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電漢川電廠第二臺超超臨界百萬千瓦級機組的順利投運標志著電廠裝機容量達到332萬千瓦,一躍成為目前湖北省裝機容量最大的火電廠,為湖北的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足精心設計 創優質工程
國電漢川電廠三期擴建工程建設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先行建設的5號機組于2012年12月21日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2014年6號機組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核準。
自項目開展設計工作以來,中南院一直秉承著 “意在創新、志在卓越”的企業精神,確立了“設計世界一流示范工程、創國家優質工程金獎”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公司與項目公司通力合作,針對工程摻燒部分貧煤、采用二次循環供水系統、以及主廠房地下基礎已完成的特點,加強設計優化和精細化力度,從系統優化、設備選型、到總平面布置、主廠房布置,逐項分析、反復論證,確定最佳方案。在探索、創新、論證的基礎上,6號機組在5號機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設計優化,采用了提高機組參數、增設余熱回收利用、前置泵與主給水泵同軸布置、單列高加、前置式蒸汽冷卻器、四分倉空預器、濕式除塵器、低低溫電除塵器、循環水排污回收處理裝置、全廠脫硫廢水零排放裝置等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及新設備的應用,節能降耗和超低排放效果顯著。
組織全面優化 立節能標桿
國電集團公司領導蒞臨國電漢川電廠三期擴建工程5號機組工地檢查指導工作時提出要求:6號機組的設計需要在5號機組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使供電煤耗力爭控制在279克/千瓦時以內的目標。
為達到這一目標,中南院設計人員多次前往東方 鍋爐廠、上海電氣集團與各方專家進行技術交流,探討國內外百萬機組技術發展及運行情況,以及鍋爐燃用海進江煤質適應性,特別是燃用褐煤鍋爐的技術方案和可行性,經過多方面的調查和論證,最終確定本工程6號機組參數在5 號機組基礎上提高至28MPa(a)/600℃/620℃,9級回熱系統,前置式蒸汽冷卻器,前置泵與主給水泵同軸布置,并在常規的三分倉空預器密封優化措施的基礎上,采用四分倉空氣預熱器。

另外設一級煙氣換熱裝置,回收煙氣余熱、加熱凝結水,系統簡單可靠,多項優化后,使機組的設計發電標準煤耗率降至264.06克/千瓦,設計供電標準煤耗為276.45克/千瓦,與國內同期、同類機組相比,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均處于先進水平。
立足現場實際 三維設計保駕護航
由于5號機組建設時已經全部將5、6號機主廠房地下基礎施工完成,對主廠房結構及管道布置影響很大,面對外部條件的變化,公司將所有結構及管道采用PDMS三維設計,精細復核基礎設計和優化管道設計,合理的利用原有主廠房基礎,三維設計所建立的設備、管道、結構等三維模型更直觀,真實的反映其空間關系,有效提供三維碰撞檢查,有效避免施工中發生的碰撞問題。
工程采用全廠三維設計技術,提供三維立體模型空間的實時碰撞檢查、模擬檢修空間和路徑、虛擬現實場景漫游、模擬施工計劃進度管理等,提高了成品設計質量,有效減少了設計差錯,實現了材料的精確自動統計和技術數據自動傳輸,極大地提高了設計工作效率,有力地保證了工程的順利實施。
把握環保技術 建綠色電廠
按照國電集團建設綠色環保型電站指導意見,工程采用三室五電場低低溫靜電除塵器、入口端設置煙氣換熱裝置、一二電場采用高頻電源、并設置濕式電除塵器;采用單塔雙循環脫硫技術;采用爐內低NOx燃燒+SCR脫硝技術,使煙塵、SO2、NOx排放濃度低于燃機標準,實現煙氣超低排放的目標,并大幅降低PM2.5、“石膏雨”、汞等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
為了實現本工程循環水不對外排污及全廠廢水零排放,設置了循環水排污反滲透回收裝置,并將全廠一、二、三期共6臺機組脫硫廢水統一收集并設置全廠脫硫廢水深度處理設施,采用預處理+膜濃縮+蒸發結晶工藝,這兩個系統計劃年內陸續投運,屆時將實現電廠廢水的真正零排放。中南院以設計優化和科技創新為手段,有效降低了廠用電率和發電煤耗,同時控制了工程造價,實現項目全壽命期效益最大化,創國際領先水平的環保型電廠。
一次性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標志著國電漢川電廠三期擴建工程主體工程的設計、基建、安裝、調試、啟動等繁重工作的完成。這座矗立在荊楚大地、為湖北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的特大型火力發電廠,一定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發出耀眼而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