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防城港核電1號機組核島最后一臺主設備——穩壓器成功翻轉就位,標志著防城港核電核島廠房重型設備全部完成就位,為下2014年下半年1號機組冷試順利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3月22日,穩壓器到貨后,防城港核電項目充分借鑒寧德核電、紅沿河核電等項目施工經驗,主動配合設備制造廠在現場完成全部電加熱器的焊縫探傷,在設備引入前排除隱患。3月31日,隨著穩壓器緩緩地落在了垂直支承上,核島廠房重型設備宣告全部就位。
防城港核電廠一期由中廣核工程公司總承包建設和管理,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工程施工與技術服務等均由國內企業為主承擔。在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主泵等一批關鍵設備上的自主化比例均有大幅度提高,兩臺機組核島重件設備的國產化率超過80%。防城港核電是核電設備國產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進一步增強了我國核電工程建設和裝備制造業的核心能力,從管理創新、經驗積累、人才培養等方面為中國核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國廣核集團充分發揮了產業鏈主導作用,依托CPR1000核電機組建設,為提高我國核電裝備制造能力,實現技術和裝備制造自主化,與核電裝備制造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成立了設備國產化研發中心,建立了覆蓋核電設備制造專業領域及分布區域的設備監理組織體系,形成了核島主設備、常規島主設備等關鍵設備、原材料的國產化開發與成套能力,一系列核電制造的關鍵部件取得突破。以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哈爾濱電站等三大動力集團及其所屬企業為代表,包括中國一重、二重等大型企業的我國裝備制造企業,加大核電裝備制造方面的資金投入和技術升級步伐,發揮各自優勢,投入到核級泵、反應堆壓力容器、控制棒、大型閥門、主回路管道、百萬千瓦級半速汽輪機等核電站關鍵設備技術引進、研發和制造中來,并在嶺澳核電二期、紅沿河核電、寧德核電、陽江核電、防城港核電等項目建設中穩步提高設備國產化比例。
防城港核電一期工程采用自主品牌百萬千瓦級壓水堆CPR1000核電技術,建設兩臺單機容量為108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機組,1號機組于2010年7月30日正式開工建設,計劃2015年第一臺機組建成投入商業運營。截止2014年2月底項目累計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7%,順利實現了1號機發電機(定子)到貨、1號機反應堆壓力容器和蒸汽發生器全部到貨、1號機泵站進水、2號機汽輪機首個低壓缸模塊到貨、2號機反應堆廠房環吊可用、2號機發電機(定子)到貨等一級工程里程碑,以及實現了“成立6個運行值”、“開始主控室值班”、“全范圍模擬機投用”和“提交首次裝料申請書”等生產準備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