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wcoe6"><table id="wcoe6"></table></fieldset>
<ul id="wcoe6"><sup id="wcoe6"></sup></ul>
  • <ul id="wcoe6"></ul>
    <ul id="wcoe6"><dfn id="wcoe6"></dfn></ul>

    2024核能與核技術大會

    核心提示:10月15日,中國電力科技網、北京中盛國策新能源技術院主辦,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協辦的“2024核能與核技術大會”在青島順利召開。第十屆十


    10月15日,中國電力科技網、北京中盛國策新能源技術院主辦,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協辦的“2024核能與核技術大會”在青島順利召開。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中西部核學會聯合體顧問楊岐,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國家核安全局原局長趙成昆擔任大會主席。

    本屆大會以“核動力,驅動未來;核科技,鏈接世界”為主題,邀請27位院士、權威專家,交流內容涵蓋四代核電、數字化轉型、華龍一號、和氣一號、核燃料研發、先進核聚變試驗堆……聚焦亮點和前沿技術創新。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核能發電分會主任,國核示范電站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汪映榮主持開幕式,并致主持詞。

    尊敬的于俊崇院士,會議主席,主辦、協辦單位,各位專家、與會嘉賓:

    很高興擔任本屆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持人。

    核裂變和核聚變——人類的認識和可控能力正不斷增強,應用領域正不斷擴展;發電——從大堆到小堆,從三代到四代,實現形式越來越多樣;供汽——與石化化工行業成功跨界合作,打開產業應用新場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處理放射廢物、無損檢測等等……核技術應用領域越來越寬廣。

    26位專家將圍繞“核動力,驅動未來;核科技,鏈接世界”主題,帶來精彩演講、報告,聚焦核能安全、經濟、環保等熱點議題,分享核能領域最新研究成果與前沿技術,結合案例分析,為與會嘉賓提供直觀了解核能發展的窗口,就未來趨勢和挑戰進行探討。

    相信通過大家共同努力,會議一定取得豐碩成果,為核能與核技術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電力科技網專家委員會主任,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魏毓璞。代表主辦單位致開幕辭。

    青島海濱,風光旖旎:金秋送爽,碩果累累。

    核能與核技術高端論壇,今日在海都開幕了!

    尊敬的于俊崇院士、楊岐常委、趙成昆局長、汪映榮董事長、龍茂雄秘書長,各位專家、與會嘉賓,線上收看視頻直播的女士們、先生們:

    會議旨在搭建高端、前沿、開放、務實交流平臺,匯聚核能領域專家、學者、精英,圍繞核能與核技術應用議題,共探跨越多學科、深刻影響人類生活和未來的重要課題。

    在此,我謹代表主辦單位,向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通力合作表示衷心感謝,感謝報告人對課件精益求精,感謝五湖四海同仁參會,感謝江蘇賽德電氣有限公司、山東藍想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展望未來,前路可期,思想碰撞,智慧交融,激發新的靈感和創意,為推動核能技術持續發展作貢獻!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龍茂雄作為特邀嘉賓致辭。

    福島事故給全球核電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經過十多年恢復,尤其是在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等硬約束條件下,核電逐步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去年年底召開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形成了一個關于核能的重要倡議,22個國家發起三倍核能計劃:到2050年全球核能裝機達到目前的三倍,充分認識到核能在實現凈零路徑中的關鍵角色。今年3月份召開了首屆全球核能峰會,主題就是如何用核能在內的清潔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為減排作貢獻;也探討了怎樣發展包括小堆在內的先進核能技術,以及核聚變技術等。這兩個會議的成功召開,預示著全球核電進入全面復蘇期,部分“棄核”國家,也重新定位核電,宣布核電延期計劃,像孟加拉、土耳其、埃及等沒有核電的國家也開始開工建設機組,還有20多個國家正在醞釀引入核電。  

    我國核電發展經歷了40年,第一個規模化發展階段是2005年到2010年,開工建設了30臺核電機組,從2019年開始進入了第二個規模化階段,近年來連續獲批新項目,至今一共開工了29臺機組,核電積極安全發展的趨勢有望得以延續和保持。我國也十分重視核技術的非動力應用,最近在推動核技術應用方面,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組織開展一系列重大問題研究并制定發展規劃、計劃,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希望本次會議的成功召開,能為中國核能和核技術應用事業的安全健康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謝謝大家!

