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海陽核電有限公司核能供熱項目投入商業運行,首個供暖季呈現安全、穩定、清潔和高效四大亮點。核能從單一發電走進供熱市場,逐漸超脫僅提供電力的角色,拓展綜合利用領域。為及時交流、推廣核能供熱技術,探討綜合利用創新發展,完善核能領域科技研發體系,推動能源革命,由中國電力科技網主辦,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協辦的“核能綜合利用技術創新高峰論壇暨核能清潔供熱研討會”2020年8月27日在煙臺召開,中國工程院葉奇蓁、于俊崇、江億院士,中國核安全局原局長趙成昆等25位權威專家、技術高管,針對核能供熱技術和綜合利用創新發展演講并答疑,推廣、交流最新科研成果,探討發展前景。

會場
耿若馨女士代表中國電力科技網主任魏毓璞宣讀主辦單位開幕辭。
碧浪爭踴躍,曉燕競鳴啼。
海陽樹典范,旭日斂紅霓。
專家精演講,嘉賓凝聆聽。
核電創新篇,神州遍錦地。
尊敬的葉奇蓁院士、于俊崇院士、江億院士、國家核安全局趙成昆局長、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劉承敏院長,尊敬的與會嘉賓:
“核能綜合利用技術創新高峰論壇暨核能清潔供熱研討會”,因疫情延誤,大家不離不棄,今天終于開幕了!
熱烈的掌聲令人感動,我謹代表中國電力科技網向各位和協辦單位表示崇高敬意和由衷謝忱!
山東海陽核電有限公司核能供熱項目邁出“中國第一步”,創先河,實現零突破!38年前我國學者提出研究開發“核能低溫供熱”的設想終于在2019年11月15日圓夢。核能逐漸超脫僅提供電力的角色,綜合利用領域逐步拓展。
安全、清潔、經濟是核能特質;能源、工業、醫療、環保等領域是核能技術主戰場。
十四五期間,我國核能將緊跟世界核電技術前沿,鞏固清潔發電優勢,在清潔供暖、工業供汽、海水淡化、余電制氫、同位素生產等方面發揮作用。核能綜合利用必然成為我國推進能源革命、實現低碳清潔發展的重要途徑。
海陽核電供熱開先河,綜合利用領域拓發展。
探索科技研發新體系,推動能源革命譜宏篇。
期待與會嘉賓、研學巨匠、技術翹楚、應用精英、產業領袖能夠在本次會議中激情碰撞思想,引領創新理念,分享真知洞見,共創核電事業美好未來!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劉承敏代表協辦單位致主題辭。
首先,祝賀由中國電力科技網主辦、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協辦的“核能綜合利用技術創新高峰論壇暨核能清潔供熱研討會”隆重召開。大家知道,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本會一再延期,在會議組織部門多方努力和在座各位大力支持下,會議得以今天在山東煙臺順利召開,實屬不易。希望各位嘉賓、各位代表能各抒己見,在“核能綜合利用技術”這個領域碰撞出新的火花、有所收獲。
其次,非常感謝中國電力科技網關心和支持核能事業的發展,多次為企業、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之間搭建“供需”橋梁,為科研工作者們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也讓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為核能綜合利用創新技術的發展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隸屬于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我國集核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試驗、運行和小批量生產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科研基地。自1965年建院以來,已經形成包括核動力工程設計、核蒸汽供應系統設備集成采購、反應堆運行和應用研究、反應堆工程實驗研究、核燃料和材料研究、同位素生產和核技術應用研究等完整的科研生產體系,是國家戰略高科技研究設計院。
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000余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涉及50多個工程專業和學科。下設5個研究所、1個設備集成采購部、1個企業管理部、1個基地、3個專業保障中心。擁有90多個實驗室(其中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能源研發(實驗)中心、3個集團公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我國核動力研發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在我國國防、高新技術領域和先進能源開發工業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院積極致力于核電研發,先后培育了國產化核電品牌CNP600、CNP1000、CPR1000。已完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具有三代核電技術特征的華龍一號(ACP1000)、玲龍一號(ACP100),正在開展ACP600/ACP1600反應堆技術和CF系列燃料元件的攻關。同時,院以市場為導向,努力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和核技術應用的開發研究,初步形成了核能海水淡化、核級設備鑒定、核能低溫供熱、民用同位素及其配套的多種醫用治療機、工業用探傷機等支柱性產品。
國際原子能機構本世紀初提出了革新型反應堆和模塊化建造的概念,定義電功率在30萬以下反應堆為小型堆。我院緊跟世界核能趨勢,“十二五”期間制定了差異化發展戰略,在成熟的型號小型堆技術上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成果轉化,開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用模塊式小型堆系列,填補了國內空白。根據應用范圍不同,分為陸上小堆ACP100和海上浮動堆ACP25S、ACP100S,由于模塊式小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良好的經濟性、廣泛的適用性等特點,可為城市區域、工業園區、偏遠地方、海洋開發、海島建設等提供熱電水汽等多元化能源需求。
在國防科工局、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模塊式小型堆已完成了近百項關鍵技術攻關、30余項關鍵設備研制和9大關鍵試驗驗證,取得了400余項專利。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評估后認為:ACP100模塊式小型堆設計方案充分考慮了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經驗反饋,滿足最新核安全法規要求,達到國際第三代核能技術水平,可用于示范工程后予以推廣。此外,ACP100已完成IAEA組織的GRSR核安全通用審評,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通過的小型堆堆型,極大促進了模塊式小堆走出去。結合海南昌江示范廠址,已完成工程設計、初步安全分析、兩評等工作,2017年5月獲得國家發改委的復函,同意開展海南昌江小堆示范項目的前期工作,近日PSAR報告已通過國家核安全局的安全審評,預計2020年底將通過國家核準和具備FCD條件。
今天,核能綜合利用技術創新高峰論壇暨核能清潔供熱研討會在山東煙臺召開具有特殊的意義。隨著2019年11月15日山東海陽核能供熱項目正式成功商用——山東在全國范圍內率先享受了核能商用供熱,核能這種清潔供熱方式將逐步走進千家萬戶。
近年來,山東積極響應國家探索核能供熱的部署要求,在確保海陽核電1、2號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核能綜合利用步伐,在全國率先實施的首個核能清潔供熱工程,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為我國冬季清潔取暖提供了全新方案。當前,山東正按照“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要求,將發展核電主動融入全省能源轉型,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拓展核能綜合利用領域的廣度和深度,打造低碳、環保、高效、互補的清潔能源鏈條,積極推進熱電聯供、海水淡化、制氫、儲能等核能綜合利用項目實施,大力推進核能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激發核能綜合利用“新動能”。
今后,核動力院希望能與山東省在核能綜合利用等多個方面加強合作,發揮自身技術研發優勢,從而實現企業與地方政府、環境多方共贏。

