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北京聯合舉辦頒獎大會。作為權利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和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專利《一種核電機組的事故監控系統及其監控方法》獲得本屆中國專利獎金獎。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為中國廣核集團頒發了榮譽獎章和獲獎證書。同時,權利人為中廣核下屬檢測公司和技術研究院的專利“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焊縫檢測設備”獲得本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自1989年起,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開展中國專利獎評選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六屆。今年初,國家知識產權局修訂了《中國專利獎評獎辦法》,對評審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進一步提升了獎項的權威性。據悉,2014年共評選出20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金獎和5項外觀設計專利金獎,其中廣東省獲得金獎的共有6家(深圳3家),除中廣核外,還包括華為、中興、華南理工大學等。上述25項金獎獲獎單位中,獲獎的中央企業僅有中廣核、中石化、中國移動和中國一汽(外觀設計專利)四家。
2010年,中廣核下屬的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一種核電機組的控制系統及其監控方法和子系統》亦曾獲得中國專利金獎。據了解,歷史上能夠獲得兩次中國專利金獎的企業并不多。近年來,中廣核積極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建設創新型企業的目標。自2010年申報中國專利獎以來,中廣核已經獲得兩項金獎和三項優秀獎的優異成績,在中央企業中表現出眾。截至目前,中廣核專利申請及有效專利的數量相比2008年前的總量翻了五番多,共申請專利1831項(其中發明專利1050項),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96項(其中發明專利247項)。
中廣核致力于建設國際一流清潔能源企業,成為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提供商與服務商。目前,中廣核已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的核電生產、工程建設、科技研發、核燃料供應保障體系,形成了風電、水電、太陽能、節能等清潔能源產業的布局。在科技研發成果方面,中廣核近年來成果頗豐,其與國內企業共同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今年8月已通過國家層面的評審,并完成初步設計。另外,中廣核還自主開發了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核安全級數字化儀控系統(DCS)平臺,并在陽江核電站5、6號機組投入工程應用,打破了國外企業的長期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