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交流超超臨界先進技術,由中國動力工程學會主辦,中國電力科技網承辦,神華國華壽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協辦的第十二屆“超超臨界機組技術交流2018年會”于8月29日至31日在山東濰坊召開, 32位專家發表演講,參觀神華國華壽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會場
中國電力科技網副主任耿迪宣布會場須知與安全警示之后,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朱月祥主持開幕式并致主題辭。

耿迪 朱月祥
神華國華壽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韓陽致歡迎辭。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華電力分公司總工程師陳寅彪致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非常榮幸能夠代表國華電力公司參加由中國動力工程學會主辦、中國電力科技網承辦的第十二屆“超超臨界機組技術交流2018年會”。多年來,中國動力工程學會聯合相關單位連續召開研討會,共同交流超超臨界先進技術,對促進該領域技術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積極貢獻。
新時代背景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技術水平的高低已然成為衡量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經濟實力乃至綜合實力強弱的重要標桿,科技創新已經日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今天,作為國華電力公司代表,我有幸受邀參會,能夠與在座的諸位領導及專家相約山東濰坊,在這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齊魯大地齊聚一堂,共同品鑒這場知識的盛宴,我倍感榮幸。我相信,通過為期三天的學術講座與交流,與會各方之間將會進一步增進了解,合作也將更加深入,必定會為超超臨界先進技術領域增添新的內容與活力。希望所有與會人員都能通過此次會議,增進交流,切磋學藝,收獲豐碩的成果,我們愿與大家一道,攜手并進,共謀發展,并誠摯邀請各位與會領導及專家到國華壽光電廠進行實地參觀指導。最后,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接下來,陳寅彪總工程師發表“國華電力綠色發展的探索實踐”主旨演講。講述了國華電力概況和國華公司創新、綠色發展理念和實踐,并列舉以九江、壽光等為代表的新一代百萬機組,與國華第一批建設機組相比,能耗與環保指標進步顯著;講述國華公司節能、大氣治理、環保綜合等三大方面的高品質綠色發電計劃;供電煤耗持續降低、環保指標持續改善、發電用水指標持續向好的高品質能源企業;經過不懈努力,國華電力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多次獲得節能減排獎勵證書及榮譽稱號,同時資產規模快速擴大,經營利潤行業領先,獲得了經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韓陽 陳寅彪
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毛健雄發表“燃煤火電廠低碳轉型之路”演講。首先概述包括超超臨界在內的煤電技術發展的制約因素和解決方向;其次簡述全球氣溫和二氧化碳濃度、全球平均溫升2oC的情景下2050年世界能流圖和能源結構、全球CO2減排目標對燃煤火電的要求,各種電力的碳排放強度(gCO2/kWh)、可能的低碳電源,進而說明發展燃煤耦合生物質混燒發電的背景、燃煤電廠生物質耦合改造方案、實現生物質混燒發電的關鍵是政策、并舉例說明歐盟關于混燒發電的激勵政策以及在大容量燃爐電廠中混燒生物質的案例。演講得出以下結論:低碳排放已成為煤電發展的主要約束因素、CCS+煤電可能不是煤電低碳化的主要方向、火電作為可靠容量與電量的靈活性調節型電源的地位,將永遠無法改變、煤電和生物質耦合發電及生物質轉換發電是煤電低碳化最可行、經濟、快速和可靠的發展方向、必須發展巨大的生物質燃料產業。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龍輝發表“2020年——中國燃煤發電技術發展展望”演講。首先簡述國際和國內的燃煤發電現況;其次分析未來幾年中國燃煤發電技術發展特點:中國未來幾年燃煤火電機組技術發展將具體體現在建設更高效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火電靈活性改造、老機組節能改造、中西部地區建設深度節水燃煤火電機組和低碳燃煤發電等6個方面;再次展望2020年燃煤火電機組技術發展,主要體現在:更高效率超超臨界燃煤火電機組發電技術、節能改造技術、燃煤火電機組CO2深度減排技術、燃煤電廠深度節水技術、燃煤電廠環保技術等方面。最后結論:對2020年中國燃煤火電技術展望讓我們能夠宏觀上把握中國燃煤火電技術的發展走向,微觀上結合國家政策,實際條件深入開展技術研究。

