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幕辭——中國電力科技網魏毓璞主任
尊敬的謝百軍董事長、專家、與會嘉賓:早上好!
絲綢之府,人間天堂,文物之邦,魯迅故里,在役燃煤熱電聯產機組“超低排放、超低能耗”技術交流會在杭州召開,前往紹興參觀嵊州新中港熱電有限公司,共奏熱電聯產節能減排立體交響樂。我謹代表中國電力科技網對專家表示由衷謝忱;熱情歡迎與會嘉賓;特別感謝謝百軍董事長對本次會議的無私奉獻和大力支持!
難忘2012,“加速實現‘六個轉變’,全面攀登‘效率極限’專題交流會”在此召開,參觀嵊州熱電,其情其景至今歷歷在目。三年來,全國各地慕名參觀者絡繹不絕,消化復制,碩果累累。嵊州熱電引領熱電行業前沿技術,無私奉獻精神,典型示范作用人人知曉,社會公認。連續7年供電煤耗保持在158克/千瓦時左右,采用浙江大學最新科技成果,以高標準、高可靠性、低成本為目標,對機組進一步改造,環保節能效果顯著,從而提前貫徹落實了國務院三部委《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
為及時交流燃煤熱電聯產“超低排放,超低能耗”成功改造經驗,14位專家相聚杭州與170位參會者共同學習交流。誠望受眾群體珍惜本次交流機會,用心聆聽專家演講,切實消化每一個案例,相信大家都能充分吸收會議精髓,滿載而歸!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在這美麗多彩的季節里,讓我們一起感受人間天堂之熱情、歷史人文之壯美!
中國電力科技網魏毓璞
2015年6月18日
2015年6月18日

致辭——岑可法院士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同仁、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盛夏六月,梅子時節,美麗的杭州用清涼的雨露迎接各位專家和領導在百忙之中的到訪。大家的到來不僅是對我們工作的檢驗和指導,更是給我們提供了一次極好的交流學習機會。在此,作為本次會議的主席,我謹代表主辦方中國電力科技網以及浙江大學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全體成員對各位表示最真摯的感謝和最熱烈的歡迎!
浙江省是全國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也是全國資源環境與發展矛盾較為尖銳的區域。高強度的能源消費,特別是煤炭消費,是造成我省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013年全省煤炭消費量1.46億噸,單位面積煤炭消費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9倍,煤炭消費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粉塵的排放分別占到全省總排放的84%、69%和60%,其中電力行業作為用煤第一大戶消耗了全省70%以上的煤炭。因此,解決我省大氣污染問題要從煤炭利用出發,加強源頭污染治理。一方面,燃煤電廠及熱電鍋爐等耗煤集中源通過燃煤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污染物排放優于我國天然氣發電所規定的標準水平;另一方面,工業鍋爐、民用散煤等耗煤分散源改用天然氣等清潔燃料,在減排的同時還可將對分散煤集中利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治污水平。
習近平同志2014年在有關會議上指出:“我們正在壓縮煤炭比例,但國情還是以煤為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甚至從長遠來講,還是以煤為主的格局,我們對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在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同時,還要做好煤炭這篇文章”;“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為響應習近平同志的號召,在國家“2011計劃”的支持下,由浙江大學牽頭,聯合清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6所高水平大學和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神華集團公司和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等4家中央大型骨干企業組建了“國家煤炭分級轉化清潔發電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是煤炭清潔利用領域唯一的由中央財政直接支持的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研發基地設在浙江大學。
當前浙江大學牽頭開展的核心技術協同創新主要聚焦于兩個領域,即煤炭清潔發電和分級轉化技術。“清潔發電”的基本構想是:通過集成的SO2、NOx、顆粒物及其它污染物集成深度脫除技術,使燃煤發電機組的污染物排放達到天然氣機組標準的排放水平甚至超低。“分級轉化”的基本構想是:將發電和化工等工藝優化組合,在燃煤發電過程中先通過熱解提取煤的輕質組分用于生產油、氣,提取后的半焦再用于燃燒發電。由于熱解過程無需高壓和富氧,也無需耗水,使油、氣轉化成本大為降低,并節省了寶貴水資源。
清潔發電方面,開發了燃煤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建立了超低排放清潔環保島,實現了污染物排放優于超低排放水平。與浙能集團、浙江物產集團、天地環保、嘉愛斯熱電等單位通過合作,技術成果在嘉興電廠百萬燃煤電站機組、新嘉愛斯熱電220 t/h鍋爐、嵊州新中港熱電130t/h鍋爐上進行了示范應用,實現了國內首臺大型燃煤機組及國內首臺中小型熱電機組燃煤煙氣污染物排放優于天然氣發電機組標準限值要求,煙氣中煙塵、SO2、NOX排放比重點地區排放標準分別降低80%、40%、60%以上。
