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頻道聚焦
中國能建浙江院設計的
全國首個柔性低頻輸電示范工程
臺州35千伏柔性低頻輸電示范工程
直播揭秘
項目重要工程節點
全球首條低頻海纜敷設環節
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能建浙江院設計的
全國首個柔性低頻輸電示范工程
臺州35千伏柔性低頻輸電示范工程
直播揭秘
項目重要工程節點
全球首條低頻海纜敷設環節
一起來看看吧
一大早,央視記者就來到海纜敷設現場——浙江省臺州市金清鎮4公里以外的海纜敷設船上。在東海海面上,借助海纜電動轉盤和高壓水泵的作用,低頻海纜就像一條“電龍”,以每分鐘5米的速度,慢慢進入海底3米深的預設通道當中。
這條全球首條低頻海纜,連接浙江臺州市的大陳島和臺州路橋區的金清鎮,全長27千米。根據天氣情況,低頻海纜的鋪設將于13日完成,為6月臺州柔性低頻輸電示范工程的如期投運打下扎實基礎。

臺州柔性低頻輸電示范工程首創海島低頻互聯技術,并結合了風機低頻接入技術,構建陸地-海島-風電互聯系統,驗證低頻風機經海纜低頻直聯送出技術的可行性,研發35千伏柔性交流換頻站、低頻變壓器、低頻斷路器、低頻風機、低頻控保系統和低頻計量表計等多項首臺首套設備。項目對大陳島推進“零碳島”建設,打造共同富裕海島樣板有積極作用。
中國能建浙江院承擔了臺州柔性低頻輸電示范工程新建35千伏換頻站1座、35千伏大陳變電站擴建低頻配電裝置、新建大陳變-鹽場換頻站35千伏海纜線路及配套線路的設計工作。
該示范工程的相關技術可應用于中遠距離海上風電高效送出、陸上新能源匯集與送出、多島嶼互聯及電纜化城網供電、偏遠地區長距離輸電等場景,是實踐新發展理念、構建高彈性電網的重要探索,也是高質量實現“雙碳”目標的重大舉措。

何謂能源的低頻傳輸,創造性體現在哪里?
現階段,提高線路輸電能力的方式主要為提升電壓等級或采用直流輸電,通過頻率維度提升輸電能力卻鮮有人探索。
柔性低頻輸電是以全控型電力電子器件為基礎的一種新型高效的交流輸電技術,通過高壓大容量交交換流器將50Hz工頻降至約20Hz低頻,減小線路阻抗,減少電纜線路充電無功,通過對頻率維度的潛力挖掘,實現系統功率傳輸能力和柔性調控能力的提升。
舉例來說,低頻輸電技術和工頻輸電技術對比,就好比是同樣造價下擁有了一條容量更大直徑更寬的一條水管,水源可以更多地進行輸送,電能也是如此。大陳島現在每天運送到大陸的電能最大概為60萬度,未來將會達到80萬度,甚至是100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