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提升供電可靠性
——訪國家能源局、中電聯電力可靠性中心負責人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謝先哲
——訪國家能源局、中電聯電力可靠性中心負責人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謝先哲
日前,2014年電力可靠性指標發布,記者就供電可靠性管理內容、可靠性評價流程和標準、可靠性整體水平等專業問題,采訪了國家能源局、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力可靠性中心負責同志,以期對全國供電可靠性管理有一個更明晰的了解。
中國電力報:目前我國供電可靠性總體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答:2014年城市用戶供電可靠率達到了99.971%,較“十二五”初提高了0.05個百分點,即城市用戶的年平均停電時間由7.01小時降到2.58小時,而且部分城市已經達到了99.99%,達到國際一線城市水平;而農村用戶供電可靠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2014年達到99.935%,提高了0.14個百分點,即農村用戶的年平均停電時間由18.43小時降到5.72小時;城鄉用戶的供電可靠性水平差距也在逐步縮小,由“十二五”初的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相差11.42小時減少到3.14小時。我國用戶供電可靠性經過多年的發展,可靠性水平在逐步提高,自2000年以后我國城市供電可靠率達到了99.9%以上,進入了迅速發展階段。
中國電力報:當前供電企業在可靠性提升上主要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答:“十二五”以來,各供電企業以創建先進單位為契機,以提高供電可靠率為總抓手,科學制定電網規劃,合理構建電網結構,加強受端系統尤其是配網建設,積極探索因地制宜、多種方式實現配電自動化的實用模式,提升電網智能水平;通過強化停電綜合管理、檢修作業管理等創新管理模式,提高電網管理水平;同時開展帶電作業、故障快速復電等技術,有效地減少了用戶停電時間,促使用戶供電可靠性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電網企業以提升可靠性為總目標,通過全面的電網建設,提升電網裝備技術水平和健康水平,加快配網自動化建設,推進可靠性信息自動采集,拓展帶電作業項目,消除主配網設備外部安全隱患,完善輸配電線路防自然災害技術措施,有效提高了電力系統可靠性。供電企業把創建優質服務,提高供電可靠率,保證用戶供電質量作為各項管理工作的總抓手,將可靠性理論融入到規劃設計、設備選型、運營管理、客戶服務等全過程的管理中。
中國電力報:供電可靠性管理提升在行業方面還需解決哪些新問題?
答:當前,電力技術和管理正處于快速發展和變革時期,在能源結構調整和電力體制改革新形勢下供電可靠性管理工作要進一步把握好發展方向,一是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可靠性管理的更高要求,深入認識“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律和需求,科學地評估電力系統的可靠性狀況及指導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管理;二是針對當前部分城市用戶供電可靠性指標均已進入高可靠性階段,如何在電網規模和復雜性日益增長的形勢下,實現可靠性水平的持續提升,需要在管理工作的精益化、規范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推進低壓用戶供電及配電網可靠性評估等標準實施,拓展管理領域,并與國際標準全面接軌;四是隨著縣域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升級速度的不斷加快,農村應借鑒城市供電可靠性管理經驗,進一步加強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體系化,真正實現農村電網供電能力、供電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五是借鑒國際經驗,在當前行政手段為主的可靠性管理基礎上采用更加豐富的市場手段,在電力市場的構建中充分發揮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