    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中西部核學會聯合體顧問楊岐致主題辭。

    我代表本次會議協辦方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和中西部核學會聯合體向大會致主題辭。

    首先祝賀中國電力科技網、北京中盛國策新能源技術院主辦的“2024核能與核技術大會”的隆重召開。感謝各位專家、領導的光臨。

    今年是我國核工業興建70周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60周年、核潛艇首艇服役50周年、首座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投運30周年。多年來,我國核能與核技術應用已經為強國防、促經濟、保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當前的形勢下,實現“雙碳目標”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對核能和核技術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我國三年核準新建核電機組31臺。

    中央8部委2021年發布《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醫用同位素生產井噴式發展,帶動整個核技術應用產業。形勢大好,任重道遠。

    中國電力科技網主辦的一年一度技術大會,為我們搭建起交流合作的高端平臺,與會專家可以互通信息、交流切磋、智慧交融、共同提高。

    讓我們繼續努力,促進核能、核技術應用安全高效發展。實現“核動力,驅動未來”、“核科技,鏈接世界”的目標!

    接下來,楊岐常委又發表《雙碳目標下核技術發展與新質生產力》演講。我國能源的需求將保持持續的增長。而消費的主體將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轉變。為了滿足能源供給和改善結構的需求,我國必須發展核電。以核電為代表的核動力技術,在電力供應、環保降碳、動力應用、綜合利用等諸多領域全面服務于生產生活,未來隨著核裂變技術的日新月益和核聚變技術的逐步成熟,核動力驅動和形成產業將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核技術應用產業是現代高新技術產業,是典型的戰略新興產業,涉及核技術在工業、農業、醫學、環保、公共安全等多個行業領域的廣泛融合應用,多年來在促進世界科技進步、推動經濟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已逐步成為舉足輕重的新質生產力。未來原子級制造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原始推動力。有望從根本上顛覆制造產品的精度和性能極限。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國家核安全局原局長趙成昆,發表《堅持創新,推進我國核電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演講。隨著我國新能源裝機占比不斷提高,電力系統對于核電靈活運行的需求正不斷升高。目前我國核電機組已開始探索能夠實現能量梯級利用的運行模式,但目前核電與其他單一應用方式耦合難以實現核電靈活性的提升,未來核電會向著形成綜合能源系統的方向演進在全球工業智能化發展浪潮下,將數字化與智能化信息技術引入核能行業,已經成為未來核能技術的發展趨勢。核電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到核電研發、設計、建造、運維、退役等階段,形成一系列核電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產品,將極大助推核電技術快速發展。 

    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于俊崇,發表《大力發展核電,我的一點思考》演講。核電迎來了大發展的大好形勢(每年要建8~10臺機組)!專家預計,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之時,核能發電占比將占總發電量的15%左右(當前不到5%),總量將達3.5~4.0億KW。深入剖析發展什么樣的堆型發電、內陸廠址、正確理解核電廠的核安全、如何提升核電的經濟性、促均衡發展核電產業持續發展五大問題。我國目前已建成在役核電機組57臺,在建機組26臺。一臺百萬KW機組一年要產生20-25噸左右乏燃料,每年幾十臺甚至百余臺機組運行要產生多少乏燃料?不及時處置,長期運行如何儲存?所以大力發展乏燃料處置產業的規模和技術刻不容緩!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核能發電分會主任,國核示范電站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汪映榮,發表《核電數字化轉型實踐與思考》演講。利用數據協同平臺技術集成數據,擴展應用,為核電廠提供全面且精細的可視化管理,為日常運維等作業提供數據服務,為生產經營等管理決策提供可視化數據展示。根據數字孿生核電成熟度等級,目前國內部分核電站已集成電廠各項靜態數據與實際運行數據,實現各系統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達到“監測診斷”級別。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石磊,發表《寬能譜超高通量試驗堆研發進展和應用前景》演講。寬能譜超高通量試驗堆項目(THFR)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在核燃料及材料輻照考驗、放射性同位素生產、中子科學實驗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填補國內水冷超高通量堆空白,解決國家核能與核技術發展“卡脖子”問題。THFR項目基于成熟的反應堆工程技術,采用池殼式堆本體結構、低中子自屏的堆芯設計,堆芯設計具有單位功率密度下中子通量高、堆芯布置靈活、輻照能力強等特點,在確保安全性同時,可實現多種功能用途,在工業、農業、醫療、能源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對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首席專家、總設計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李海穎,發表《華龍一號持續設計改進優化》演講。華龍一號首堆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標志著我國從“核電大國”邁向“核電強國”,從“跟跑”邁向“并跑”。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持續優化改進以及批量化建造,充分體現了安全性、經濟性、先進性、成熟性的平衡設計理念,充分體現用戶要求,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經濟利益。大型商用壓水堆核電機型的市場空間將持續10~20年,技術的發展不能停步。“華龍一號”核電機型仍有較大的技術提升空間,只有技術創新才能夠延續產品市場生命力和走出國門。


