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火力發電依舊是中國的主要發電形式,火力發電,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換成電能的一種發電方式。隨著中國電力供應的逐步寬松以及國家對節能降耗的重視,中國開始加大力度調整火力發電行業的結構。
當環保節能成為中國電力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時,火電行業在"上大壓小"的政策導向下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關閉大批能效低、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國內火電設備的更新換代。
隨著時代進步,火電廠超超臨界機組應運而生,我國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發展較晚,但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技術從項目研發到2006年玉環電廠首臺機組投運,僅用了4年時間。
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具有顯著的節能和改善環境的效果,超超臨界機組與超臨界機組相比,熱效率要提高1.2%-4%,一年就可節約6000噸優質煤。未來火電建設將主要是發展高效率高參數的超臨界(SC)和超超臨界(USC)火電機組,它們在我國已得到廣泛的研究和應用。
在7月18日,由內蒙古能源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能源發電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和山東能源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投資建設的長城電廠2×1000MW空冷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長城電廠2×1000MW空冷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電廠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廟能源化工基地。規劃容量4×1000MW高效超超臨界燃煤空冷機組,一期2×1000MW機組項目于2007年初開展前期工作,一期2×1000MW機組項目擬接入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輸電通道,根據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的通知精神,上海廟特高壓輸電通道。本期裝機規模為2×1000MW超超臨界空冷燃煤發電機組,同步建設除塵、脫硫及脫硝設施。工程燃煤由鄰近的煤礦供給。
長城電廠2×1000MW空冷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工程項目采用高效超超臨界間接空冷技術,同步建設脫硫脫硝裝置,總投資60.98億元,計劃2023年3月建成投產,年發電量可達175億千瓦時。目前,上海廟經濟開發區4個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空冷機組燃煤發電項目均已開工建設,全部建成投產后每年就地轉化煤炭2700萬噸,供電量440億度,實現產值100億元,實現稅收20億元。
我國資源條件與國際競爭環境已不允許我國繼續重復增加能源與資源投入帶動經濟增長的舊模式,必須轉向依靠提高能源與資源利用率實現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而長城電廠2×1000MW空冷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工程項目的開工建設,對我國發展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如此,長城電廠2×1000MW空冷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工程項目更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建成后,對構建內蒙古自治區大型能源支柱企業,落實內蒙古自治區能源發展戰略,推動內蒙古自治區和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東西部資源優勢互補、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