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公司在該挑戰賽中累計獲得31項次第一名
2014年3月27日,在巴黎舉行的法國電力公司(EDF)2013年度國際同類機組安全業績挑戰賽頒獎儀式上,中廣核所屬大亞灣核電運營公司再次摘取“能力因子”和“核安全/自動停堆”兩項第一名。
“能力因子”和“核安全/自動停堆”是國際核電業界公認的最能體現核電安全管理水平和電站運營業績的硬指標。其中,“能力因子”用來衡量核電機組的可用程度,是機組安全發電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近年來,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的4臺機組的能力因子穩步提升,2008—2013年,電站年度能力因子平均值已連續五年保持在世界先進行列之內。
“核安全/自動停堆”是反映核電機組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標。該指標通過對參賽電站近3年的反應堆自動停止運行次數進行統計并產生排名。截至2014年3月27日,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實現連續安全運行4107天,自2002年1月12日以來,連續12年無非計劃停止反應堆運行,目前仍保持并延續著國內核電站單機組安全運行最高紀錄,在國際同類型64臺機組中排名第一。
法國電力公司(EDF)國際同類機組安全運行業績挑戰賽是目前世界核電領域最權威的比賽之一。該比賽始于1999年,參賽機組由來自法、中、韓、南非等國的64臺國際同類核電機組組成,主要是評估參賽核電機組過去一年的安全表現并從中挑選獲勝者和最佳運營方,為其它核電機組持續改進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借鑒。本次挑戰賽后,中廣核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該挑戰賽中累計獲得31項次第一名。
大亞灣核電基地自1994年首臺機組投入商運20年來,保持了安全穩定運行,截至2014年2月28日,大亞灣核電基地累計上網電量為4892.29億千瓦時,其中供港電量為1913.61億千瓦時。珠三角地區一次能源匱乏。二十年來,核電環保、經濟和高效地向粵港兩地提供了安全穩定的電力供應,為兩地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民眾生活水平提升及一國兩制的落實做出了貢獻。據測算,大亞灣核電基地六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2013年可減少標煤消耗約1439萬噸,減少向環境排放二氧化碳約3542萬噸,氮氧化物約23萬噸,環保效益相當于在珠三角地區種植了近10萬公頃的森林,有力減少了霧霾天氣的形成條件,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樹立了標桿。
大亞灣核電是中法經貿合作的經典范例,為兩國建交以來首個重大經濟合作項目。1978年12月,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會見法國外貿部長弗朗索瓦后宣布,中國決定向法國購買兩座核電站設備,拉開了中法核能合作的大幕。1982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建設大亞灣核電站。1987年8月,大亞灣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1994年5月,大亞灣核電站全面投入商業運行,實現了我國百萬千瓦級大型商用核電站零的突破。而后,由中廣核自主建設、法國企業提供關鍵設備和技術支持的嶺澳核電站一期,以及中廣核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的嶺澳核電站二期相繼投入商業運行,大亞灣核電基地形成了總裝機為612萬千瓦、全球最大的輕水壓水堆核電基地,同時成為了中國裝機容量最大的發電廠。今后,兩國業已形成良好的合作在大亞灣核電項目上將不斷延續。
大亞灣核電基地是中國核電的搖籃。自上世紀80年代通過大亞灣核電項目引進法國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中廣核以自主運營為起點,逐步實現了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的自主建設、自主設計和自主制造,帶動了中國核電工業體系的發展。在此基礎上,通過“建設—反饋—改進”的螺旋式發展,動態吸收國內外最新安全技術,不斷提升,始終保持著與國際新技術、新標準的接軌與同步,并經過不斷總結和積累,使我國核電工業具備了“自主創造”的技術和管理能力,為中廣核研發更加安全的“華龍一號”,為中國核電“走出去”戰略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及管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