     

    中核集團戰略與管理咨詢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劉巍,發表《核能創新發展戰略思路》演講。面對世界核能行業在各領域、深層次、全方位正在經歷的變革和競爭,中國核能行業經歷近70年發展,擁有了先進科技創新體系、完整的產業鏈和配套能力,具備“世界第二”發展規模和“雙碳”目標下的良好前景,行業進入了以新質生產力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新階段,行業堅持安全發展和創新發展,發揮新質生產力作為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型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特性,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體系,從而推動高質量發展,共同致力于“尋求加速和擴大原子能對全世界和平、健康和繁榮的貢獻”。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總工程師/研究員章航洲,發表《我國高通量研究試驗堆能力布局及相關問題探討》演講。我國建成了HFETR、CARR和CMRR(及CETR)四座高通量研究試驗堆,綜合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在我國的核能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最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通量研究試驗堆的技術指標、種類和數量還有差距;高通量研究試驗堆能力不足已成為我國核能研發和核技術發展的瓶頸之一;在應用管理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由于建設成本高,建設周期長,且運行管理成本高,需系統考慮先進性。在安全和技術可行前提下,進一步提高中子通量水平。

     
     

    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反應堆高級操縱員謝昌銘,發表《華龍一號運維技術標準化體系建設》演講。2016年中核集團發布《華龍標準體系研究項目管理大綱》、《華龍一號標準體系研究項目策劃書》,組織開展了華龍一號企業標準研發編制。華龍一號型號標準體系按照核電工程主要過程劃分為8個部分:通用及基礎、核電前期工作、工程設計、設備、建造、調試、運行、退役。華龍一號機組運維標準化體系建設,充分結合了自主華龍一號核電品牌的技術要求,和我國核電“走出去”戰略的要求,為后續批量化建設華龍一號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試驗室項目總工程師/研究員楊青巍,發表《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設計研究》演講。CFETR是國際上繼ITER后的一座聚變堆設計,科學目標瞄準聚變示范堆,及未來的商用堆。CFETR的設計,對中國聚變研究發展路線做出貢獻,實現自持穩態聚變燃燒,實現氚自持,進行聚變科學、材料、部件等方面研究并建立核數據庫,建立聚變堆核安全及標準體系,是其四大目標。全球范圍還沒有一套聚變的核安全體系,ITER只是在借用法國ANS中的裂變堆體系,但有一定的修改;聚變安全體系的建立直接關系到聚變研究的發展,非常重要,也勢在必行!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第二研究所反應堆熱工水力與安全研究室(五室)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幸奠川,發表《先進熱電轉換技術及應用展望》演講。微堆戰略意義重大,工業余熱、太陽能光熱發電,熔鹽儲能等市場潛力巨大,先進熱電轉換技術在這些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有機工質朗肯循環、斯特林循環非常適合于千瓦~十兆瓦級熱電轉換。核動力院掌握型譜化熱電轉換技術,具備設計及集成供貨能力,能夠根據不同領域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方案,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示范效果顯著。

