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年治理散煤約255萬噸
今年核心區徹底實現無煤化,城鄉接合部及農村地區減煤換煤完成任務總量80%,2017年全面收官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王俊 通訊員 杜敏
“這兩年,我們花大力氣‘減煤換煤’,應該說成效是顯著的。”4月15日,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北京治理散煤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城市核心區的“煤改電”,另一條就是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的 “減煤換煤”。相較而言,前者似乎得到了更多關注。
的確,核心區在“去煤”的道路上先人一步。從2002年啟動,到2014年底,核心區已實施“煤改電”28.1萬戶,完成了總進度的92.13%。今年解決最后的2.4萬戶后,便能徹底實現“無煤化”。
然而單從治理散煤的角度來看,第二條主線并不比第一條遜色。據該負責人透露,北京市于2013年全面啟動了散煤治理工作。在過去的兩年中,通過開展“減煤換煤、清潔空氣”行動,北京市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實現 “減煤換煤”248.4萬噸,已逾430萬噸總任務的半數,達57.76%。
北京市電力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和2014年,北京市核心區完成的 “煤改電”戶數分別是4.4萬、1.7萬。記者就此測算,若按北京電力公司提供的標準每戶少燒煤1噸算,共減少燃煤6.1萬噸。再加上“減煤換煤”的248.4萬噸,即相當于北京市兩年治理散煤約255萬噸。
跟削減工業用煤比,治理散煤也許在“量級”上相形見絀,但若論對于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二者的差距會迅速拉小。以往北京燒的散煤,80%以上都是劣質煤,直接燃燒時非常容易造成大面積的低空污染。 記者對此深有體會,剛剛過去的冬季,早晚上下班時間,幾乎每次路過北京市西南五環和京良路聯絡線交叉路口區域都會遇到大面積的空氣污染,能夠明顯感覺到空氣質量突然變差,彌漫著濃重的煤炭燃燒后的刺鼻氣味,而這一區域就具有典型的城鄉接合部特征。
由此也印證了散煤的一個特點———“散”,治理難度相對更高,但北京不得不治,原因自然是“為霾所迫”。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數據表明,本地污染排放中,燃煤對PM2.5貢獻率是22.4%,僅次于汽車尾氣。
根據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到2017年,全市燃煤總量比2012年削減1300萬噸,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10%以下,優質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90%以上。
顯然,治理散煤是北京能源清潔化、防治大氣污染過程中重要的一步棋。
那么關鍵問題來了,散煤怎么治?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在給記者的答復中,主要列舉了“七種武器”(見下表):優質燃煤替代、“煤改電”、炊事氣化、補貼無煙爐具、農宅保溫節能改造、沼氣利用、太陽能熱利用。
除“七種武器”外,棚戶區改造拆遷、拆除違建、人口疏解、管網輻射等,也在客觀上起到了減煤的作用。
不難看出,北京治理散煤是下足本錢的,各種補貼有力地砸下來,既見誠意,也見效果。而歷年的《北京市能源工作要點》也顯示出,北京地區的優質能源消費比重在逐年提高,煤炭消費總量在逐年下降(見上圖)。盡管治理散煤在其中的“總量貢獻”上難以言大,綜合效益上,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5年對于治理散煤而言,是不同尋常的一年。一方面,核心城區“煤改電”將告捷,徹徹底底地實現無煤化。另一方面,城鄉接合部及農村地區“減煤換煤”要完成任務總量的80%,即達到344萬噸,包括完成5萬戶農村“煤改電”,新增10萬戶“送氣下鄉”。明年,剩下的20%也要全部解決。若按工作計劃推進,到2017年,北京應該可以自豪地宣布,對轄區內的散煤完成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