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首臺超低排放煤電機組升級成功 煤電PM2.5近零排放
4月6日中午12時45分,我省首臺煤電機組超低排放裝置在河南投資集團新鄉中益電廠1號機組成功投運并通過環保監測。超低排放環保裝置投運后,燃煤機組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可達到天然氣發電機組的排放標準,尤其是對PM2.5影響很大的煙塵,可接近零排放。
本報記者王冠星本報通訊員樊林
4月8日,河南投資集團新鄉中益電廠集中控制室大屏幕顯示著1號機組實時排放數據: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是2、13、38毫克/標立方米,低于天然氣發電機組的排放標準,實現了煤炭超潔凈利用,標志著河南省首臺“超低排放”機組環保升級改造獲得成功。
近年來,霧霾頻頻襲擊全國各地,日益嚴峻的環保問題凸顯著國內經濟發展與環境的矛盾。我國是世界第一煤炭消費國,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均屬于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河南是傳統的煤炭產、用大省,煤炭在河南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由于“富煤缺氣”資源稟賦,目前和未來較長一個時期燃煤發電仍將充當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使傳統高污染的燃煤發電大幅減排迫在眉睫。國內一些地方的成功經驗表明,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升級正是一把解開能源與環境矛盾的“金鑰匙”。
“超低排放”燃煤發電環保水平比肩天然氣
隨著我省首臺“超低排放”煤電機組投運,燃煤發電環保水平比肩天然氣發電的夢想成為現實,“超低排放”這一前沿概念將為更多人所熟知。超低排放升級通過對煤電機組脫硫、脫硝和除塵環保設施增容提效,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使煙塵從每立方米30毫克降低到5毫克以下、二氧化硫從每立方米100毫克降低到35毫克以下、氮氧化物從每立方米100毫克降低到50毫克以下,達到天然氣發電排放限值,更重要的是PM2.5排放濃度達到近零排放,可使煤電轉變成與天然氣一樣的清潔能源,并且發電成本遠低于天然氣發電。
“超低排放”助力大氣環境質量改善
“新鄉中益兩臺60萬千瓦機組應用超低排放技術,大氣污染物排放從環保部批準的4554噸降低到1839噸,每年可比同類型環保達標機組減排約2700噸。”新鄉中益電廠總經理朱紅兵表示。
據統計,目前我省發電裝機容量6195萬千瓦,其中燃煤機組裝機5530萬千瓦,占比約90%,每年排放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氣污染物共計約59萬噸。如果全省燃煤電廠都能推廣應用超低排放技術,每年能減排各種大氣污染物40萬噸,減排三分之二,這對顯著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煤炭清潔利用引領能源與環境和諧發展
據新鄉中益電廠總工程師趙慶恩介紹,使燃煤電廠煙氣排放達到天然氣機組排放標準并非易事,為實現超低排放升級,新鄉中益電廠項目建設工期延長3個月,采購相關環保設備、土建和安裝施工增加直接投資1.5億元。同時,根據河南省煤炭資源品質情況,以及需要增加的環保耗材,投運后要實現超低排放,電廠會因此增加運營成本1.5分—2分/千瓦時。
河南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連昌說:“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技術實現了煤炭清潔化利用,貼合我省的資源現狀,能大幅改善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由此產生的巨大社會綜合效益難以用金錢來衡量,對治理霧霾天氣、建設美麗河南,實現可持續科學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朱連昌表示,河南投資集團增加投入,率先引進應用最為先進的環保技術,實現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意在為我省打開一條煤炭清潔化利用的新路子,希望為引領河南能源與環境和諧發展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