    山東藍想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譚和平,發表《核電行業高性能冷卻技術應用及展望》演講。藍想環境主要技術是提高冷卻換熱系統性能、搭建系統化智能化控制運維及體系、研究綠色用能及節能減碳新業態,使工業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實現綠色環保、智能運維、低碳發展的目的。公司同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德國BK等國內外多所高校、院所進行深度研發,保障了產品的競爭優勢。先后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100余項、軟件著作權5項、起草國家標準1項、團體標準2項。藍想在大型自然通風冷卻塔三維數值模擬、高位收水、高效塔芯部件以及機力通風冷卻塔消霧節水、智能化控制節能、降噪等方面進行了深度研發及應用,核心產品被評為“國產化替代優質產品”。

     
      

    中核江蘇核電有限公司二廠廠長/正高級工程師張祥貴,發表《核能?化工融合發展實踐與探索》演講。田灣核電站以VVER為主要機型,是中俄兩國核能領域合作典范項目,全面建成后是全球最大核電能源基地,總投資超過1500億元,總裝機容量超過9000MW,年總產值超過240億元,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超過700億kW·h 。田灣核電站基于各領域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與科研創新成果,2018年開始對外承接技術服務項目,截至2023年12月,已累計簽訂超過65項技術服務合同。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二所所長助理/研究員徐建軍,發表《壓水堆燃料組件研發驗證體系構建及其進展》演講。壓水堆燃料組件向提高燃耗、延長換料周期、提升安全性及經濟性、降低破損率的方向研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核電強國均形成燃料組件品牌,CF系列燃料組件的研發及工程應用正在加快推進。構建了壓水堆燃料組件性能試驗研發驗證體系,建立了集成熱工水力及力學等多專業方向的燃料組件性能試驗研發平臺。建立了燃料組件試驗研發驗證試驗標準方法,獲批12項核能行業標準,獲得了試驗數據,支撐國產燃料組件安審及工程應用。

     
     

    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核能與核技術研究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余慧,發表《先進核能共性技術研究與實踐》演講。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是國家能源核電軟件重點實驗室、工信部核能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的主體依托單位,在自主軟件研發、熱工水力試驗、材料研發及測評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方面已有十余年的實踐積累。國家電投和弦(COSINE)軟件已提交國家核安全局審評,子通道和核設計軟件已獲得應用許可;在非能動核能安全系統比例模化分析、試驗方案設計、測量與控制及數據處理等方面形成了核心技術優勢;具備腐蝕性能研究分析、力學性能研究分析、微觀表征分析等材料測試、評價和計算能力;并開展了百兆瓦級、兆瓦級的鉛冷快堆、創新型液態金屬基底熱管冷卻反應堆系統技術方案預研。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愿與國內同行共同合作推動核能與核技術領域的研發工作。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崔懷明,發表《壓水堆核電技術發展現狀及展望》演講。壓水堆核電技術發展已70余年,全世界300余臺壓水堆核電機組運行,預計還將有200臺商業壓水堆核電機組建造,為世界能源發展和環保做出巨大貢獻。盡管再生能源發展迅猛,四代堆技術快速推進,聚變堆緩緩走來,但是,能源發展不能停滯等待,還需要壓水堆核電技術繼續承擔能源重任。壓水堆技術的成熟性、安全性、經濟性是目前以及今后數十年核電的優勢,需要不斷技術創新,進一步提升安全性和經濟性,加大用途多樣性、運行可靠性和靈活性、環境友好性等方面的創新設計,延續壓水堆的市場生命力,迎接四代堆以及聚變堆技術的到來!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ITER中子通量診斷項目負責人/研究員袁國梁,發表《聚變裝置功率測量發展歷程、現狀與未來展望》演講。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為HL-2A托卡馬克中子通量的主探測器——裂變室,研制了低噪聲快前置放大器,經過測試確定了系統的工作參數。利用252Cf中子源對裂變室和其它中子通量探測器進行原位標定。結合標定結果分析了2019年的實驗,在750kW中性束加熱情況時,中子產額最大達到了7×1012n/s。由于中子通量探測器的探測是局域的,下一步將發展多個裂變室中子通量探測器使其環向對稱分布,另一方面,利用計數管中子探測器研究歐姆加熱實驗的中子通量。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水工與給排水室主任張正樓,發表《核電廠冷源安全技術與應用》演講。近年來,國家相關部委高度重視核電廠冷源取水安全工作,要求開展冷源安全設計改進,核電工程取水改造。國家核安全局、能源局成立工作組,上海核工院作為工作組成員單位。上海核工院在相關政策方面積極建言,并協助核電營運單位制定解決措施消除潛在風險。利用關鍵技術建立一體化解決方案并在工程設計中成功應用。建立固定和移動平臺相結合,空天地海于一體覆蓋從外海到取水明渠的立體監測體系實現生物致災的第一時間發現;依托長期收集的監測數據和研究結果開發生物爆發預測模型對致災事件的風險、影響區域和變化趨勢進行預測和綜合分析;開發信息化系統平臺在實現數據和流程可視化的同時,生物控制和機械化攔截網和自動清理體系等應急響應機制,實現對致災事件的響應和決策輔助信息支持。