耿若馨 劉承敏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發來賀辭視頻。
很遺憾,此次無法參加盛會,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向大會表達一下我的一些看法。核能是未來最重要的“零碳能源”之一,在未來低碳能源轉型中起重要作用,我們國家核能目前主要是發電,但是其能源一多半實際是在發完電以低品位熱量的形式排放掉了,而這些熱量,又恰是建筑供熱的最好熱源,所以只能把這部分熱量回收起來充分利用,對發展低碳能源系統至關重要,未來的低碳能源系統,可再生能源將占大比例,而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水電、風電、光電,這些都是直接以電力形式輸出,只有生物質能是以燃料輸出的。但是生物質能在總的能源系統里比例很少,又不能滿足我們對熱量的需求,在這種條件下,核電的低品位余熱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補足熱量,我們國家未來如果在北方沿海地區裝一億千瓦的核電,那么它排放的低品位余熱,可以為五十億平米的城市建筑提供熱源,這五十億平米是我國北方需要采暖城市建筑的四分之一,所以在整個能源系統里作用非常重要。
此外,北方沿海地區又是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地區,現在是靠南水北調,引黃濟冀,來解決水資源問題,那么利用整個沿海核電的余熱做海水淡化產生出熱淡水,然后直用單管輸送這個熱淡水90到120度之間,熱淡水到了城市末端可以通過水熱分離技術分離出十五六度的淡水和城市供熱需要的熱量,這樣就實現了水熱聯產,水熱同送,在末端水熱分離,通過這種辦法消耗的低品位熱量跟只送熱是一樣的,所以相當于實現了零能耗海水淡化,這樣就可以解決北方沿海地區水和熱的問題,對未來可持續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希望這次大會,能夠助推我們國家核能綜合利用這件大事,推動我國更早完成低碳能源轉型這個偉大戰略任務。

