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南網建設將規劃投資約6700億元,以加快數字電網和現代化電網建設進程,推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計劃投入3500億美元(約合2.23萬億元),推進電網轉型升級。
十四五期間合計約3萬億的投資將投向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為雙碳目標實現作準備!更加低碳清潔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乃至新型能源系統正在鋪開開建。
南網近日印發《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對比“十三五”時期,南方電網公司“十四五”計劃投資額增加了33%,6700億主要投資方向:
1)智能化數字化,南網計劃2025年全面建成數字電網。一方面,數字電網是承載新型電力系統的最佳形態,能夠加強全網感知、決策、控制能力,提升清潔能源消納能力,2025年南網區域非化石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占比分別提升至60%、57%(2020年分別是56%、53%),與年初目標一致;另一方面,數字化與智能化能夠有效融合,推進智能輸電、配電、用電領域升級,例如無人巡視、智能配電臺區、多站融合變電站(2025年達100座)等等。
2)骨干網特高壓建設,南網十四五將圍繞深化西電東送、拓展北電南送、接續藏東南、融合粵港澳、聯通東南亞進行跨區域通道建設。同時,重點提及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新建直流受端以柔直為主且逐步對存量直流實施柔直改造,柔直技術將加強清潔能源輸送能力,核心器件為IGBT。
3)儲能的加快建設,南網十四五計劃新增600萬kw抽蓄電站,截止2020年累計建成5座788萬千瓦抽蓄電站,因此十四五抽蓄投資增加幅度較大,預計600萬kw抽蓄電站需要投資約400億元。
4)此外,南網十四五計劃在配網領域投資3200億元(十三五1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投資約3100億元),占總投資的50%左右,主要致力配網智能化的建設,包括配電自愈100%及配網數字化相關建設,縮短停電時長,2025年計劃停電時長低于5小時,是2020年停電時長的一半左右。
9月9日,在2021能源電力轉型國際論壇上,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披露,“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計劃投入3500億美元(約合2.23萬億元),推進電網轉型升級。以下為辛保安題為《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的主旨演講內容
十四五期間合計約3萬億的投資將投向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為雙碳目標實現作準備!更加低碳清潔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乃至新型能源系統正在鋪開開建。
南網近日印發《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對比“十三五”時期,南方電網公司“十四五”計劃投資額增加了33%,6700億主要投資方向:
1)智能化數字化,南網計劃2025年全面建成數字電網。一方面,數字電網是承載新型電力系統的最佳形態,能夠加強全網感知、決策、控制能力,提升清潔能源消納能力,2025年南網區域非化石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占比分別提升至60%、57%(2020年分別是56%、53%),與年初目標一致;另一方面,數字化與智能化能夠有效融合,推進智能輸電、配電、用電領域升級,例如無人巡視、智能配電臺區、多站融合變電站(2025年達100座)等等。
2)骨干網特高壓建設,南網十四五將圍繞深化西電東送、拓展北電南送、接續藏東南、融合粵港澳、聯通東南亞進行跨區域通道建設。同時,重點提及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新建直流受端以柔直為主且逐步對存量直流實施柔直改造,柔直技術將加強清潔能源輸送能力,核心器件為IGBT。
3)儲能的加快建設,南網十四五計劃新增600萬kw抽蓄電站,截止2020年累計建成5座788萬千瓦抽蓄電站,因此十四五抽蓄投資增加幅度較大,預計600萬kw抽蓄電站需要投資約400億元。
4)此外,南網十四五計劃在配網領域投資3200億元(十三五1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投資約3100億元),占總投資的50%左右,主要致力配網智能化的建設,包括配電自愈100%及配網數字化相關建設,縮短停電時長,2025年計劃停電時長低于5小時,是2020年停電時長的一半左右。
9月9日,在2021能源電力轉型國際論壇上,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披露,“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計劃投入3500億美元(約合2.23萬億元),推進電網轉型升級。以下為辛保安題為《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的主旨演講內容

