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wcoe6"><table id="wcoe6"></table></fieldset>
<ul id="wcoe6"><sup id="wcoe6"></sup></ul>
  • <ul id="wcoe6"></ul>
    <ul id="wcoe6"><dfn id="wcoe6"></dfn></ul>

    全國煤電裝機1/10完成超低排放

    核心提示:10月14日,環保部公開了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輝煌十二五系列報告會上所作的《高舉生態文明旗幟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報告。陳吉寧提到,目前

    10月14日,環保部公開了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輝煌十二五”系列報告會上所作的《高舉生態文明旗幟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報告。陳吉寧提到,目前完成煤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8400萬千瓦,約占全國煤電裝機1/10,正在進行改造的超過8100萬千瓦。

    以下為報告全文:

    高舉生態文明旗幟 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 ——在“輝煌十二五”系列報告會上的報告

    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 陳吉寧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主力軍。今天主要講三個問題:一是我們黨關于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的新認識新部署新要求;二是“十二五”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三是保護生態環境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共同行動。

    “十二五”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十二五”時期,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把黨中央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轉化成生態環境保護的路線圖和施工圖。各地區、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以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為重點,堅決向污染宣戰,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在發展方式仍然粗放、產業結構依然偏重、經濟總量快速增長、能源消費總量不斷攀升、城鎮化快速擴張的大背景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每一點進展都來之不易??偨Y一下,有五個方面。

    第一,全力推進污染治理,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小康全面不全面,環境質量是關鍵。我國依托資源環境、勞動力及后發優勢,走的是壓縮型、追趕型的快速工業化道路。對比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我國在相同發展階段面臨的環境問題更加復雜。傳統煤煙型污染與臭氧、PM2.5、揮發性有機物等新老環境問題并存,生產與生活、城市與農村、工業與交通環境污染交織。十幾億人口的現代化過程,這么大的體量、這么快的速度、這么短的時間,我們的環境壓力比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大,污染治理和環境質量改善的任務十分艱巨,難度前所未有。

    環境學中有一個“庫茲涅茨曲線”,揭示的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簡要地說,就是伴隨著經濟增長,污染物排放量會逐漸增加,環境質量出現惡化,而在經濟增長越過某個發展階段比如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化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會到達頂峰,并隨后出現下降,環境質量好轉,其中的關鍵是峰值能不能低一點、拐點能不能早一點。所以,我們把峰值和拐點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與保護、污染治理的宏觀指標。

    “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四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續大幅下降,已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帶來最明顯的環境效益,就是我國酸雨面積已經恢復到上世紀90年代水平。COD排放量下降,推動主要江河水環境質量逐步好轉,重要的標志是劣Ⅴ類斷面比例大幅減少,由2001年的44%降到2014年的9.0%,降幅達80%。2014年,全國五種重點重金屬污染物(鉛、汞、鎘、鉻和類金屬砷)排放總量比2007年下降五分之一,重金屬污染事件由2010~2011年的每年10余起下降到2012~2014年的平均每年3起。

    大家都關心PM2.5。盡管霧霾問題仍非常嚴重,但要看到,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治理PM2.5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取得的成效是積極的。2014年,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11.1%。今年1~8月,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29%;北京達標天數增加23天,重污染天數減少22天。這些進步增加了我們解決問題的信心。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是國務院發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稱《大氣十條》)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稱《水十條》)?!洞髿馐畻l》提出10條35項綜合治理措施,重點治理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端畻l》確定了10個方面238項水污染治理措施。不論是《大氣十條》還是《水十條》,這樣宏大的污染治理計劃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我們是用硬措施應對硬挑戰。“十二五”以來,全國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4800萬噸/日,累計處理能力達1.75億噸,基本與美國的處理能力相當,已成為全世界污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3.2億千瓦火電機組新建或改造脫硫設施,脫硫機組占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比例達96%;6.6億千瓦火電機組新建脫硝設施,脫硝機組占煤電總裝機容量比例達87%。完成煤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8400萬千瓦,約占全國煤電裝機1/10,正在進行改造的超過8100萬千瓦。隨著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的深入推進,我國煤電行業將取得革命性進步,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體系。2014年,全國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超過600萬輛,超過2011~2013年三年的總和。我們還建成了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空氣質量監測網,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具備PM2.5等六項指標監測能力。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在這么短的時間,用這么大的工程和投入治理污染。

