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截至8月13日,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第三發電廠實現年內安全生產225天,累計安全生產4500天,創造了長達12年之久的連續安全生產最新紀錄。
多年來,該廠以建立本質安全型企業為目標,積極探索“告知、檢查、考核、復檢‘四到位’”安全監督模式,扎實開展安全性評價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等工作,尤其是新一屆領導班子牢記“安全是第一效益”,安全生產管理著眼長遠,進班組,走現場,了解職工思想動態,高效解決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固本強基,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持續提升。
針對2014年以來系統內暴露的安全生產基礎管理薄弱問題,該廠安監部、生技部人員有計劃地“定人、定點”督查,班組安全日活動討論內容以音頻或影像形式上傳基礎管理平臺,以便隨時隨地抽查、評價。投入資金,改善職工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確保職工得到安全防護。同時,以“員工素質工程”為主線,堅持“面向實際、注重需求”原則,分層次進行崗前培訓、崗中培訓、骨干培訓,突出集中培訓,并通過應急演練形式控制防范事故,促進職員安全技能不斷提高。
該廠秉承“珍惜自己、關愛他人”的安全理念,以“安全生產月”、“無違章創建”等活動為載體,舉辦安全征文、安全知識競答等活動,加深職工對安全知識的理解。一、二期分設安全文化長廊,網上設置“不安全行為”曝光臺,隨處警示教育職工,以教育代替考核罰款。借助機組檢修或大型技改工程準備階段,安全和技術理論考試動真格,達不到要求考核加補考并罰。現場還把親人的安全囑托、平安寄語張貼于宣傳欄,以親情感化職工,“保證自身安全就是孝心”也到職工認可。
為適應新形勢下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該廠吸收職工意見和建議修改和完善部分安全管理制度。根據現場要求細化“兩書一卡”核心內容,把控關鍵環節,清晰劃分人員責任,軟件的“硬”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針對褐煤摻燒制定《防止制粉系統著火、爆破事故措施》等十幾項防范措施,保證摻燒安全,促進效益提升。此外,該廠把脫硫、脫硝技術改造等外包工程作為安全管理重點區域,加強現場監督和溝通協調,杜絕“以包代管”,構建起“大安全”生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