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荒蕪灘涂到江邊綠洲,從“國家煤電節能減排示范電站”到“中國美麗電廠”,一項項榮譽見證了該廠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不懈探索。

該廠主動探索清潔綠色發展的技術路線,實施環保改造,積極為企業發展創造先機。2012年,在超低排放概念還沒有被提出的時候,該廠即主動探索清潔綠色發展技術路線,利用1號、2號機組大小修機會,增設電除塵第五電場,取消脫硫系統旁路,進行了脫硫雙塔雙循環、低氮燃燒器和脫硝SCR、濕式電除塵等技術改造,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該廠一期兩臺機組率先完成了百萬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2號機組被國家能源局定為超低排放改造示范機組。早在2012年,該廠二期工程設計初期就率先提出“六電場+單塔雙循環+濕式電除塵”的超低排放技術路線,高標準配備了環保設施,投產即實現超低排放,實現了該技術在百萬千瓦二次再熱機組的首次成功應用。該廠超低排放監測系統榮獲江蘇省電力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該廠以“全廠不見灰、不見煤”為目標,全面梳理固棄物裝運、灰庫、煤場、輸煤廊道等重點環節和區域。輸煤轉運站降塵率達到95%以上,實現固棄物綜合利用率達100%。率先建成碼頭岸電系統,實現船舶靠港期間發電機大氣污染物“零排放”。加裝隔音、消音設備,結合廠區合理綠化等方式有效降低了該廠廠界噪聲。創新燃料接卸方式,開展固棄物裝船全密封改造,大幅減少無組織排放,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做出積極貢獻,連續兩年獲評集團公司安全環保一級單位。

圍繞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該廠謀劃含煤廢水處理技術路線,建設靜電絮凝處理設備和回用水池,解決了輸煤系統沖洗水回收治理的問題。創新提出低品位余熱濃縮、高品位熱源干燥的廢水處理技術路線,實現低成本脫硫廢水零排放。截至目前,2號機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已投入運行,解決了脫硫廢水世界性難題。
該廠二期工程是世界首次應用二次再熱技術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實現機組能效、排放水平大幅提升,項目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取得專利授權47項、標準13項,發表論文75篇,獲“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一等獎”。
圍繞“兩個轉型”目標要求,該廠積極打造“智能、協同、融合、敏捷、安全、柔性”的智慧企業生態系統。持續科技創新,為綠色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彰顯出智慧的底色。“智慧發電、智能燃料、智慧管控”多管齊下,研發運用“智能信息管控平臺”,積極推進“采制樣一體化”技改,提升智能管理與精細化管理水平,打造智慧發電企業生態系統。
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該廠生態經營,扮靚“綠色電廠”,見空栽樹,見縫種花,四季常青,月月有花,一座花園電廠的形象日益鮮活。該廠從未停止“清潔生產,綠色生活”的努力,積極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共存、生產與環境的生態平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排放實時數據與省生態環境廳聯網,做到環保狀況完全透明公開,時刻接受社會監督。發揮自身清潔高效優勢,積極推動大機組集中供熱,不斷挖掘大機組供熱潛能,持續擴大供熱的環保熱價比例,大大促進社會能耗水平降低和污染物排放減少,實現能源梯級利用,為區域熱用戶企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汽源和供熱保障,目前最大供熱能力已達400噸每小時,有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履行了央企社會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