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庫存回升:去產能不動搖保供應有能力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彭源長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彭源長
“我國煤炭產能嚴重過剩的狀況和趨勢沒有根本改變,去產能決心不動搖”、“完全有條件有能力保障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非理性上漲,促進煤價穩定在合理水平”……10月25日上午,一場部分煤炭企業座談會在國家發改委一間會議室召開,會議主題明確,氣氛熱烈。
參會的數十家煤炭企業代表無一例外都高度肯定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意義。
去產能是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對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高度重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今年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去產能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效果,煤炭產量下降、價格回升,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局面有所改善,行業生產、安全和經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整體好轉。
不過總的來看,我國煤炭產能嚴重過剩的狀況和趨勢沒有根本改變。一方面,煤炭需求仍處于負增長。統計顯示,今年前9月,煤炭消費同比降低2.4%。隨著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煤炭市場需求很難有絕對增長的空間。另一方面,既有和潛在產能規模龐大。據介紹,在建和規劃內達到先進產能標準的更新改造和資源接續煤礦約15億噸,還將陸續剛性釋放,而“十三五”時期完成去產能8億噸的任務和因資源接續要陸續退出的產能,需要三年或以上的時間。
“因此,去產能的決心不能動搖,去產能的力度也不能減小。”主持會議的有關部門負責人如是強調,煤炭企業代表也都表示贊同。
決心和信心既來源于成效明顯,也因為保障供應的能力雄厚。記者了解到,煤炭領域符合安全等條件的產能完全有條件、有能力保障穩定供應。目前,通過煤礦減量化生產措施和治理違法違規建設,控制了約10億噸的產能。針對煤炭價格波動、供應偏緊的情況,政府完全有能力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對符合要求的調節產能進行有條件的釋放,促進煤炭市場形勢平穩。實際上,9月份以來,部際聯席會議有關單位已經采取了相關措施,啟動了保障供應工作預案,增加安全高效先進產能釋放。從實施效果看,已經取得初步成效,煤炭供需形勢趨于平穩,庫存開始回升。10月24日,全國重點電廠存煤6300萬噸,比9月末增加600萬噸,增長10.5%,可用21天;秦皇島港存煤421萬噸,比9月末增加104萬噸,增長32.8%。同時,有關方面還將推動具備條件的在建煤礦在承擔相應化解過剩產能任務后盡快釋放產能。長遠來看,通過統籌推進去產能、兼并重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優化布局等重點工作,可以進一步減少無效供給,持續擴大有效供給,提高煤炭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就社會關注的煤炭價格較快上漲問題,與會者的觀點也非常接近。大家認為,煤炭供需關系出現改善,是去產能的初衷和必然結果,煤炭價格的適度回升,有利于改善企業經營環境,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但是,必須避免出現價格非理性上漲和煤炭供應緊張。價格過快上漲,一是加大了對下游用戶的壓力,不利于上下游行業和諧發展;二是容易助長企業的非理性行為,一些停工停產小煤礦有可能趁機復產,沖擊正常的生產秩序;三是給市場游資留下炒作空間,進一步放大了價格上漲的效應,加劇了市場的投機行為;四是給行業平穩運行帶來重大隱患,價格短期“利好”容易掩蓋深層次矛盾,不利于煤炭行業加強管理、苦練內功,不利于重組轉型和推進上下游合作的步伐,不利于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甚至會干擾去產能工作大局。
“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沒有需求支撐,過快上漲不可持續!”與會者都同意這樣的判斷。大家認識到,堅決抑制煤價非理性上漲,促進煤價穩定在合理水平,避免煤炭價格出現大起大落,既是為行業脫困發展提供堅實保障的需要,也是為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營造良好環境的需要。
近4個小時的會議節奏緊張,內容豐富。除了以上共識,會議強調,要積極推動煤炭供需雙方簽訂中長期合同、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兼并重組和轉型升級、把職工安置放在重中之重來抓、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據介紹,有關部門正抓緊落實相關工作,制定有關措施,力促煤炭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