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4月12日,華電貴州烏江渡發電廠安全生產天數達到3300天,創歷史最好水平,截至發稿日,該廠已累計完成年發電量3.0810億千瓦時。
多年來,烏江渡發電廠一直把安全生產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堅持“安全是第一責任、安全是第一工作、安全是第一效益”的管理理念,夯實安全基礎、推進設備革新、提高安全意識、建立安全文化,做到了“不安全、不生產”。
十年辛苦不尋常,每個烏電人都知道,3300天來得并不容易。它的背后,有著運行人員太多的不眠之夜,有著水工人員太多的跋山涉水,有著維護人員太多的廢寢忘食,有著檢修人員太多的加班加點,有著太多的艱難險阻,有著太多的血淚辛酸......2005年以來,該廠不斷克服自身運行維護方式復雜(同時存在110kV和220kV系統)、大批技術人員去流域其他電廠支援、人員年齡結構老化等困難的同時,還憑借全廠職工的團結一致,嘔心瀝血,戰勝了許許多多的驚險和考驗:
2008年7月30日,貴州電網安穩裝置動作切去烏江渡發電廠三臺機組(共69萬千瓦時負荷),該廠迅速判斷,及時處理,此次事故化險為夷。
2008年南國大冰災,烏江渡發電廠既要維持貴州北部電網的運行,又要保證貴陽中部電網的穩定,特殊方式下運行,光開關跳閘就是幾十次,但這并沒有難倒烏江渡發電廠。
2010年干旱,烏江渡發電廠庫區水位接近死水位,該廠頂住了極端方式下運行考驗的同時,還積極幫助當地村民開展生產自救。
2012年,烏江渡發電廠頂住了連續41天滿負荷運行的壓力。
......
3300天的成績振奮人心,但烏江渡發電廠絕不會躺在功勞簿上狂妄自大,因為烏江渡發電廠深知:安全生產的長征沒有盡頭。對于下一步的安全生產工作,該廠已經從八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一是要貫徹集團公司關于強化三級單位安全基礎的精神,強化安全生產基礎。二是要重點抓好人生安全事故防范。三是要提升設備健康水平,確保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四是要抓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五是要抓好防洪度汛工作。六是要強化內外承包工作和臨時用工的管理。七是要積極響應烏江公司(貴州公司)“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管理模式,加強相關技能的培訓。八是要抓好安全培訓,完善應急預案。
據悉,烏江渡發電廠位于貴州省遵義縣境內烏江干流上,總裝機容量125萬千瓦時,1979年首臺機組投產發電,是我國在喀斯特巖溶地區的第一座大型水電廠,投產至今,已完成發電量903億千瓦時,創造了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