毛健雄 龍輝
神華國華壽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尹武昌發表“百萬機組環保近零排放技術研究和實踐應用”演講。首先概述百萬機組環保設計和工程實踐: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國華壽光電廠大氣污染物設計值、環保技術路線、環保設備性能試驗;其次詳述運行控制與優化:大氣污染物運行指標控制、環保系統運行優化、開展大氣污染物比對及測試試驗、開展對標管理和技術交流;再次闡述超低排放下的效益分析:山東省大氣污染物收費標準;經濟效益分析;煙塵經濟效益、二氧化硫經濟效益、氮氧化物經濟效益;最后總結節能減排改進思路:強化設備管理和持續開展節能優化和新技術的應用。
華東電力設計院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葉勇健發表“更高參數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展望”演講。首先介紹國內外更高參數機組;其次闡述鍋爐材料:水冷壁材料選擇、各參數下鍋爐受熱面候選材料、受熱面材料主要性能指標、聯箱材料、GE公司33MPa/650℃/670℃機組材料選擇;再次講述汽輪機材料、主蒸汽和再熱蒸汽熱段材料;最后進行總結,并提出相關問題與展望。

尹武昌 葉勇健
國家火電示范項目135工程安徽申能淮北發電有限公司董事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馮偉忠發表“低碳煤電探索與思考”演講。首先介紹煤電的高效低碳化需求;其次說明新建機組的高效化,講述了進一步發展高效煤電的主要技術途徑:采用更高等級蒸汽參數(700℃)和增加再熱次數,采用二次再熱;接著繼續講述存量機組的高效化;最后對煤電高效低碳的發展進行分析與思考。
神華集團循環流化床技術研發中心技術研發部副主任辛勝偉發表“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發展及關鍵技術探討”演講。首先簡述CFB發電是大規模清潔高效利用低熱值煤的最佳途徑;其次講述超超臨界CFB技術可行性、技術發展和關鍵技術研發;最后得出結論及展望:在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下,發展超超臨界CFB發電技術是進一步提高機組效率、降低能耗的必由之路,也是低熱值燃料清潔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徑,對于繼續保持我國CFB發電技術的領先地位具有重要意義。高效超超臨界CFB發電技術已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發展該技術面臨的諸如高溫受熱面壁溫偏差和水動力安全性等關鍵性問題,均可通過技術開發進一步攻克,并將在“十三五”期間成功示范。

馮偉忠 辛勝偉
中國電力報發電部主任馮義軍主持對話交流環節。毛健雄、龍輝、韓陽、尹武昌、葉勇健、馮偉忠、蔣尋寒、辛勝偉8位專家圍繞超超臨界機組技術同與會嘉賓展開交流。

專家對話
神華國華壽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安健環監察部高級主管/高級工程師裴志銘發表“1000MW機組海水高位收水冷卻塔國產化研究與工程實踐項目匯報”演講。首先介紹其項目概況:項目簡介和立項背景;其次講述主要創新點:一、開發國產化高位收水裝置,打破國外對高位收水裝置產品技術壟斷,研發新產品填補國內行業空白;二、 提出海水高位塔淋水填料選型、片距、擱置方式及層高、填料層之間布置防堵球檁條等方案,解決海水填料易結垢、凝汽器膠球清洗系統漏球堵塞填料以及淋水填料更換難等問題;三、研發海水高位塔可調式防凍擋風裝置,減少冬季填料掛冰,降低收水裝置被掛冰砸損的風險,提高運行安全性。防凍問題創新性解決:首次在高位塔上采用豎直軸可旋轉防凍擋風裝置,調節靈活簡單,既解決了寒冷季節防凍難題,又可以實現大風整流作用;四、提出混凝土新配比及冷卻塔防腐工藝,解決本項目塔基、塔筒及塔內結構件海水防腐等難題;五、循環水泵選型及系統運行創新,為高位水塔首次配置3臺帶雙速電機循環水泵,使運行調節更加靈活,節能效果明顯。再次與類似技術對比;最后講述推廣應用情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專家/高級工程師蔣尋寒發表“超超臨界機組容量設置”演講。首先闡明火電技術發展迅速,合理設置容量意義重大;其次說明國內大型機組的容量序列和問題:容量確定因素和國內機組現狀;再次講述電氣設備、鍋爐與輔機設計制造,及汽輪機模塊適應范圍和汽輪機低壓缸配置、二次再熱機組;最后得出結論:對于一次再熱汽輪機,800MW低壓缸配置優勢明顯,適應范圍廣,容易獲得很好的寬負荷節能效果;對于二次再熱機組,800MW容量非常均衡,在中壓缸配置上優勢明顯,優于660MW和1000MW,有很好的性價比;800MW容量下,電站設計,以及其它設備的設計制造,難度均不增加。應當在技術規范中盡快增加800MW容量。