辛保安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向國際社會作出了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鄭重承諾,彰顯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彰顯了中國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電力是能源轉型的關鍵領域,隨著碳達峰、碳中和進程加快和能源轉型深化,電力系統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壓力。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為中國電力系統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也為全球電力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辛保安指出,推進碳中和將從根本上重塑能源體系。首先,能源供給結構將深度調整。可再生能源特別是新能源將大規模開發利用,逐步取代傳統化石能源在能源體系中的主導地位。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為16%,預計2030年、2060年將分別提升到25%和80%。其次,能源利用方式將深刻變化。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各種新型用能設備大量出現,電氣化水平顯著提高,電能利用大范圍延伸,很多用戶側主體兼具能源生產者和消費者雙重屬性。2020年中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約為27%,預計2030年、2060年將分別提升到39%和70%。第三,能源技術裝備將跨越升級。適應碳達峰、碳中和要求推進能源轉型,需要突破新能源高效開發、多能轉換、先進儲能、能源系統控制、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領域的新技術,推動能源系統向著更加智慧、更加開放、更加高效、更加友好方向演進。第四,能源產業生態將蓬勃出新。能源轉型將深刻改變能源行業生產關系,催生出綜合能源服務、電動汽車充換電、V2G、能源電商、能源大數據、能源聚合商等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出更多的新型市場主體,形成全新的能源生態圈。第五,能源治理體系將系統優化。綠色低碳能源體系的構建,將深刻改變能源版圖和利益格局,推動能源治理體系和治理方式進行變革與調整。
辛保安強調,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亟待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新型電力系統是以新能源為供給主體,以堅強智能電網為樞紐平臺,以源網荷儲互動和多能互補為支撐,具有清潔低碳、安全可控、靈活高效、智能友好、開放互動基本特征的電力系統。從數字化與多能轉換的視角來看,它是一個智慧能源系統,具有能源互聯網的技術特征。與傳統電力系統相比,新型電力系統具有更加強大的功能特征,可以有效破解新能源發電大規模并網和消納難題,有效實現新型用電設施靈活接入、即插即用,有力支撐源網荷儲各環節高效協調互動,有力促進電力與其他能源系統的互補互濟。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推動能源清潔轉型的關鍵之舉,也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復雜性的系統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要堅持安全為本、創新驅動、政策引導,加強合作共為。
作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以賦能美好生活、推動能源革命為己任,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助力“雙碳”目標作為重大戰略任務,發布了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出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爭當能源轉型的推動者、引領者、先行者。未來五年,國家電網計劃投入3500億美元,推進電網轉型升級;其中研發投入90億美元,用于突破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核心技術。
在創新電網發展方式方面,國家電網持續完善特高壓和超高壓骨干網架,提升電網對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大范圍消納的支撐能力,目前,累計建成27項世界上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工程,最遠輸送距離達到3300公里,2030年,跨省跨區輸電能力將提升到3.5億千瓦;公司利用數字技術為電網賦能,著力提高配網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云”平臺,目前累計接入新能源場站200萬個、裝機容量4.8億千瓦,開發的“網上國網”應用,注冊用戶數突破1.8億,能夠實現廣大客戶線上辦電、線上交費。
在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方面,國家電網立足電網實際,通過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支持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引導電力用戶參與削峰填谷和應急響應、積極配合推進火電靈活性改造等,多措并舉、協同發力。目前,公司經營區在運抽蓄電站28座、裝機2341萬千瓦,在建35座、裝機4853萬千瓦,力爭2030年運行裝機達到1億千瓦。同時,協同推進儲能建設和需求側響應,通過應用市場化機制,引導用戶合理錯峰避峰,參與系統調節,力爭使2030年可調節負荷容量從目前的3320萬千瓦提升到7000萬千瓦。
在終端消費領域實施電能替代方面,國家電網聚焦工業、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點領域,發揮碳市場、綠電交易等作用,大力實施電能替代戰略,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目前,公司累計完成1063萬戶居民“煤改電”配套電網建設任務,每年可減少煤炭直接燃燒37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600萬噸;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臺,累計接入充電樁超過130萬個;在國內機場廊橋、港口碼頭積極發展岸電系統,實現了長江沿線主要港口岸電全覆蓋。