分級轉化方面,技術已在12MW及300MW機組上實現工業化試驗。結果表明,可有效實現褐煤的熱解和燃燒分級轉化,系統運行穩定,操作方便。若在省內應用有望實現能源與環境效益雙提升。以兩臺300MW機組為例,改造后可年產天然氣10億立方,為2013年全省天然氣消費量的18%,可大大緩解我省天然氣的供應不足問題。產生的天然氣用于替代省內中小工業鍋爐的散煤燃燒,可實現大氣污染物的大幅度減排;改造建設總投資約6.2億元,投資回收期約為3年左右,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在實驗室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浙江大學煤炭分級轉化清潔發電協同創新中心已與嵊州新中港熱電公司達成建設示范工程的項目合作的意向。據測算,將新中港熱電4臺蒸發量共440t/h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熱電機組改造為分級轉化多聯產機組,可在發電量和供汽量不減的同時,年產液化天然氣約4800噸,重質燃料油約3900噸,新增產值約3.1億元。同時經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和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測試,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等污染物的排放遠低于大型燃氣發電機組的排放限值標準。該工程成本低、運行可靠、無二次污染,實現了“超低排放、超低能耗”,提前貫徹落實了國務院2014-2020年《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認真學習和借鑒各方面的先進經驗,取長補短、開拓創新,圍繞煤炭分級轉化清潔發電技術的重大任務,進一步深入開展燃煤煙氣污染物深度脫除及資源利用技術、煤炭熱解-燃燒分級轉化與產物定向調控技術、超低濃度污染物監測及裝備領域研發等方面工作,用創新驅動的精神實現電力領域的節能減排。讓我們共同努力發展高效清潔低污染的發電技術,為改善產業結構、深化循環經濟、解決霧霾等環境問題盡一份力。
最后,希望各位領導、專家能夠多提寶貴意見,再次感謝各位的到來,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同時預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岑可法
2015年6月18日
2015年6月18日
專家演講目錄
1、中國電力科技網主任魏毓璞致開幕辭
2、浙江大學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院士岑可法致辭(鄭成航教授代致辭)
3、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會原秘書長郁剛致辭
4、浙江省節能協會熱電專業委員會主任吳光中致歡迎辭
5、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呂俊復——循環流化床鍋爐超低排放的理論基礎
6、太原鍋爐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趙曉星——基于流態重構的節能超低排放型CFB技術與應用
7、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高翔——燃煤煙氣超低排放技術的新進展
8、浙江中泰環保裝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傅偉根——濕式除塵器在半干法脫硫的情況下之應用
9、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深化電力改革的機遇與挑戰”
10、嵊州新中港熱電有限公司董事長謝百軍——超低排放,超低能耗——加速打造高標準的燃煤熱電聯產升級版
11、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工業發電處處長沈華——杭汽輪高效反動式背壓汽輪機在熱電聯產中的應用
12、新華社世界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楊元華——用科學思維推動熱電聯產轉型升級
13、中國電力報發電部主任馮義軍——全國燃煤電廠超低排放與超低能耗盤點
14、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會顧問王振銘——熱電聯產只有堅持以熱定電才能更有效節能減排”
中國電力科技網對會議進行全程實況錄像,并制作成標清DVD光盤和高清硬盤,贈送各發電集團、電網公司主管部門,也方便科研院所、發電企業等單位定購者組織未能參會的相關技術人員收看專家精彩演講和答疑,彌補未參會學習的缺憾。
不僅如此,中國電力科技網還將本次會議專家演講PPT和技術論文上傳至中國電力科技論壇相關欄目和電力月刊,供廣大從事熱電聯產工作者免費在線瀏覽。
新聞報道
“超低排放”應與“超低能耗”并舉
“節能”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最大的“減排”
中國電力報 馮義軍
“節能”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最大的“減排”
中國電力報 馮義軍
“要做到超低排放,就必須實現超低能耗。大幅度地節能即是最完全、最有效、最可靠的減排。燃煤熱電聯產的一次能源煤炭消耗越少,從總量上來說,所有的排放都減少了。”謝百軍談道。
“對于燃煤熱電來講‘超低排放、超低能耗、高可靠性、高經濟效益’應該并舉。因為這四項目標是一個互相關聯、互相制約又互相促進的有機組成。”在6月18日由中國電力科技網主辦的在役燃煤熱電聯產機組“超低排放、超低能耗”技術交流會上,浙江嵊州新中港熱電有限公司董事長謝百軍表示。
