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當地時間2018年9月5日上午8時19分,海外華龍卡拉奇3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順利吊裝就位。至此,3號機組的壓力容器和蒸汽發生器共4臺重型主設備全部吊裝完成,用時19天,為主管道焊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卡拉奇3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于2018年9月4日通過“e型架”翻轉豎立,受風速制約,暫停吊裝作業。9月5日上午在3000噸履帶式起重機緩慢驅動下,經過壓力容器與“e型架”分離、提升、變幅、回轉、吊車帶載行走、穿過環吊大梁、落位等一系列動作后,于8時19分順利就位,整個吊裝過程安全平穩可控。

此次3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翻轉豎立后,由于現場風速變化,無法繼續進行下一步吊裝工序。對此,項目部立即啟動應急方案,暫停吊裝作業,參與吊裝活動人員撤到安全范圍并建立警戒區,派專人跟蹤現場風速、吊車工況、千斤頂油壓及吊索具連接狀態等,并定時在主設備吊裝專用微信群通報。通過多方專業軟件發布的風速信息對比,項目部準確預判5日凌晨為吊裝最佳時間段,參與吊裝活動人員隨時待命,最終確保壓力容器順利就位。

反應堆壓力容器吊裝最大的難點在于采用“e型架”翻轉,雖然“e型架”翻轉在三臺蒸汽發生器上已得到成功驗證,但由于壓力容器底部無支點,無法直接承受翻轉豎立過程中壓力容器本體重量。通過多方論證和多次模擬實驗,在“e型架”底部添加圓盤凹面底座,圓盤底座通過三維模擬數據加工制作,理論上可與壓力容器底部封頭實現無縫貼合。同時在圓盤凹面底座后加裝液壓千斤頂,通過調整液壓千斤頂使圓盤底座和壓力容器底部封頭貼合,從而承受壓力容器翻轉過程中的重量。采用“e型架”代替傳統支架進行壓力容器成功翻轉,相對于傳統支架的安裝調整及抱環安裝、拆卸等工序,極大地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現場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再次證明了“e型架”在主設備翻轉過程中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和推廣性。

此次3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成功就位,是中原公司統一指導、兄弟單位精誠協作,K2/K3項目部領導科學組織、精心策劃,所有員工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的結果。充分證明了K2/K3項目部能夠戰勝在復雜建造環境下的挑戰,也再一次向業主展現了中核五公司在核電建造過程中精湛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施工經驗。
主設備“預引入”+“e型架”的翻轉方式在卡拉奇3號機組核島安裝工程上的成功應用,不僅有利于保證K2/K3項目核島安裝工程的工期和質量,同時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后續同堆型核電建造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應。
K2/K3項目部:李明/文、黃漢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