辛保安指出,推進碳中和將從根本上重塑能源體系。首先,能源供給結構將深度調整。可再生能源特別是新能源將大規模開發利用,逐步取代傳統化石能源在能源體系中的主導地位。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為16%,預計2030年、2060年將分別提升到25%和80%。其次,能源利用方式將深刻變化。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各種新型用能設備大量出現,電氣化水平顯著提高,電能利用大范圍延伸,很多用戶側主體兼具能源生產者和消費者雙重屬性。2020年中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約為27%,預計2030年、2060年將分別提升到39%和70%。第三,能源技術裝備將跨越升級。適應碳達峰、碳中和要求推進能源轉型,需要突破新能源高效開發、多能轉換、先進儲能、能源系統控制、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領域的新技術,推動能源系統向著更加智慧、更加開放、更加高效、更加友好方向演進。第四,能源產業生態將蓬勃出新。能源轉型將深刻改變能源行業生產關系,催生出綜合能源服務、電動汽車充換電、V2G、能源電商、能源大數據、能源聚合商等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出更多的新型市場主體,形成全新的能源生態圈。第五,能源治理體系將系統優化。綠色低碳能源體系的構建,將深刻改變能源版圖和利益格局,推動能源治理體系和治理方式進行變革與調整。
辛保安強調,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亟待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新型電力系統是以新能源為供給主體,以堅強智能電網為樞紐平臺,以源網荷儲互動和多能互補為支撐,具有清潔低碳、安全可控、靈活高效、智能友好、開放互動基本特征的電力系統。從數字化與多能轉換的視角來看,它是一個智慧能源系統,具有能源互聯網的技術特征。與傳統電力系統相比,新型電力系統具有更加強大的功能特征,可以有效破解新能源發電大規模并網和消納難題,有效實現新型用電設施靈活接入、即插即用,有力支撐源網荷儲各環節高效協調互動,有力促進電力與其他能源系統的互補互濟。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推動能源清潔轉型的關鍵之舉,也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復雜性的系統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要堅持安全為本、創新驅動、政策引導,加強合作共為。
作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以賦能美好生活、推動能源革命為己任,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助力“雙碳”目標作為重大戰略任務,發布了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出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爭當能源轉型的推動者、引領者、先行者。未來五年,國家電網計劃投入3500億美元,推進電網轉型升級;其中研發投入90億美元,用于突破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核心技術。
在創新電網發展方式方面,國家電網持續完善特高壓和超高壓骨干網架,提升電網對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大范圍消納的支撐能力,目前,累計建成27項世界上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工程,最遠輸送距離達到3300公里,2030年,跨省跨區輸電能力將提升到3.5億千瓦;公司利用數字技術為電網賦能,著力提高配網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云”平臺,目前累計接入新能源場站200萬個、裝機容量4.8億千瓦,開發的“網上國網”應用,注冊用戶數突破1.8億,能夠實現廣大客戶線上辦電、線上交費。
在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方面,國家電網立足電網實際,通過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支持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引導電力用戶參與削峰填谷和應急響應、積極配合推進火電靈活性改造等,多措并舉、協同發力。目前,公司經營區在運抽蓄電站28座、裝機2341萬千瓦,在建35座、裝機4853萬千瓦,力爭2030年運行裝機達到1億千瓦。同時,協同推進儲能建設和需求側響應,通過應用市場化機制,引導用戶合理錯峰避峰,參與系統調節,力爭使2030年可調節負荷容量從目前的3320萬千瓦提升到7000萬千瓦。
在終端消費領域實施電能替代方面,國家電網聚焦工業、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點領域,發揮碳市場、綠電交易等作用,大力實施電能替代戰略,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目前,公司累計完成1063萬戶居民“煤改電”配套電網建設任務,每年可減少煤炭直接燃燒37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600萬噸;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臺,累計接入充電樁超過130萬個;在國內機場廊橋、港口碼頭積極發展岸電系統,實現了長江沿線主要港口岸電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