裴志銘 蔣尋寒
華能海門電廠汽機專工張澤雄發表“百萬機組乏汽(氣)系統節能綜合優化技術”演講。首先講述凝汽器蒸汽通道優化節能改造技術,演講提到改造必要性、改造實施方案、經濟效益分析;其次講述凝汽器一種補水霧化技術:再次介紹凝汽器抽真空系統電改汽深度節能改造技術:概況、改造方案、經濟效益分析;最后講述煙氣三級換熱深度利用:整體概況、系統性能、整體效益。
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技術部主任/研究員蘇智彬發表“生物質/污泥/垃圾等耦合燃煤發電技術”演講。演講介紹了生物質燃氣冷卻問題研究、污泥干化技術研究和垃圾前處理技術研究等技術。

張澤雄 蘇智彬
銅山華潤電力有限公司發電部節能高級主任/高級工程師馬國營發表“百萬機組整體節能提效技術”演講。首先講述信息平臺促進精益生產提升,主要包括基于精益化生產運營的信息系統建設:概述、預算管控系統、線上對標管理管理系統、指標監督管理系統、經濟指標競賽系統、生產報表管理系統;其次說明科技創新促進節能工作提升;最后總結多平臺融合促進能效管理提升。
華能海門電廠運行部主任助理/工程師尤亮發表“科技創新驅動電廠發展”演講。首先講述科技創新引領電廠持續節能降耗:鍋爐方面分塊優化攻關突破:煤粉管道流程優化、引風機移位及煙道優化、煤粉管道及煙風道優化前后能耗對比、空預器密封改造、壓縮空氣系統智能節能改造;汽機方面分塊優化攻關突破:汽輪機凝汽器喉部節能優化改造、基于數據挖掘的汽輪機冷端在線優化平臺。其次介紹科技創新引領電廠環保指標近零排放:廢水零排放、廢油摻燒、燃料系統整治,減少粉塵污染;再次闡述科技創新引領電廠安全一體化管理:鍋爐防磨防爆新成績、開發一套防止制粉系統爆燃的全自動滅火裝置、配電室環境整治,提高電氣設備運行可靠性;最后說明科技創新引領電廠機組靈活性運行。

馬國營 尤亮
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有限公司機務環保部主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李琳發表“印尼大容量機組設計特點及優化措施”演講。首先闡述項目概況及特點:中國第一個海外百萬千瓦級IPP火電項目、是“一路一帶”國家戰略重點項目;其次講述國際項目特殊要求:基礎數據缺乏,外部條件不定、要滿足PPA要求的凈出力要求、PPA中對廠用電率計算要求、要求機組具備FCB功能;然后說明設計技術優化措施:機組容量選型改進、滿足PPA要求的機組FCB功能設計、針對取消鍋爐啟動循環泵新建機組機爐匹配系統設計、煙風道流場分析技術、除鹽水補水系統采用擴大單元制、“低階固有頻率”分析法控制疏水、中低壓給水管道振動技術、針對鹽霧腐蝕,設備及管道保護層優化選材、全廠疏水閥集中優化布置設計技術、實現APS功能設計技術、文明施工,減少二次開挖設計技術;最后總結說明國際項目應注意事項。
神華國華(北京)電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汽機技術研究室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靖長財發表“東方1000MW超超臨界機組節能綜合升級改造技術方案研究”演講。首先針對早期投產東方1000MW機組能耗偏高問題作簡要說明;其次闡述鍋爐整體性能研究:再熱溫度提高研究、對沖旋流燃燒器研究、給水溫度調節器研究、低溫省煤器;再次講述鍋爐輔助設備研究:煙風系統阻力特性分析、煙風系統設備及管道阻力優化、引增合一研究;然后講述汽輪機和冷端協同性能升級研究:通流技術改造研究、配汽方式研究、B-Turbine研究;熱力系統優化研究:外置式蒸汽冷卻器、九級回熱系統研究、疏水系統優化研究;中低負荷提效研究:凝結水一次調頻技術研究、給水溫度調節器研究;最后得出結論。