     
     

    中核蘇能核電有限公司設計管理處高級工程師張震,發表《多堆型核能耦合供汽研究與實踐》演講。江蘇徐圩核能供熱廠主要向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供應工業蒸汽,并利用剩余熱功率發電。 本項目一次規劃、分期實施,建設兩套供熱系統:4臺華龍一號+2 臺高溫氣冷堆(HTR HTR-PM600S )及其配套設施。一期工程建設2臺華龍一號+1 臺高溫氣冷堆及其配套設施。利用核能供汽、供電、供水,是石化行業面臨保障穩定供應與清潔低碳轉型雙重挑戰下的優選方案,本項目是因地制宜開展核能多用途利用的示范工程,開創了高耗能行業與核能綜合利用的新業態、新模式,是堅定落實“雙碳目標”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也將成為核能與石化領域耦合的典范項目。

    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淡化技術研究室正高級工程師謝春剛,發表《海水淡化技術在核能領域中的應用進展》演講。截至2023年底,國內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56個,工程規模約252萬噸/日。反滲透技術的工程140個,規模約169萬噸/日;低溫多效技術的工程17個,工程規模82萬噸/日。核能目前占國內總發電量不足5%,裝機容量5703萬千瓦,增長潛力巨大。基于核能清潔高效的特點,核能將會是我國能源戰略發展的重要選擇,同時也是實現低碳海水淡化的一項重要途徑。報告客觀分析了發展核能海水淡化的技術與市場優勢,以及在海水淡化在核能綜合利用中的重要地位。詳細介紹了熱膜耦合、板式蒸餾、集裝箱一體化裝置、流化床MVR等先進技術在核能海水淡化中的應用案例和市場前景。

     
     

    中核集團科技帶頭人、科技委委員/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羅英,發來《數智技術在核能領域的應用及展望》視頻演講。數智技術應用已成為核能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在役核能系統安全性、經濟性,加速新型反應堆研發的重要途徑。通過瞄準高精度軟件、一體化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核能研發體系向數智化深化,技術能力向數據挖掘及智能預測提升,應用范圍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拓展。核能數智技術發展需要立足“需求牽引技術驅動”雙向結合,積聚優勢力量,“小核心,大協作”,穩步推動技術研發、實堆應用。數智技術在核能領域發揮了眾多正向意義,但同時也應關注和評估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對核安全的可能影響,實施技術手段保障核能利用的固有安全。

    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朱明亮(金龍博士代講),發表《核電裝備長時服役老化管理技術研究進展》演講。第四代核電為了更高的熱能效率,不同堆型中工作介質溫度進一步提高,其中超高溫氣冷堆出口溫度高達1000°C,而設備材料在高溫下容易發生亞穩態分解或晶界元素偏析,導致材料脆化。對于反應堆壓力容器受到強中子輻照作用,會導致輻照脆化和硬化,表現為上平臺沖擊功的下降和韌脆轉變溫度的提高。我們研究疲勞斷裂機理發現,熱老化對低合金鋼的影響主要是貝氏體相的斷裂引起的塑性應變幅下降,基于這樣的原理,我們通過引入材料的宏觀熱力學參數,構建了低周疲勞壽命預測模型,即給定服役溫度,時長和載荷情況即可實現其低周疲勞壽命的預測。

