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之旅是本次“核電”之旅的起點,主要是參觀山東核電設備公司及海陽核電站建設現場,公眾通過直觀感受、現場體驗,對核電站建設有了初印象。
國家電投首個“公眾開放日”在海陽核電站舉行

(圖為海陽核電項目2號機組頂封頭吊裝就位 )
在海陽核電項目現場,公眾代表們在“求真之旅”中過足了核電癮,國家環境保護部華東核與輻射監督站的總工程師馮建平在解答公眾的問題時提到,國家核安全局主要通過在核電站設置現場監督組,對其核與輻射安全進行日常監督;通過對海陽核電廠的年度建設質量進行例行檢查和對工程重要節點進行例行或專項核安全檢查等形式,對核電站進行全面監督。
在煙臺的山東核電科技館,同步舉行的“科技之旅”也火熱進行。據了解,該科技館是山東核電打造的國內首個以核電為主題、面向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科技館。開館一年的時間,山東核電科技館已接待公眾近3萬人次。
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已經有近萬人次親身見證和參與了海陽核電站的實地考察、參觀體驗科技館、科普等相關活動,深入現場了解先進核電發展的真實狀況。
國家核電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山東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鳳學在致辭中介紹,海陽核電一期工程建設2臺125萬千瓦AP1000核電機組,已分別于2009年9月和2010年6月開工建設。當前,1號機組調試工作全面展開,2號機組完成了頂封頭就位,安全質量局面穩定。截至目前,一期工程84個里程碑節點,已完成56個。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來,致力于推進美國西屋公司AP1000技術的引進、消化、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工作。目前三門和海陽兩個依托項目的1號機組都進入調試階段。國產化AP1000標準設計的完成,將支撐我國后續AP1000項目自主化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AP1400成功開發,作為目前世界最大功率的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技術,安全性、經濟性和環境相容性達到三代核電的世界先進水平。通過依托項目和重大專項的拉動,滿足60年壽期、符合國際先進標準的AP1000設備基本實現國產化,CAP1400設備正在實現自主設計和制造。核級鋯材、核心軟件、數字化儀控系統等我國核電產業鏈空白或薄弱環節已實現自主化或已取得重大突破,面向全球的三代核電供應鏈已經形成。
國家核電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張福寶在訪談中表示,重組后的國家電投使得原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兩家單位在核電領域的資源、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具備了更加強大的技術能力和實力。國家電投核電業務的資源和實力進一步增加,支撐核電“走出去”的經濟實力大大增強,這對CAP1400“走出去”將起到強勁的促進和支撐作用。
“此次由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和國防科工局牽頭組織的核電“公眾開放日”活動的舉辦,不僅是對全國核電廠公眾宣傳資源的一次大整合,更體現了我國核行業有關政府組織和企業正在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向公眾和媒體開放,讓核電廠更加透明,讓核電工業更好地走進公眾。”國家核安全局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副司長趙永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