江億
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70年功勛人物葉奇蓁發表“核能供熱”演講。供暖面積持續增加,供暖供需關系極度緊張,能源結構極需調整;清潔供熱、低碳發展要求取締散煤燃燒和小鍋爐、壓減大型燃煤鍋爐已經成為能源結構轉型的大趨勢。城市核供熱主要有兩種方式:將核電站設計或改造成熱電聯供的電站,利用核電站二回路的抽汽向熱網供熱,抽汽溫度和壓力可根據熱網的需求,以及核電站與熱網的距離,即輸熱管線的長短決定。采用城市供熱專用低溫供熱堆,輸出壓力1-2MPa,溫度100度左右的熱水,由于參數低,安全性好,可建設在城市近郊。介紹海陽核電廠熱電聯產實踐,對核能供熱提出進一步改進方向:優化水池式低溫供熱堆設計、冬季供暖夏季供冷——采用溴化碘制冷、利用退役燃煤熱電聯供廠址,合作建設、爭取公益事業的優惠政策、生產醫用短壽命同位素。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核動力技術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于俊崇發表“核能在能源轉型中的地位及發展趨勢”演講。能源轉型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意義重大,任務艱巨。黨中央已吹響能源轉型的號角,作為能源工作者,每一個人都應該投入其中,這是任務,更是責任。能源轉型是能源發展戰略的目標,是“綠色、環保、經濟、安全”。所以,現存的每一種能源既是轉型的對象,又是變革的主力。核能當然是其中之一,它有獨特優勢,但絕不能“獨善其身”,更不能“自說自話”,更應該認清自己特有的不足。核能是安全、清潔的能源。安全是靠技術、規范標準、監管制度、從業者的核安全文化素養來保證的。它涉及設計、制造、試驗、運維、監管等各個環節,所以核安全和清潔保障是系統工程。在這方面,我國有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和成功的保障機制與經驗,核安全和清潔是有保障的。核能利用技術,是典型的軍民兩用技術。用于發電不僅促進國家國民經濟發展,更體現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也是大國地位的象征。核能利用永遠不會退出歷史舞臺。

葉奇蓁 于俊崇
江蘇蘇夏能源集團副總裁、南京蘇夏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丁巧芬發表“蒸汽管道遠距離輸送技術與典型案例分析”演講。通過典型案例,從保溫材料到技術措施,再到施工工藝,綜合介紹長輸低能耗熱網技術,分享蘇夏能源集團多年研究成果和經驗。逐一詳述長輸低能耗熱網四代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實例,溫降和壓降進一步降低,輸送能耗損失進一步節省,輸送距離越來越長,技術更為成熟可靠,并對正在攻關的第五代技術做了簡要闡述,指明其目標:達到3個“1”,即:每公里的壓降控制在0.01Mpa以內;每公里溫降控制在1度以內;質量損耗控制在1%以內。最后介紹蘇夏業績和未來定位:國內一流的節能與供熱領域專有技術服務商。
國家核安全局原局長、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趙成昆發表“我國小型堆發展現狀與市場前景”演講。簡述21世紀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與核能在應對挑戰中的重大作用,分別從現狀概述、大型核電廠的優缺點、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優勢來說明為什么要發展小型模塊化反應堆,介紹國外小堆發展現狀、國內小堆發展現狀、國內小堆市場前景,小堆未來發展趨勢及面臨的挑戰。

