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中國、阿根廷兩國政府簽訂《關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根據該協議中國將對采用中國核電技術的阿根廷項目,提供利率優惠的資金支持,兩國政府授權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負責具體執行落實合作協議。
合作協議簽訂后,阿根廷核電公司仍有可能采取招標的形式引入競爭機制,而中核集團優勢明顯。如果確定引進中國核電技術,中核集團將以設計、設備、建設、資金、服務、燃料制造和燃料處理等全產業鏈形式參與阿根廷核電項目,對中國核電“走出去”具有重大意義。
另據今日早報的報道,主攻阿根廷市場多年的中核集團2月5日發布消息稱,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ACP1000)成功出口拉美。阿根廷因此將成為繼巴基斯坦之后全球第二個應用ACP1000核反應堆的國家。
此外,次合作同時也會促使國內盡快開工“華龍一號”核電項目。
業內人士認為,“華龍一號”一直被視為中國核電實現出口的一張王牌,這次成功出海背后是國家隊“合縱連橫”戰略的奏效。自2014年以來,為了解決中國核電“技術多門”且“各自為戰”的局面,中國高層推動國內核電央企重組聯合,2015年核電將加速成為繼高鐵之后,中國創造“走出去”的另一張“國家名片”。不過,要實現大規模“走出去”還有待時日。
核電技術出海第一單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此次中核集團向阿根廷推介的技術為“華龍一號”(ACP1000),該技術版本全部由中核集團獨立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實際上,中國與阿根廷在核電領域的合作在2009年前已有意向,當時阿根廷方面選擇的合作對象便是中核集團。CP1000是中核集團自主研發的二代改進型核電技術,也是“華龍一號”的前身。福島核電事故之后,中核集團在此基礎上研發了ACP1000三代核電技術,并最終與中廣核聯合推出了“華龍一號”核電品牌。在ACP1000研發成功后,阿根廷曾聘請來自意大利的第三方對ACP1000技術進行考查,結果認為技術成熟。
中阿兩國簽署合作協議之后,阿根廷總統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在其推特上發布相關消息。她表示與中國合作兩個核電項目,一個重水堆項目,投資58億美元,阿方占股比例70%,外方占30%;另一個為100萬千瓦核電項目,投資70億美元,阿方占股比例50%、外方占50%。
事實上,中核集團參與阿根廷重水堆項目是希望以此為“跳板”,推動中國自主核電技術出口。阿根廷新的重水堆項目早在去年7月就已經確定由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合作。當時兩國是先簽訂《關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力管重水堆核電站的協議》和《關于建設阿根廷重水堆核電項目的實施協議》,再簽訂《重水堆核電站項目框架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中核集團在自主研發上走得最為徹底,全部都是自主知識產權。另外,由于阿根廷及巴基斯坦都希望“華龍一號”(ACP1000)技術能在中國本土建造、驗證,中國將很可能近期放行該技術在國內開工落地。
中國核電落地阿根廷前景如何?
華龍一號(ACP1000)成功出口拉美,這也是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首次成功出海。“華龍一號”一直被視為中國核電實現出口的一張王牌。這次成功出海是否有利于推進核電“走出去”步伐加快?
中國核電“走出去”戰略步伐正在不斷推進,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部署,加快鐵路、核電、建材生產線等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工程建設、項目投資之外,技術“走出去”一直是核電出海的重要目標。
目前,阿根廷發電總裝機容量約為3120萬千瓦,以火電和水電為主。核電占阿根廷總發電量5.5%。阿根廷現擁有三座運行核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75.5萬千瓦。2009年,阿根廷為了重振核工業、滿足能源供應需求、調整能源結構,頒布了26.566號法令,規定將于2020年前建成第四座核電站(兩臺機組)。
阿根廷核工業于20世紀50年代起步,是較早開發民用核能技術的拉美國家之一,擁有200個核設施,其中有6座研究堆及同位素生產堆、3座核電站。
阿根廷現有的三座核電站分別是:阿圖查1號核電站,位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省,采用德國西門子重水堆技術,電功率35.7萬千瓦,于1974年并網發電,該核電站使阿根廷成為第一個利用核能發電的拉美國家。恩巴爾塞核電站:位于科爾多瓦省,是阿根廷第二座核電站,采用加拿大坎杜6(Candu-6)重水堆技術,電功率64.8萬千瓦,于1983年并網發電。阿圖查2號核電站,位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是阿根廷第三座核電站,采用德國西門子重水堆技術,電功率74.5萬千瓦,于2014年并網發電。
2009年,阿根廷政府通過26.566號法令,授權阿根廷核電公司(NASA)為業主,開始阿根廷第四座核電站建設籌備工作,同時授權阿根廷原子能委員會(CNEA)為業主,負責自主設計研發的CAREM小型反應堆的建設和管理。
據經濟參考報的報道,阿根廷發電總裝機容量約為3120萬千瓦,以火電和水電為主。核電占阿根廷總發電量5.5%。阿根廷現擁有三座運行核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75.5萬千瓦,計劃在2020年前建成第四座核電站(兩臺機組),總投資在128億美元。
2014年以來,核電“走出去”上升為國家戰略,緊隨高鐵成為中國領導人推銷名單中的“主打產品”。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在建核電機組26臺,總裝機2850萬千瓦,為世界之最。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曾表示,中國很早就想在國外修建核電站,因為“出口一個核電站,相當于出口100萬輛桑塔納轎車”。而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預計,未來10年,除中國外,全球約有60至70臺10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建設,海外核電市場空間將達1萬億元。
這一勢頭在2015年進一步提速。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加快鐵路、核電、建材生產線等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
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建設、項目投資之外,技術“走出去”一直是核電出海的重要目標。
一直以來我國核電存在“技術多門”且“各自為戰”的局面,在國核技研發CAP1400的同時,中核和中廣核也在分別推進著自己的ACP1000和ACPR1000+的三代核電技術,導致“走出去”難有實質進展。在統一技術路線的呼聲之下,2011年中國開始推動中核和中廣核將各自掌握的技術進行整合。2014年8月,“華龍一號”通過了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牽頭組織的權威評審,并于11月在福建福清和廣西防城港落地,國產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將走出去的第一張名片。
與此同時,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和中電投集團的合縱連橫也在今年漸漸清晰。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兩者合并將擁有從設計到運營一體化的核電全產業鏈優勢,與中核集團、中廣核形成“三足鼎立”的行業格局,而且將有望加速CAP1400技術成熟并落地開工。屆時,國產核電技術“走出去”將產生“華龍一號”和CAP1400兩件利器。
出海提速
據今日早報的報道,這是中阿雙方繼重水堆建設協議之后再度簽署核電合作協議。根據計劃,阿根廷將在2020年前建成第四座核電站,包括兩臺不同堆型機組。第一臺機組采用CANDU重水堆技術,由中核集團與技術所有方加拿大坎杜能源合作完成。第二臺機組將采用更符合國際核電發展主流的壓水堆技術。
中國核電帶往阿根廷的遠不止資金,還有技術、設備和服務。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在去年8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曾稱,在阿根廷重水堆項目中,中核集團主要負責部分的設計,絕大多數設備的供應和技術服務,“秦山三期是重水堆,運營業績優秀,這是我們能夠中標的原因之一。”
本新聞共2頁,當前在第1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