     
     

    上海電氣核電設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茂龍,發表《多機頭協同焊接機器人在蒸汽發生器管子管板接頭中開發和應用》演講。四機頭協同/路徑優化——優化分區,四機頭協同焊接,提高效率;邊緣區域焊槍姿態優化——改進焊槍結構,全流程機器人焊接;焊縫表面質量自動檢測優化——自適應智能化,減少直至取消人工參與;開發適應性強專用機器人——進一步提高可靠性;焊接新工藝開發——進一步提高效率。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蒸汽發生器管子管板機頭多機頭協同機器人智能焊接,達到傳統手持式焊槍管子管板接頭焊接質量,高效自適應智能化管子管板接頭焊接技術發展,工藝自適應機器人應用對標準和技術條件中相關要求帶來變化需求。

    山東大學教授孫奉仲,發表《近海核電冷卻塔濕空氣飄滴譜及鹽沉積的研究進展》演講。國家“雙碳”政策背景之下,我國東部沿海省份近海地區已經建設和將要建設眾多核電站,將來建設核電站必須配套建設海水冷卻塔,核電近海選址導致海水直流冷卻成本增加,海水熱污染嚴格防控。冷卻塔的漂移模型用于預測從冷卻塔排放的水滴在大氣中的擴散、沉積和蒸發行為。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和實驗數據的積累,漂移模型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自然通風冷卻塔和機械通風冷卻塔的飄滴譜有顯著差異,這些差異源于兩種冷卻塔不同的工作原理、氣流組織方式和冷卻過程。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科協副秘書長況淑青,作會議總結。

    首先是致謝。在這里,我謹代表協辦單位——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向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向大會的主辦方和承辦方,特別向堅持到會議最后的各位參會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大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2024年核能與核技術大會,業界大咖云集:中國電機學會汪映榮主任致主持詞,中國電力科技網魏毓璞主任致開幕辭,中國核能行業協會龍茂雄副秘書長致辭。兩位會議主席:楊岐常委、趙成昆局長分別做主旨演講。包括中國工程院于俊崇院士在內的29位專家進行了報告和交流。


    為期一天半的會議,緊緊圍繞三代核電優化改進、核電數字化轉型、核電裝備,以及研究堆、核聚變、核燃料材料、核能多用途,包括核能供氣、海水淡化、熱電轉換,分享研討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前沿技術,議題豐富,交流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共同交流核領域技術創新,共同探討核能的發展機遇,共同謀劃核技術發展未來。此次大會是核能與核技術的高峰論壇,充分體現了會議主題——核動力 驅動未來;核科技 鏈接世界。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核能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核能的發展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時期。

    作為會議的協辦單位,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是國家戰略高科技研究院,將和各位同行一并,致力于推動核領域科技創新,打造核能行業新質生產力,為推動核能安全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最后,再次感謝會議主辦方及會務團隊,為我們提高了良好的交流平臺和高效優質的會議組織保障。祝愿各位與會專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大會既有廣度,又有深度,討論熱烈,交流充分,為切實發揮核能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加快打造先進核能原創技術策源地、核工業現代化產業鏈鏈長,提供了交流平臺。核能行業的專家、學者、企業共同探討核能技術發展趨勢、面臨挑戰及發展方向,有助于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促進核能技術不斷進步。

    關注中國電力科技網相關欄目、電力月刊和公眾號,更多資料供廣大電力科技工作者免費下載和在線瀏覽,保存、共享,傳播先進技術和經驗,為我國核能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中國電力科技網:m.0631rcsc.com

    北京中盛國策新能源技術院:www.zhongshengguoce.com



    協合運維
    電力月刊173期
    海上風光電開發建設與運行維護創新技術發展論壇
    燃煤電廠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大會

    掃描關注“電力科技”公眾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18性|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 97成人碰碰久久人人超级碰OO| h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公开视频| 四虎成人永久地址| 成人爱做日本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欧美色成人综合|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成人av电影网站| a级成人免费毛片完整版|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午夜a | 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成人在线综合网|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成人自慰女黄网站免费大全| 免费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可播放的 |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