丁巧芬 趙成昆
趙成昆主持“院士、專家對話”,葉奇蓁、于俊崇、丁巧芬、侯志剛針對核能供熱安全性、經濟性等熱點問題,發表各自觀點。

院士、專家對話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能源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永紅發表“核電供熱發展及規劃案例研究”演講。以壓水堆為主的核電主蒸汽參數低,發電效率低,余熱潛力大。大型核電站距離城市密集區較遠,大溫差長輸供熱技術是解決核電大規模余熱外輸的重要途徑,在核電廠內實現梯級利用低溫乏汽是實現經濟性的重要措施。核電供熱若采用水熱同送形式,可兼具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可實現更遠距離的低成本零碳供熱。
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科學帶頭人、研究員嚴明宇發表“鉛鉍快堆安全特性探討”演講。傳統反應堆在安全性、經濟性和多用途等面臨諸多挑戰,在實現固有安全和實際消除大規模放射性釋放存在困難。鉛鉍合金的綜合自然安全屬性為設計者提供釋放可能性的實現途徑,結合合理設計,充分發揮鉛鉍合金的固有安全優勢,達到實際消除大規模放射性釋放的目的,從根本上保障核能大規模、可持續發展。鉛鉍堆的固有安全屬性使電廠建造、運行、維護等成本有效降低,可解決安全性與經濟性“左腳踩右腳”的矛盾,形成和諧共進的關系。同時,其結構緊湊、熱效率高等特點使其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李永紅 嚴明宇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堆芯設計室主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劉興民發表“遼源‘燕龍’多用途清潔供暖示范工程情況介紹”演講。核能供暖---以核能為熱源的城市集中供暖方式,核反應堆替代燃煤鍋爐或燃氣鍋爐,稱為“不冒煙的鍋爐”。分別從高安全可靠性環境友好,多用途、廠址適應性強,系統簡單、運維簡便、技術成熟來講述技術特點。“燕龍”堆系統簡化、運維簡便、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環境友好、價廉物美!是我國北方冬季清潔供暖理想熱源,必將為美麗中國建設、健康中國戰略實施作出貢獻!
中核集團快堆首席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研究員張東輝發表“基于先進核燃料循環的一體化快堆核電園”演講。一體化快堆核電園實現了廠內閉式循環,只需補充貧鈾即可滿足運行需要。載錒均勻嬗變使得放射性廢物的環境影響時間以及需處置廢物量大大降低。廠內自循環大大降低了大量钚的運輸,對防擴散和核材料保護有巨大優勢。

劉興民 張東輝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節能中心供熱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永林發表“大型火電機組供熱改造技術及廠級統籌運行優化”演講。通過國家政策、節能降耗的需要、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需求增長、發展機遇、面臨的問題來講述采暖供熱技術方案:中低壓連通管采暖抽汽、低真空/高背壓供熱、基于雙工質冷卻的部分高背壓供熱、低壓光軸供熱、低壓缸零出力供熱技術、吸收式熱泵供熱、汽輪機旁路供熱技術、煙氣余熱供熱技術、核能供熱。工業供汽技術方案:冷再/熱再等抽汽供熱(最常見)、中聯門參調改造方案、旋轉隔板抽汽供熱、壓力匹配器/熱壓機、座缸閥調節抽汽、背壓機供熱方案——能量梯級利用。
中國核學會嚴重事故委員會副理事長、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周濤發表“小型堆技術在未來綜合能源系統中應用探索”演講。小型堆技術和綜合能源系統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巨大的工程應用價值。提高非能動系統的運行可靠性,交叉聯合應用和定位能動技術與非能動技術是小型堆系統安全可靠高效運行的基本保障。以核能為中樞穩定器,積極發揮風光為主力效能。太陽能、風能、核能的互補性讓風光核能量轉換小型系統有潛力成為資源利用率最好的獨立能源系統,解決遠離電網及一些特殊地區高山、海島的供電、新農村及城鎮、醫院等建設中的生態能源項目、高速公路信號以及照明、供電成本高的用戶供電等。作為主電網的有效補充,提高輸變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線路電能損耗。對改善偏遠地區與島嶼等宜居性與發展水平及軍民融合都具有重要意義。

劉永林 周濤
嚴明宇主持“專家對話,互動答疑”,李永紅、劉興民、張東輝、劉永林、周濤圍繞小堆、快堆及核能供熱具體方案和規劃同與會嘉賓展開交流。

專家對話、互動答疑
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林令知發表“壓水堆核電廠核能綜合利用技術研究”演講。核能供熱技術成熟,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對核電后續發展起著戰略支撐的作用,需重點并盡快推進。海水淡化技術成熟,結合當地政府政策,配合下游企業用好政策,爭取盡快落實具體項目的實施。電解水制氫技術成熟,液化儲氫技術逐漸成熟中,建議跟蹤氫能利用,適時開展制氫業務。最后介紹電儲能或儲熱技術應用。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董哲發表“低溫供熱堆熱電水聯產機組的協調控制方案”演講。通過發展背景、一體化壓水堆(iPWR)、可持續綜合能源(SUSTINE)系統來講述一體化壓水堆(iPWR)技術;低溫供熱堆(NHR)、工藝流程簡圖、MED-TV海水淡化工藝來講述低溫供熱堆熱電水聯產機組方案;低溫堆聯產機組動態特性建模;NHR聯產機組控制方案及特性:負荷跟蹤控制、負荷匹配控制、控制方案比較。最后得出結論與展望。