記者注意到,《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對煤電清潔改造的主旨這樣強調:“加快燃煤發電升級與改造,努力實現供電煤耗、污染排放、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三降低’。”
“從行動計劃可以看出,污染排放僅僅是煤電清潔改造的一個指標,供電煤耗的降低也是同等重要的。所以,燃煤電廠應將‘超低排放’和‘超低能耗’統籌考慮,切莫顧此失彼。”中國電力科技網CEO魏毓璞告訴《中國電力報》記者。
超低排放要講究性價比
“節能減排,節能減排,節能和減排是統一的。現在很多企業過多地在減排上下大力氣,忽略了節能。實際上,‘節能’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最大的‘減排’。”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鄧建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以2014年為節點,煤電清潔改造的氛圍空前高漲,并在一定意義上激活了以燃煤電廠為中心的設備、環保、技術等完整的產業鏈。在這一年,《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出臺,讓煤電清潔改造有章可循。2014年以來各地涌現出的各類“超低排放”、“近零排放”、“超潔凈排放”等等(現在行業內更多地習慣稱“超低排放”),把行業關注的注意力拉到了“排放”這一端。
“要做到超低排放,就必須實現超低能耗。大幅度地節能即是最完全、最有效、最可靠的減排。燃煤熱電聯產的一次能源煤炭消耗越少,從總量上來說,所有的排放都減少了。”謝百軍在上述會議上談道。
“要實現超低排放,技術不是問題,推廣的核心在投入的性價比。基本思路是‘因地制宜,既要減排又要節能’,不能以無謂的經濟換取超低的排放。”山東省熱電設計院院長劉博告訴記者。
劉博建議中小型熱電機組應尋求超低排放的系統性綜合解決方案,降低整體造價,要重視技術創新,不能是簡單的重復、堆砌,既要做到投資省、運行費用低,又要做到以廢治廢,綜合利用,不形成二次污染。通過優化設計,技術創新達到不增加或少增加投資成本和運行費用的目的,實現“超低排放”。
超低能耗必須可以量化
“超低能耗是必須可以量化、比較的。我個人認為標桿即:供電煤耗與大火電比,與超超臨界100萬機組比,與90%的理論熱效率比;供熱煤耗與全國大火電供熱煤耗比,與90%的理論熱效率比;?效率與全國(全球)最好的超超臨界100萬機組比;以質量計的供熱管損與零損耗比,以熱量計的管損與5%比。這樣比有一定的合理性。”謝百軍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談道。
據謝百軍介紹,在超低能耗的四個指標供電煤耗、供熱煤耗、熱網供熱管損、?效率中,?效率往往不被重視。“現在看來僅講熱效率,不講?效率是有失公允的。熱電聯產機組熱效率雖然高于冷凝機組,而?效率遠遠低于大型凝汽機組。超超臨界機組的最高?效率45%,也就成了熱電聯產機組的效率極限。目前我公司平均?效率也達到42%(經中山大學能源研究所檢測),接近最好的超超臨界100萬千瓦機組。”謝百軍表示。
燃煤熱電企業要實現“超低能耗”,就必須實現全時段全背壓運行。全廠機組全背壓運行,雖然避免了高達50%左右的冷端損失,但也帶來系列問題。“要實現穩定的全背壓運行就必須解決全背壓運行的可靠性問題,即機組的負荷調節問題。”謝百軍指出。
據介紹,浙江省正在制訂《關于加快推進地方燃煤熱電聯產行業綜合改造升級的意見》。他們將通過執行能耗限額標準、擴大集中供熱、推行煙氣超低排放等措施,千方百計挖掘節能減排潛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力推進熱電行業的改造升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超低排放、超低能耗’顯得十分緊迫。”浙江省節能協會熱電專業委員會主任、浙江能源監察大隊吳光中在上述會議上談道。
燃煤熱電企業越大越好嗎?
“西方國家對熱電聯產采取稅收減免、低息貸款、支持技術開發或放寬管制,以支持節能減排的環保項目。法國和美國等國除國家給予財政稅收支持外,州或地區也可以根據自己適當的標準給予幫助,并通過能源審計加以管理,對超過能耗標準的設備征收油料稅。國外建熱電廠以能效為中心,也就是‘以熱定電’。根據熱負荷來建多大的機組,而非越大越好。”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會顧問王振銘向記者表示。
大量的實踐證明,中小熱電廠堅持技術改造,堅持“以熱定電”,積極發展熱負荷,使供熱量不斷增加,生產中發電供熱煤耗不斷降低,因而取得較好的節能效益、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
浙江紹興市25個小熱電廠,總裝機容量為96.8萬千瓦,由于堅持技術改造其供電標煤耗由2005年的439克/千瓦時降為2012年的254克/千瓦時,大大低于大型供熱機組。其先進的5個小熱電廠供電標煤耗更降至157---190克/千瓦時。
江蘇蘇州地區的62個小型熱電廠,總容量為160.35萬千瓦,平均每個廠才2.59萬千瓦,其單位千瓦的供熱量為66.37萬吉焦/萬千瓦,遠大于30萬千瓦及以上大機組的4.4---22.97吉焦/萬千瓦。
“某些大型熱電廠,眼睛只看見大機組的名義優勢,不研究熱電聯產的客觀條件,不積極發展熱負荷,投產多年仍未達到設計的供熱量,其經濟效益很難達預期目標。”中國電力科技網CEO魏毓璞指出。
中小熱電有大能量可以挖掘。“浙江大學煤炭分級轉化清潔發電協同創新中心已與嵊州新中港熱電有限公司達成建設示范工程的項目合作的意向。據測算,將新中港熱電4臺熱電機組改造為分級轉化多聯產機組,可在發電量和供汽量不減的同時,年產液化天然氣約4800噸,重質燃料油約3900噸,新增產值約3.1億元。”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所長岑可法介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