李琳 靖長財
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火電院汽機所所長/高級工程師張振華發表“高參數超超臨界機組先進回熱系統技術路線”演講。首先從行業背景、邊界條件、解耦與耦合三個方面來闡述國內外熱力系統發展趨勢;其次用三個方案分別指出高參數超超臨界回熱系統技術路線;再次分析先進雙機回熱循環熱力系統應用特點。最后得出結論:隨著參數不斷提高,熱力系統趨向復雜耦合特征,機爐之間除典型幾大管道外,物理聯系或設計耦合特性增強、大功率等級給水泵調速裝置,設計選型復雜,需充分調研論證邊界參數、二次再熱雙機回熱小機帶平衡發電機后軸系復雜,需充分論證運行方式和事故工況調整措施,并考慮對加熱器系統設計影響、不同邊界條件下,不同熱力系統節能收益有差異,不能一概而論,需針對研究與優化設計、雙機回熱循環抽汽背壓型小汽輪機軸系較傳統配置復雜,軸系傳遞效率計算環節較多,需充分論證;大型調速裝置相關驗收試驗方法也待進一步研究。
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技術部設計處性能設計室副主任武振新發表“更高效超超臨界鍋爐技術研發”演講。首先舉例并講述更高參數鍋爐技術方案選擇;其次從新材料研發路線、候選新材料、高過、高再受熱面選材、高溫段出口集箱/管道選材、650℃出口集箱/管道選材、水冷壁選材、鍋爐選材推薦方案、材料及工藝研究進展、材料研究進展情況方面分析鍋爐關鍵部件選材;再次講述提高機組效率及靈活性,最后得出總結。

張振華 武振新
神華國華壽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工程部經理/高級工程師王國棟發表“1000MW機組整體框架彈簧隔振汽輪發電機基礎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項目匯報”演講。首先簡要概述研究背景及意義;其次對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理論計算分析和模型試驗)進行分析;然后從三個方面介紹主要創新點,最后說明其帶來的經濟及社會效益、推廣應用情況。
西北電力設計院熱機脫硫室副主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徐斌發表“一種帶空預器旁路煙道煙氣余熱利用方案發電煤耗計算”演講。首先對帶空預器旁路煙道的煙氣余熱利用系統作簡要介紹;其次講述發電標準煤耗率計算,及計算鍋爐效率界限確定、加熱凝結水的空預器旁路省煤器對發電標煤耗影響;最后分析煙氣余熱利用方案發電煤耗計算方法。除此之外,煙氣余熱利用方案比較多,此次演講內容通過對其中一種典型方案進行分析,提供一種比較簡單的計算方法,具體思路可以適用于其他類似方案,以便在項目策劃期間對優化成果更科學的預測。

王國棟 徐斌
江蘇方天電力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徐洪發表“超超臨界火電機組供熱對水汽品質影響”演講。近年來,隨著一些電站鍋爐大型機組參與供熱,相繼出現水汽氫電導率(CC)明顯升高甚至顯著超標的問題。刨根究底,罪魁禍首非TOC莫屬。演講說明什么是TOC、直流爐給水TOC標準值、供熱機組蒸汽氫電導率超標原因;又講述進入火力機組水汽系統有機物主要來源和鍋爐補給水除鹽系統:分為傳統的離子交換樹脂除鹽和全膜處理(例如UF+RO+ EDI)兩種類型,并提供案例來說明。最后得出相關結論。
神華國華江蘇陳家港發電有限公司生技部鍋爐主管朱武松發表“國產660MW超超臨界機組的‘四化’精準管理介紹”演講。首先概述國華陳家港發電廠;其次講述基建生產一體化:依托專業組管理,立足防磨防爆,強化質檢管控;再次對專業管理縱深化進行分析:專業組成員囊括相應專業出身的全部人員,公司領導也參與到相應專業組中;港電生產準備人員參與設備選型和招投標,專業化管理、區域性負責,靠前管控;從生產準備開始,參與質檢管控,防磨防爆未雨綢繆;接著講述環保節能極致化:特別也是當前燃煤電站賴以生存和生死攸關,但港電投產以來不遺余力地系列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確可圈可點,節能技改拿來主義,綠色發電超低排放改造干脆利落;最后闡述防磨防爆體系化:始于基建和生產準備,質檢管控打基礎,體系化管理、規范化運作。

徐洪 朱武松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高級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易廣宙發表“東方1000MW高效超超臨界及二次再熱鍋爐技術”演講。首先介紹東方超(超)臨界鍋爐技術發展概況;其次分別闡述東方1000MW高效超超臨界鍋爐、東方660-1000MW二次再熱鍋爐的技術方案和技術特點;再次講述國電蚌埠電廠660MW二次再熱超超臨界鍋爐運行情況;最后提出東方褐煤超超臨界鍋爐技術方案:超(超)褐煤鍋爐爐型和超(超)褐煤鍋爐技術。
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產品研發部工程師謝濤發表“現役超超臨界1000MW汽輪機節能提效技術”演講。首先簡述我國現役超超臨界1000MW機組概況;其次講述東方技術提升路徑及手段;再次分析日本引進型1000MW機組節能提效技術:系統改造方案和汽輪機改造方案;最后進行技術經濟性總結。