林令知 董哲
國家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海水淡化研究室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呂慶春發表“用核能淡化促進高質量發展”演講。我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國家,資源性缺水與水質性缺水并存;作為經濟發展和核心的沿海地區,水資源匱乏形勢尤為嚴峻。通過主流淡化技術、反滲透(RO)基本工藝流程、多級閃蒸(MSF)工藝流程、低溫多效(MED)工藝流程來闡述海水淡化技術。海水淡化的國際經驗及啟示、國內進展和體會;沿海核電站分布、發展核能海水淡化的技術可行性、經濟性、安全性,核能海水淡化應用展望。最后講述推進海水淡化做強水產業。
中國核電工程公司河北分公司高級工程師呂軍發表“‘燕龍’池式低溫供熱堆型號設計”演講。從項目背景、總體思路、必要特性、技術特點、安全特性等方面講述“燕龍”池式低溫供熱堆型號設計工作,并介紹了“燕龍”堆設計優化的思路,最后提出供熱堆研發設計和市場推廣應以需求為目標、以安全為前提、以經濟性為基礎,燕龍池式低溫供熱堆應該充分發揮固有安全優勢,在市場中找準核能熱源的定位,做好核與熱的有機結合,同時在監管審批政策、清潔能源政策等方面努力爭取國家支持,為打好藍天保衛戰作出貢獻。

呂慶春 呂軍
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設計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侯志剛發表“大功率核電汽輪機供熱關鍵技術分析”演講。隨著我國城市化不斷發展,供暖規模不斷擴大,同時為了能源高效利用,供暖方式日趨集中化。目前承擔供暖的主要以大型煤電熱電聯產機組為主,而核電機組能源清潔,參數較低,供熱效率好,汽量大,供熱能力高,完全可以滿足當前供熱市場需求。海陽核電一期工程擬對汽輪機進行抽汽改造,抽取部分蒸汽作為熱網的熱源用來加熱熱網循環水。通過用戶和設計院的前期調研,核電廠在大容量和承擔基本負荷的條件下,相對火電廠表現出經濟上的優越性。田灣核電、秦山核電所在區域也有供暖需求,海陽核電供熱工程改造方案同樣適用于田灣核電項目和秦山核電項目。分析核電汽輪機與火電汽輪機供熱特點、不同供熱方案技術對比、供熱工況下機堆匹配技術;供熱工況下汽機安全運行考慮因素;最后講述海陽核電供熱項目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熔鹽部主任、研究員王建強發表“釷基熔鹽堆核能綜合利用”演講。熔鹽堆是第四代反應堆六種堆型之一,釷基熔鹽堆是新一代核能,以釷作為核燃料,以熔鹽作為冷卻劑,工作于常壓、高溫,適應于高效發電、核能制氫、小型模塊化先進反應堆,是唯一的液態燃料堆。講述核能綜合利用和核能——可再生能源多能融合系統;熔鹽物性與應用優勢:熔融鹽,簡稱為熔鹽,是指在常溫常壓下為固態的無機鹽在高溫下發生相變可以變成熔融態的無機鹽;與水、油等傳蓄熱介質相比,熔鹽具有很多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再繼續分別講述熔鹽在儲熱領域中應用;幾類典型的熔鹽體系;國際氫能市場;核能制氫獲得更多的關注;各種分解水制氫技術對比;高溫電解制氫技術的優勢;最后說明研究進展:核能高溫電解制氫經濟性評價。

侯志剛 王建強
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供熱堆項目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孔海志發表“一體化小型清潔供熱站及其應用研究”演講。清潔供暖作為當前國家推進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是國家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內容。中廣核致力于將核能應用到民用供暖和工業供熱領域,打造一體化小型清潔供熱站,采用NHR200-II改進型殼式小型堆技術。該技術是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歷時20余年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小型堆,技術在國際上保持領先地位。基于殼式一體化供熱堆的技術特性,其具有多方面的應用前景,包括工業供熱、供汽;城市供暖;海水淡化或苦咸水治理;制冷、分布式綜合能源供給站等。一體化小型清潔供熱站在供熱工程應用方面針對用戶側差異化的用能特性形成“民用供暖+工業供汽”的商業模式,從而有力提升了項目經濟性。最后,針對清潔熱能項目產業發展面臨的足額消納、經濟性等問題引入應用側多能互補方案獲得顯著改進,實現了輸出蒸汽參數以及總體熱效率提升,實現雙堆產出蒸汽的足額穩定消納。在深層次上為內陸小堆發電問題政策解耦,打通核能供熱產業鏈上下游提供了可行方案。
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研發所專家、高級工程師侯平利發表“當核能擁抱化學能——新時代核能+多能綜合利用系統展望”演講。傳統視角下核能綜合利用關心的是核能從單一發電,轉向通過非電應用如核能制氫、高溫工藝熱、核能供暖、海水淡化等各種綜合利用形式。核能的梯級利用,也就是綜合供能,不但是提高能效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增加核能系統靈活性的有效手段。小型堆核能系統真正推廣到市場應用,必須具有良好的經濟性,且滿足多種用途的需要。然而,當前世界核電處于以壓水堆為主流的技術趨于成熟穩定,未來四代堆型尚不成熟的時期。基于壓水堆核電技術的小型堆核能系統在發電經濟性和供熱參數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限制,現有技術無法在短期內滿足市場需求。最后介紹核能+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系統應用場景、核氣聯合循環技術、核能+氫能應用場景。