    我們不僅在努力解決國內環境問題,也為解決國際環境問題作出重大貢獻。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臭氧層保護。我國頒布實施《中國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國家方案》,累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25萬噸,占到發展中國家淘汰總量的一半以上,圓滿完成《蒙特利爾議定書》各階段規定的履約任務。

    隨著污染治理進程的加快推進,我們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也在深化,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以共贏。發展與保護之間不僅相互制約,而且相互促進,兩者既矛盾又統一。如果經濟發展一味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這是吃祖宗的飯、欠子孫的債,不算什么本事、也難以持續;也不能環保上去了、經濟下來了,只強調環保不顧及發展,這同樣不算本事。加強環境治理,利用環境保護來優化經濟發展、推進經濟轉型,可以實現發展和保護的協調共贏。處理好它們的關系,可以讓我們的發展質量更好、發展更快、效益更高。浙江省鉛蓄電池行業環境整治和山東臨沂事件就是例證。

    二是轉變政績觀、切實落實地方政府環境責任。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這是地方政府的法定責任,也是政府職責所在。正確的政績觀必須把環境質量改善作為重要方面,發展的目的不能只唯GDP,而要更多地關注民生。改善環境質量就是造福人民群眾。“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棲。”良好的環境質量,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還能夠吸引更多的商家來投資創業。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的成果就說明了這點。

    第二,堅持預防為主、守住底線,推動轉方式調結構。預防為主是環境保護的首要原則。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很難修復,即使可以修復,也需要付出巨大代價。所以,一定要在源頭上做好預防。

    污染預防是環保工作的重要內容,要打好四個方面的組合拳,即戰略和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標準引導和產業結構調整。

    在開展戰略和規劃環評方面,在空間上守住生態保護紅線、行業上守住排放總量、項目上守住環境準入標準。環境保護部已相繼完成五大區域(環渤海沿海地區、北部灣經濟區沿海、成渝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黃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區)戰略環評,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環評和中部地區發展戰略環評,制定9個指導意見,開展360多項規劃環評,為區域重大生產力布局和項目環境準入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嚴格項目環評方面,“十二五”以來,國家層面對151個不符合條件的項目環評文件不予審批,總投資達7600多億元,涉及交通運輸、電力、鋼鐵有色、煤炭、化工石化等行業。

    在標準引導方面,“十二五”以來,國家發布火電、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國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46項,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執行更加嚴格的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環保標準已成為淘汰落后產能的重要依據、促進技術創新和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山東省以地方標準引領造紙行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共贏。

    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國家進一步加大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力度,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擴張勢頭得到遏制,“十二五”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任務提前一年完成。產業結構升級帶來單位產品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的大幅降低和資源能源效率的大幅提升。“十二五”前四年,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COD排放強度下降36%,單位工業增加值氨氮排放強度下降40%,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3.4%。

    第三,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農村環境保護邁上新臺階。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作為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條件和重要戰略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既可以維持和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又可以促進生物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當前,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正受到嚴重威脅,瀕危物種增多。

    “十二五”時期,我國成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啟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大力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修復工程,建成以自然保護區為骨干的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網絡體系,各類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147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國土面積14.8%,高于12.7%的世界平均水平,8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我國特有的哺乳動物大熊貓,已從“瀕危”物種降為“易危”物種,國內已知哺乳動物有40多種由極度瀕危降至瀕?;蛴蔀l危降至易危。

    面對大規模利用活動帶來的生態保護壓力,“十二五”期間,我們積極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編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出臺技術指南,并在內蒙古、江西、廣西、湖北開展試點,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完成生態紅線劃定。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將這項工作列入省級政府任務。

