升級改造,額定工況下供電煤耗可降低 30g/kWh 左右,且能同步實現 20%深度調峰。如果利用申能電力科技先進節能降耗技術,對不同類型機組實施改造,則全國 11.23 億千瓦裝機的煤電機組,平均節能量按最保守的估算也可達 28.5g/kWh。據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2022 年我國總發電量為 83886.3 億度,其中煤電占比58.4%,折算為 48990 億度,則對應的節能量為每年節約標煤 1.4 億噸,對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3.8 億噸,由此,煤電行業每年至少可以增加經濟效益 1610 億元。由于改造可使機組同步實現 20%深度調峰,對應全國 11.23 億千瓦煤電機組,可騰出 1.68 億千瓦的深調容量,可以支撐新建 8.42億千瓦的風光新能源發電容量。
電力創新技術的全面推廣,可以有效降低我國未來新建煤電機組的煤耗,實現在役機組大幅提效降耗,同時有力支撐電網對于風光新能源的消納,支撐建立新型電力系統,創造巨大的減碳空間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