孔海志 侯平利
董哲主持“專家對話,互動答疑”,呂慶春、呂軍、林令知、王建強、 孔海志針對核能綜合利用及核能供熱技術,發表各自觀點。

專家對話、互動答疑
大唐集團核電有限公司安全工程管理部主任、高級工程師張慶春發表“核能熱應用——核供熱”演講。在將核熱用于區域供熱方面獲得積極經驗,現有系統在經濟上和社會上都是可接受的。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在核電站的熱傳輸回路和熱應用回路之間需要一道或多道保護屏障。必須對熱應用回路進行連續監控,并且在設計中必須包含足夠的隔離裝置。如果核電廠已經存在核基礎設施,則實施熱電聯產所需的其他基礎設施實際上與常規供熱應用所需的基礎設施相同。如果僅將一小部分反應堆功率用于核熱應用,則對核電廠運行的干擾很小。但是,如果將反應堆功率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核熱應用,則在核電廠的設計和安全評估中必須考慮應用系統中預期的所有瞬態的影響。必須進行國際交流,以進一步改善現有和未來核熱應用系統的運行、維護和可靠性。
大唐河北發電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蔣平鎖發表“熱網首站的安全運行問題”演講。選擇膨脹自由度高的殼管式換熱器,非常重要。控制好抽汽參數,減少壓力波動。控制好水位,減少波動。熱網補水杜絕“自來水”直接添加。定期監督水質并作調整。非供熱期管系做到壓力防腐保護。加熱器干態防腐更可靠。在投運前保證實施氣壓檢漏換熱器汽側檢漏無須采用>0.5Mpa高氣壓方式。注重對熱網循環水回水清污設備的排污管理,按照定期工作執行,尋求濾水裝置在線排污技術應用。對熱網水進行電子技術抑制結垢或電子除鹽。采用新型膠球清洗技術,保證供熱能力和防結垢,降低泄漏風險。新加熱器,蒸汽冷卻段和疏水獨立設計值得考慮。

張慶春 蔣平鎖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總體技術部科長、高級工程師余建輝發表“一體化供熱堆與多能耦合探討”演講。核能供熱是全面貫徹落實“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和“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指示要求的具體行動。一體化供熱堆采用一體化、全自然循環及無硼堆芯設計理念,并采用非能動安全設計,實現無限時安全殼冷卻大幅提升了安全性、經濟性和易維護性,從源頭上減少放射性廢液產生,并利用廢液復用和載帶蒸發工藝實現了放射性廢液零排放,大幅提升了環境友好性。多能耦合滿足靈活的供熱負荷需求,可以較大程度上提升供熱可靠性,同時確保供熱堆基負荷穩定運行,有利于充分利用核能,一定程度上提升項目經濟性。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堆工部反應堆安全及燃料性能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魏嚴凇發表“氣溶膠行為研究在小型堆源項評估技術中的應用”演講。介紹相關技術涉及的小型堆種類和發展現狀,氣溶膠行為研究方法和發展水平,現有技術能力和遇到的問題,技術應用方面展望和思考。

余建輝 魏嚴凇
蔣平鎖主持“專家對話,互動答疑”,張慶春、侯平利、余建輝、魏嚴凇圍繞核能供熱相關政策、發展應注意問題,供熱安全性等同與會嘉賓展開討論。

專家對話、互動答疑

合影
中國電力科技網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實況錄像,贈送國家能源局、各大發電集團主管部門;還將本次會議專家演講PPT上傳至中國電力科技網相關欄目和電力月刊,供廣大電力科技工作者在線瀏覽、免費共享、傳播先進技術和經驗,為我國電力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中國電力科技網:www.eptchina.cn;
聯系人:周麗15010503361;耿迪189108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