易廣宙 謝濤
清華大學煤清潔燃燒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卓建坤發表“燃煤電站鍋爐PM2.5可凝結顆粒物及水的協同脫除技術”演講。首先概述研究背景及戰略意義;其次分別從SCR對細顆粒物脫除的影響、低低溫電除塵器對細顆粒物脫除的影響、濕法煙氣脫硫塔對細顆粒物脫除的影響、濕式靜電除塵器對細顆粒物脫除的影響四方面來講述微細顆粒脫除的挑戰;再次講述多場團聚低成本深度脫除技術并舉例說明;最后總結:現有超低排放設備仍有進一步持續優化空間;高效干式除塵(耦合電袋除塵)的引入,可為低低溫省煤器和脫硫塔協同實現煙氣余熱回收、和PM2.5及次生污染物、脫硫塔直接補水提供了技術保障;利用低品位的煙氣余熱和冷凝-加熱技術路線為低成本實現PM2.5、可溶性鹽和水回收、消白提供了技術保障。
安徽安慶皖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發電部經理陳永龍發表“0號高加在1000MW超超臨界一次再熱機組中的應用”演講。首先簡述其背景及目的;其次從給水、抽汽、疏水、送風四個流程來分析系統流程;再次講述運行情況:寬負荷脫硝、機組振動、換熱器差壓、空預器冷端腐蝕減小、0號高加隨機投切、風機裕度增大;最后說明優化效果:環保和節能達到完美統一、鍋爐效率升高0.1%、提高鍋爐水動力安全性、廠用電率下降。

卓建坤 陳永龍
國家電投上海明華電力技術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專家/高級工程師祝建飛發表“火電機組引風機變頻控制技術研究及應用”演講。首先說明引風機是火電廠大型輔機,也是耗電大戶,約占廠用電20%、引風機變頻運行節能潛力不容小覷,尤其對于靜葉調節方式、但超(超)臨界機組引風機較少采用變頻運行;其次分別從靜葉、動葉調節兩方面來講述引風機變頻控制;再次闡述變頻運行適應性及對策;最后總結:引風機變頻運行節能效果明顯,尤其對于靜葉調節引風機。若動葉調節引風機中低負荷運行時間較長,也可以考慮變頻方式;通過聯合調節控制策略、高彈聯軸器等方式解決引風機變頻運行后設備損壞問題;變頻運行后改變了爐膛負壓控制方式,通過模擬測試來驗證和完善變頻控制功能。
《中國電力報》發電部主任馮義軍發表第十二屆“超超臨界機組技術交流2018年會”記者觀察。

祝建飛 馮義軍
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鍋爐設計開發處副處長/高級工程師宋寶軍發表“高效超超臨界風扇磨褐煤鍋爐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演講。首先講述國內外現狀;其次提出褐煤鍋爐目標;再次講述基礎:滿足直燃、布置方式、技術積累;然后說明其應用效果:煤粉干燥與系統阻力匹配的研究、風扇磨偏角運行與偏差控制的研究、褐煤鍋爐提高運行經濟性的研究;以及帶給我們的思考:百萬以上風扇磨褐煤鍋爐的開發研究、風扇磨褐煤鍋爐運行靈活性的研究、630℃以上、二次再熱風扇磨褐煤鍋爐的開發研究;最后從機組參數、熱值與水分、機組經濟性三方面進行總結。
西安交通大學能動學院熱能工程系副教授劉銀河發表“超超臨界機組煙氣余熱高效梯級利用——X·Cycle”演講。首先從采用蒸汽初參數更高的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和煙氣余熱的高效梯級利用來說明研究背景;其次講述現有煙氣余熱利用系統設計及分析:低溫省煤器、低溫省煤器+送風分段預熱、旁通煙道、旁通煙道+暖風器;再次介紹X·Cycle電站系統設計和X·Cycle電站系統計算;最后得出相關結論。

宋寶軍 劉銀河
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朱月祥發表十二屆“超超臨界機組技術交流2018年會”總結。
會議同時安排多場答疑環節,為參會代表答疑解惑。

答疑
8月31日參觀神華國華壽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參觀
中國電力科技網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實況錄像,贈送各發電集團、電網公司主管部門和相關電廠、科研單位;還將本次會議專家演講PPT上傳至中國電力科技網相關欄目和電力月刊,供廣大電力供熱科技工作者免費下載和在線瀏覽。將先進技術和經驗保存、共享、傳播,為我國電力發展貢獻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