    生態文明示范建設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2013年6月,中央批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國已有福建、浙江、遼寧、天津等16個省(區、市)開展生態省建設,1000多個市(縣、區)開展生態市縣建設,已有92個市、縣(區)獲得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命名,建成4596個生態鄉鎮,涌現了一批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先進典型。

    我國城鄉環境公共服務差距很大,農村環保是環保工作的短板。“十二五”以來,我們深化農村環保“以獎促治”政策措施,組織三批共23個省(區、市)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截至2014年底,中央財政共安排農村環保專項資金255億元,支持5.9萬個村莊開展環境綜合整治,1.1億農村人口直接受益。

    飲用水安全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我們建立全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年度評估機制,實施水源地水質監測實施方案,開展針對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定的109項指標全分析,組織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專項檢查,全國32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取水達標率為96.2%。

    第四,完善政策法規體系,依靠制度和法治加強環境保護。最近出臺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已作出頂層設計,明確構建由8項制度構成的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將以“1+6”方式推進。“1”就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6”包括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環境保護督察、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等6份配套文件。

    在完善環保制度方面,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日臻完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建立了區域大氣污染協作機制,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正在建立中。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穩步鋪開,綠色信貸信息共享機制逐步健全,環保費改稅穩步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反響良好。

    在加強環境法治方面,以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為標志,環境保護的立法和執法取得明顯進展。為加強與新《環境保護法》的銜接,正在加快推進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的制(修)訂進程,積極推動環境影響評價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條例、排污許可條例、環境監測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制(修)訂工作。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環境保護部把今年確定為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年,專門出臺實施方案,細化任務、分工和舉措。以偷排、偷放等惡意違法排污行為和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弄虛作假行為為重點,依法嚴厲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今年1~8月,全國范圍內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405件,罰款數額近3.3億元;實施查封、扣押案件共2400件;實施限產、停產案件共1524件。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全國共檢查企業100余萬家次,責令停產近2.3萬家,關停取締1.5萬余家,罰款3.5萬余家。組織對19個市(區)開展綜合督查,先后約談13個城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推動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

    與此同時,環境司法取得重大進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出臺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執法協調配合機制。2013年各級環保部門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污染犯罪案件總計706件,超過以往十年總和。2014年環保部門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環境違法犯罪案件2180件,超過上年2倍。今年1~8月,全國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116起,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1029件。

    加強法治不是為了懲罰,而是為了讓大家守法,促使企業環境行為的外部性內部化,以建立規范和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隨著環境監管執法趨嚴、趨實,環保守法的新常態正在逐步形成,地方政府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排污企業的守法意識、公眾的監督意識都有了較大提升。

    第五,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明顯提升。環境保護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環境意識是前提。“十二五”以來,我們依托“六&dot;五”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紀念活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推動綠色環保觀念深入人心。出臺《關于培育引導環保社會組織的指導意見》,引導環保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在加強宣傳和引導、促進公眾參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是公眾參與的重要保障。我們及時主動公布空氣、水環境質量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環境信息,發布重點排污企業和違法排污企業名單。出臺《關于推進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指導意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拓寬群眾參與渠道和參與范圍。

    拓寬信訪舉報渠道,保障群眾的監督權。2014年,環境保護部接待來信來訪數量達到4.4余萬件次,是2010年的近1.7倍;處理群眾來電及網上舉報近3.9萬次,是2010年的1.67倍。今年6月5日,開通“12369”環保微信舉報,僅3個月就接到6千余條舉報信息。

    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環保的氛圍更加濃厚。很多地方黨委、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公眾更加關注和支持身邊的環境污染治理,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尊重自然、愛護環境的行為更加自覺。
    相關報道
    協合運維
    電力月刊171期
    海上風光電開發建設與運行維護創新技術發展論壇
    燃煤電廠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大會
    ?

    掃描關注“電力科技”公眾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四虎www成人影院| 999影院成人在线影院|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成人性生交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欧美成人午夜片一一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免费|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网| 五月天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a级成人免费毛片完整版|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成人在线免费看|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