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國電力科技網、北京中盛國策新能源技術院主辦、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協辦的“2024核能與核技術大會”在青島順利召開。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中西部核學會聯合體顧問楊岐,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國家核安全局原局長趙成昆擔任大會主席。本屆大會以“核動力,驅動未來;核科技,鏈接世界”為主題,邀請核能領域27位院士、權威專家,交流內容涵蓋四代核電、數字化轉型、華龍一號、和氣一號、核燃料研發、先進核聚變試驗堆……,聚焦亮點和前沿技術創新。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核能分會主任,國核示范電站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汪映榮主持開幕式。核裂變和核聚變——人類的認識和可控能力正不斷增強,應用領域正不斷擴展;發電——從大堆到小堆,從三代到四代,實現形式越來越多樣;供汽——與石化化工行業成功跨界合作,打開產業應用新場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處理放射廢物、無損檢測等等……核技術應用領域越來越寬廣。
26位專家將圍繞“核動力,驅動未來;核科技,鏈接世界”主題,帶來精彩演講、報告,聚焦核能安全、經濟、環保等熱點議題,分享核能領域最新研究成果與前沿技術,結合案例分析,為與會嘉賓提供直觀了解核能發展的窗口,就未來趨勢和挑戰進行探討。
相信通過大家共同努力,會議一定取得豐碩成果,為核能與核技術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電力科技網專家委員會主任,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魏毓璞代表主辦單位致開幕辭。會議旨在搭建高端、前沿、開放、務實交流平臺,匯聚核能領域專家、學者、精英,圍繞核能與核技術應用議題,共探跨越多學科、深刻影響人類生活和未來的重要課題。
在此,我謹代表主辦單位,向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通力合作表示衷心感謝,感謝報告人對課件精益求精,感謝五湖四海同仁參會,感謝江蘇賽德電氣有限公司、山東藍想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展望未來,前路可期,思想碰撞,智慧交融,激發新的靈感和創意,為推動核能技術持續發展作貢獻!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龍茂雄致辭。
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中西部核學會聯合體顧問楊岐發表“雙碳目標下核技術發展與新質生產力”主旨演講。近年社會生活中關注兩件大事,一是實現“雙碳目標”,二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核技術與二者有著密切的關系。以核電為代表的核動力技術,在電力供應、環保降碳、動力應用、綜合利用等諸多領域全面服務于生產生活,已成為舉足輕重的新質生產力。未來隨著核裂變技術的日新月益和核聚變技術的逐步成熟,核動力驅動和形成產業將是未來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核技術應用產業是現代高新技術產業,是典型的戰略新興產業,涉及核技術在工業、農業、醫學、環保、公共安全等多個行業領域的廣泛融合應用,多年來在促進世界科技進步、推動經濟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已逐步成為舉足輕重的新質生產力。
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于俊崇發表主旨演講“大力發展核電,我的一點思考”。分析當前形勢——核電迎來了大發展的大好形勢(每年要建8-10臺機組)!專家預計,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之時,核能發電占比將占總發電量的15%左右(當前不到5%),總量將達3.5~4.0億KW。深入剖析發展什么樣的堆型發電、內陸廠址、正確理解核電廠的核安全、如何提升核電的經濟性、促均衡發展核電產業持續發展五大問題。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核能分會主任,國核示范電站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汪映榮發表“核電數字化轉型實踐與思考”主旨演講。利用數據協同平臺技術集成數據,擴展應用,為核電廠提供全面且精細的可視化管理,為日常運維等作業提供數據服務,為生產經營等管理決策提供可視化數據展示。根據數字孿生核電成熟度等級,目前國內部分核電站已集成電廠各項靜態數據與實際運行數據,實現各系統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達到“監測診斷”級別。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國家核安全局原局長趙成昆發表“堅持創新,推進我國核電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主旨演講。強調在全球低碳能源轉型大背景下,核能發展對保障能源安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將堅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方針政策,堅持自主創新,打造核能行業新質生產力,積極參與先進核能國際合作,持續推動核能安全和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石磊發表“寬能譜超高通量試驗堆研發進展和應用前景”演講。寬能譜超高通量試驗堆項目(THFR)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在核燃料及材料輻照考驗、放射性同位素生產、中子科學實驗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填補我國水冷超高通量堆的空白,解決國家核能與核技術發展“卡脖子”問題。THFR項目建設對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清華大學愿與國內相關單位一道,全力推動大科學裝置建設,打造國家大科學裝置開放、共享平臺,為國家核發展戰略的實施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首席專家、總設計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李海穎發表“華龍一號持續設計改進優化”演講。華龍一號首堆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標志著我國從“核電大國”達到“核電強國”,從“跟跑”達到“并跑”。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持續優化改進以及批量化建造,充分體現了安全性、經濟性、先進性、成熟性的平衡設計理念,充分體現用戶要求,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經濟利益。
中核集團戰略與管理咨詢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劉巍發表“核能創新發展戰略思路”演講。面對世界核能行業在各領域、深層次、全方位正在經歷的變革和競爭,中國核能行業經歷近70年發展,擁有了先進科技創新體系、完整的產業鏈和配套能力,具備“世界第二”發展規模和“雙碳”目標下的良好前景,行業進入了以新質生產力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新階段,行業堅持安全發展和創新發展,發揮新質生產力作為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型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特性,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體系,從而推動高質量發展,共同致力于“尋求加速和擴大原子能對全世界和平、健康和繁榮的貢獻”。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總工程師章航洲、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試驗室項目總工程師楊青巍、中核江蘇核電有限公司二廠廠長張祥貴、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核能與核技術研究所所長余慧、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崔懷明、中核集團科技帶頭人羅英圍繞先進核能實驗堆、核聚變、核能綜合利用、數智技術等課題展開研討。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科協副秘書長況淑青,對大會做總結發言。
大會議題豐富,突出熱點焦點,既有廣度,又有深度,討論熱烈,交流充分。大會為切實發揮核能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加快打造先進核能原創技術策源地、核工業現代化產業鏈鏈長,提供了交流平臺,核能行業的專家、學者、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聚集一堂,共同探討核能技術的發展趨勢、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跨領域的交流有助于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促進核能技術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