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空氣溫度為18攝氏度、濕度為40%、風速為0.07米每秒、火源方位角為38度、火源離輸電線路距離為1200米……”2月3日,安裝在500千伏二欖二線45號鐵塔的輸電線路防山火智能在線監測裝置準確地將現場信息反饋到值班人員的手機上。標志著防山火智能在線監測裝置測試成功,在國網四川檢修公司西昌運維分部正式投入運行。
“能成功監測到距離鐵塔1公里外不到2平方米的火堆,還可以通過視頻直觀地看到山火燃燒情況,這家伙不簡單。”現場參加測試的人員笑著說道。
“由于攀西地區山高路陡,鐵塔大多在高山大嶺上,如何在第一時間發現山火,并對山火進行有效預警,是我們一直頭疼的事情,現在有了這個“千里眼”,再加上人防的有機結合,將大大提高工作質效,準確實施應急處置,有效防范山火對輸電線路的威脅。”西昌分部山火班班長楊曉斌說。
該設備由防山火監測分機和監測中心主站兩部分組成。防山火監測分機安裝在輸電線路桿塔上,由防山火智能處理平臺、雙光譜火災探測儀、微氣象傳感器、供電單元和通信單元等幾部分組成。主要用于監測山火突發狀況,工作時,該系統可在全天候條件下,360度旋轉,對鐵塔四周半徑為5公里內發生的山火進行24小時監測,約每4分鐘旋轉檢查一周。當系統監測到山火情況后,能在第一時間以短信和彩信圖片的形式將現場情況準確地傳送到值班人員的手機上,使管理人員能第一時間發現火情,及時采取防范措施,開展應急處置,有效避免因山火原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
“有了這個‘千里眼’,不但提高了工作質效,而且還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現場工作人員鄧正勇高興地說道。“有些山火易發區段和塔位,沿途雜草灌木密集、山高路陡,是防山火的高風險區段,至少要2個小時才能走到塔位,這下可好了,有了這個“利器”,一旦發生山火險情,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能了解掌握現場情況,并能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有效防范。”
據西昌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加大對山火的監控力度,最大限度降低山火對輸電線路的影響,該分部根據沿線情況,在500千伏欖普一線19號鐵塔、500千伏二欖二線45號鐵塔等塔位安裝了18套防山火在線監測系統,對路途遠、人員難以到達的山火高風險區段和點位進行了全覆蓋,同時采取人防、技防的有機結合,全力確保安全生產可控、能控、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