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合肥市小廟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沼氣發電系統發電并網一次成功,標志著安徽首個廚余垃圾沼氣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每年可提供2400萬千瓦時清潔能源。
合肥市小廟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沼氣發電系統是小廟有機資源處理中心的一部分,位于小廟鎮酒香泉路與三乘寺路交口西南角,于去年6月初開工建設,主要是利用廚余垃圾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進行發電。
廚余垃圾是生活垃圾的重要部分,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在厭氧環境中經過甲烷菌的分解,就會形成沼氣。通過管道輸送進入沼氣儲氣柜后,經過脫水、脫硫等凈化工藝輸送進加壓泵,再進入內燃機燃燒,發電機組即可發電。
“將沼氣生物能開發成綠色電力資源,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安徽浩悅再生資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廟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沼氣發電系統設計發電機組裝機總容量為3000千瓦,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并網發電之后,每年可提供2400萬千瓦時清潔能源,“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約2950噸,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7900噸。”
合肥市是全國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點地區。合肥市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生物質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含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和沼氣發電,有助于降低碳排放,促進大氣污染防治。此次小廟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沼氣發電系統并網發電,對全省節能減排具有示范意義。
下一步,合肥市將繼續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開展碳峰值管理和碳中和發展研究,制定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進重點領域減煤,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合肥市小廟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沼氣發電系統是小廟有機資源處理中心的一部分,位于小廟鎮酒香泉路與三乘寺路交口西南角,于去年6月初開工建設,主要是利用廚余垃圾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進行發電。
廚余垃圾是生活垃圾的重要部分,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在厭氧環境中經過甲烷菌的分解,就會形成沼氣。通過管道輸送進入沼氣儲氣柜后,經過脫水、脫硫等凈化工藝輸送進加壓泵,再進入內燃機燃燒,發電機組即可發電。
“將沼氣生物能開發成綠色電力資源,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安徽浩悅再生資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廟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沼氣發電系統設計發電機組裝機總容量為3000千瓦,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并網發電之后,每年可提供2400萬千瓦時清潔能源,“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約2950噸,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7900噸。”
合肥市是全國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點地區。合肥市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生物質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含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和沼氣發電,有助于降低碳排放,促進大氣污染防治。此次小廟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沼氣發電系統并網發電,對全省節能減排具有示范意義。
下一步,合肥市將繼續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開展碳峰值管理和碳中和發展研究,制定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進重點領域減煤,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