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核電行業發展觀察
倒春寒時有顯現,但和煦春風已如期送來陣陣暖意。在這個春天,核能行業與時代一起發出強音,以踴躍向上的精氣神、持續發力的高姿態呼應著昂揚奮進的發展浪潮。
回顧2022年一季度
不僅國內核電建設成果頻出
核電也再次成為
國際能源界的焦點和“寵兒”
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聲音,也透過全國兩會的平臺陸續傳出。包括加快推進《原子能法》出臺、增強核電貢獻力度、推動高溫氣冷堆與高耗能企業耦合發展、設立國家“核科學日”、強化核工業紅色傳承等在內,這些意見建議充分展現出了核能核電行業搶抓時代機遇的上行追求。
正如中核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顧軍所言,核能作為安全、經濟、高效的清潔能源,對于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引領全球在“后疫情時代”實現綠色、低碳復蘇,具有獨特作用和重要意義。
01
華龍一號“龍抬頭” 結構改革奠新基
延續2021年的發展勢頭,2022年我國在核電技術、發展模式上持續創新,成果斐然。
3月4日,恰逢中國農歷“龍抬頭”,“華龍一號”海外示范工程、全球第四臺機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工程3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標志著“華龍一號”海外示范工程第三、第四臺機組全部并網發電,打造了響亮的“國家名片”。
看向國內,3月25日,“華龍一號”國內示范工程第二臺機組——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正式具備商運條件,“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核電5、6號機組全面建成投運。這是我國核電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標志著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在30余年核電科研、設計、建設、運行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完全具備批量化建設能力,更為世界貢獻了的中國核電技術優選方案。
一季度,核能綜合利用的進展同樣可圈可點。2月23日,我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在中核集團田灣核電基地打下第一根樁基,這是我國在核能綜合利用領域開展的又一積極探索,為優化調整我國能源結構,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做出了新示范。3月9日,國家電投東北公司與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簽署核能供暖示范項目建設運維合作協議,該項目進入了實質性推進階段。這是繼“燕龍”供熱堆項目、秦山海鹽核能基地供熱項目之后,我國核能多元利用的又一重大進展。
“核科技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核心技術,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名片。我國必須抓住核能發展的戰略機遇,有序推進核電技術進步和核能多用途利用,按照核能發展‘三步走’熱堆—快堆—聚變堆戰略,不斷夯實和提高我國核能產業核心能力。”中核集團科技與信息化部主任錢天林這樣看待核電發展的自強之路。
“從去年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總體發展主題以后,近年來我國核電事業發展已經有很多突破。落到能源安全這個大主題上,核能事業發展和國家的戰略核儲備終歸要擔當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行業自身發展也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中核集團首席專家、科技委常委王黎明對未來一段時期內核能核電事業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3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查的《關于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指出,要深化重點領域體制改革,推進燃氣發電、核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業內普遍認為,此舉釋放出國家積極推進氣電、核電發展,以適應新形勢下電力系統高質量發展需要的信號。未來隨著氣電、核電裝機規模持續擴大與市場化價格機制的深入推進,將進一步倒逼相關企業提升自身技術水平,降低建設成本、燃料成本,來保證自身經濟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02
能源寵兒再“得寵” 發展更應走出去
放眼世界,多國對于核電發展也重回擁抱姿態。
作為傳統核電強國,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期宣布大規模重振核電計劃,計劃在2050年前新建6個EPR反應堆。哈薩克斯坦、巴西、菲律賓、印度、南非等國對于發展核電的態度也更加積極主動,紛紛列上議事日程。
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的俄烏沖突正對世界能源市場產生著重大影響。3月8日,歐洲原子能論壇呼吁歐盟考慮增加對核電的依賴,從而解決當前面臨的能源危機。據歐洲原子能論壇已發布的信息顯示,目前核電在歐盟電力結構中的占比達1/4,將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相結合是歐盟地區能源安全和穩定的關鍵。歐洲多國也表現出愈發倚重核電的趨勢,英國、比利時等國紛紛表示將調整政策加大核電發展力度。
自俄烏沖突升級以來,國際鈾價已經上漲了約40%,處于11年來高位。世界對于核電發展的態度之所以發生逆轉,還在于核電能夠實現幾乎凈零排放。如今,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各國低碳發展策略的長期愿景和國際氣候行動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共同愿景的確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生效,使得核電再次成為能源界的“寵兒”。也正因為此,加快推動我國核電“走出去”,成為了構建能源領域人類命運共同體、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抓手。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黨委書記萬鋼近期提出,希望核電發展能被給予更多統籌協調力度和出口融資政策,加強在國際組織和國際活動中的宣傳等,提升我國核電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展現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己任的擔當。
“目前中國的核能技術除了滿足國內的發展要求以外,應做到和全人類共享,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服務。”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羅琦所說,在這個嶄新的春天,核能發展也正處在一個欣欣向榮的春天,世界的發展應該更好地共享春天。
作者:徐小舒
編輯:高慧君
校對:吳蘇靈