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袋除塵技術各有千秋
“作為除塵器行業的骨干企業,菲達環保目前技術重心還是放在電除塵設備的提效上,一是參考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應用情況,二是因為符合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趙琴霞如是說。
據了解,國際上火電廠采用袋式/電袋除塵器和電除塵器的均有,但還是以電除塵器居多。美國、德國、荷蘭等歐美國家大部分電廠采用電除塵技術后,煙塵排放濃度一般可控制在20毫克/立方米以下,部分電廠達到10毫克/立方米以下。亞洲的火電廠,也大多采用電除塵技術。在日本,近年來廣為應用的高性能煙氣凈化系統,以低低溫電除塵器為核心設備,并利用濕法脫硫的協同效應,在不使用濕式電除塵器的條件下,可使煙塵排放小于5毫克/立方米。
而澳大利亞是采用袋式除塵器最多的國家,這是因為當地電廠燃煤普遍含硫低,大多在0.4%~0.5%,而二氧化硅和三氧化鋁含量在85%左右,煤灰比電阻高,若用電除塵器,則除塵性能很差。此外,加拿大及部分歐洲國家也較多采用袋式除塵技術。
實際上,靜電除塵和袋式/電袋除塵孰優孰劣的博弈一直就沒有停止過。總體上來看,電除塵阻力小,運維費用低;袋式/電袋除塵效率高,阻力大;電除塵對煙塵特性敏感,適宜范圍小;袋式/電袋除塵適合任何煙塵特性,但對于煙溫、煙氣成份等適應性差,需進行高溫保護,低溫防結露,防腐蝕;袋式除塵器濾袋壽命短,一般不超過30000小時,每3年~4年布袋就需全部更新一次,費用可高達數百萬元。在現階段、現排放標準下,兩者投資大體相當,運維費用方面,袋式/電袋式除塵器略高。
發電企業要選擇合適除塵方式
“發電企業在選擇除塵方式和技術路線時,要因地制宜、因煤制宜,需要根據自身生產以及兩種技術的特點來評估選擇哪一種合適。”浙江大學能源工程系副主任高翔教授如是說。
在西方走過百年歷史的電除塵,在中國也已經發展30多年,技術相對成熟而且可以實現低排放條件下的節能減排,是最適合我國國情的最有效除塵設備之一,在新排放標準要求下,占盡了市場先機。
而袋式/電袋除塵器作為高效除塵設備,除塵效率不受煙塵特性影響,尤其是作為微細粒子(PM10、PM2.5)高效捕集手段,隨著制造技術的發展,伴著新興行業的機遇,市場前景不容小覷。用“電”還是用“袋”,或者是“電+袋”,發電企業有了更多選擇,用市場競爭手段促進除塵器行業技術的發展,加速產業結構調整。
隨著國內首臺新建“近零排放”燃煤機組和國內首臺改造“超凈排放”燃煤機組的成功投運,原本被輿論猜疑的“電除塵設備是否能滿足新的排放標準”的問題得到了澄清。高頻電源技術、旋轉極板電除塵技術、低低溫電除塵技術,以及電凝聚器技術等有助干式電除塵器改善效率的新技術,以及最后把關的濕式電除塵技術開始在無比苛刻的低排放要求下,幫助燃煤電廠創造一個又一個神話。神華國華浙江舟山電廠新建4號機組,及廣州恒運電廠9號機組、浙江能源集團嘉興發電廠7號、8號機組等的改造,煙塵排放均穩定在3毫克/立方米以下,遠低于國家“燃氣輪機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可以說,電除塵新技術率先開啟了超凈排放時代。
有專家指出,國內的骨干企業通過引進技術,根據國情進行自主創新研發,目前除塵器技術和產品質量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最新技術的電除塵器都已經全部做到國產化。在我國的環保產業中,電除塵器行業是目前能與國際廠商相抗衡且具有競爭力的一個行業。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一電除塵設備生產大國,在該領域的世界科技排名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